APP下载

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体系的初步优化与改革研究
——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为例

2015-02-22李雨璘潘晓放帅小龙

关键词:流行病学医学教育课程内容

李雨璘 崔 念 潘晓放 帅小龙

(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现代医学模式的建立和发展,对医学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医学工作不仅是获得健康,更重要的是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医学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医学,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现代医学生不仅要有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能力,也要掌握流行病学等相关知识,同时也是行为医学的应用者、保健的供应者。预防医学课程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部曾发出“加强对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的通知,又在“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中专门设立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许多高校在医学教育中逐渐加强预防战略的教育,并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如改变课程设置、增加相关课程课时数等),而且结合社区医学教学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我校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也开展了预防医学相关课程,但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现有课程的调整、更改和优化,制订科学的预防医学课程体系,为我校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修订和完善提供一定指导,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从医生涯奠定预防基础,同时也为其他专业预防医学课程的调整和优化作出参考。

一、我校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现状

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课程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学、社会医学、医学心理学、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社区医学、预防医学,其中健康教育学、社会医学、医学统计学为必修课,其余为选修课。

1.预防医学课程设置有待完善

我校临床医学专业预防课程开课学期未能完全统一,且存在部分学生提前选修某些课程的情况,如未学习统计学前选修流行病学,故以其他课程为基础的某些课程受学生选课影响较大。

2.课程内容交叉重复

各课程内容均有交叉而无统一大纲标准。

3.班级基础课程参差不齐

各班基础课程参差不齐导致授课内容的不足或冲突,影响教师的讲课进程和学生的听课效率,对预防医学课程的学习很不利。

4.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主动性

由于大部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将在医院从事临床工作,工作内容多为诊断和治疗,故学生认为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类课程用处不大,甚至可有可无,导致学生对预防医学体系课程学习的动力不足、主动性不强。

二、优化和改革措施

1.课程设置修订

以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教研室开展的预防医学相关课程为基点,包括《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流行病学与传染病学》、《社区预防与保健》,另外与这些课程内容相交叉的还涉及《循证医学》和《科研思路与方法》,根据各课程主要内容及课程基础对现有的培养方案修订。

以原有的专业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为框架,制定了临床医学生预防医学课程目标,按照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注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多学科参与、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等原则来搭建预防医学课程设置体系。此外,按主次设置安排预防医学课程,按课程内容合理安排课程时间,使该课程体更加完善。

在保留原有必修课程《医学统计学》、《社区预防与保健》、《卫生法学》的基础上,将《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科研思路与方法》设置为限选中的必选课,《健康教育学》、《社会医学》为限选课,《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等为任选课,在社区预防与保健中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

2.课程内容优化

根据各课程的主要内容、授课时间、授课对象修订教学大纲;由于这些课程均存在内容交叉的现象,根据课程目的分清各课程的主要授课内容,交叉部分按实际需要或按课时分别在各个课程的大纲中完整体现。此外根据修订的新的教学大纲修改和完善教学讲义、教案及教学课件,并在2014年秋季学期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应用。

在教学环节中增加实践课和讨论课,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科研思路与方法课程部分理论课时数开设为实验课,以小组讨论、案例讨论的形式完成,社区预防与保健中增设12学时实践教学,医学统计学逐渐增加上机操作学时,同时在教学改革中注重学生的素质训练和科研能力培养。医学统计学设置在大二上学期,维持必修课不变;循证医学及科研思路与方法的教学分别安排在大四上、下学期,此时学生即将进入临床学习阶段,且已学习过多门临床学科,可结合临床医学专业更好地理解循证和应用循证,可以更好地去理解科研思路与方法。

3.教学方法改革

在课堂教学方法上,一是采用PBL教学方法,在不同模块的教学上,引用与临床相关的案例或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授分析,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了临床医学生对预防医学性质和任务的认识;二是采用多种形式的小组讨论法,如专题讨论法、选题小组讨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小组讨论法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实际问题为焦点,符合人的心理认知规律,可使学生深入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能实现学科与学科、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的沟通与跨越,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讨论与结论

在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教育中加强预防医学知识学习,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医疗、保健、预防综合服务型知识结构的全科医学人才,是目前医学生培养的必然趋势。人类疾病谱的不断改变使医学模式、卫生服务模式也随之不断转变,医学教育尤其是临床医学教育应顺应改革步伐,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加强临床专业预防医学教育改革,培养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优秀人才。

本研究只是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体系课程改革的初步探讨,对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了初步优化,对下一步深入改革提供了最基本的参考和保障。在课程体系改革的今后研究中,应考虑建立课程评估体系,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期进行检查,以保证课程体系及课程优化、改革的先进性、科学性和适用性。总之,我们应当总结现有不足、借鉴好的经验,勇于探索,不断改革,创建和完善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

[1]赵峰,等.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的需求与现状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11:149-151.

[2]郭立燕.非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学教学体会[J].医学教育探索,2008,7(2):140-141.

[3]程光文,等.改革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J].医学教育,2002,1:15-16.

[4]赵子明,等.我国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现状趋势[J].西北医学教育,2003,11(4):313-314.

猜你喜欢

流行病学医学教育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区域流行病学调查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