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80例患者的不良反应观察

2015-02-20王维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年4期
关键词:吲达帕胺氨氯地平

王维克

(黑龙江省商业职工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10)

✿论著/冠心病✿

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80例患者的不良反应观察

王维克

(黑龙江省商业职工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10)

目的 分析应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观察组给予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并对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00%、6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P<0.05)。结论 应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方式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更加显著性,且安全性高。

高血压;冠心病;吲达帕胺;氨氯地平

高血压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基础性疾病,患有高血压的患者极易发生心、脑、肾各种严重性并发症,冠心病为高血压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及高血压史的增长不断递增,严重降低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在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吲达帕胺、氨氯地平为一线治疗药物。但该两种药物单独使用无法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应用氨氯地平和吲达帕胺的方式对4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性别:男53例,女27例;年龄:28-79岁,平均(61.7± 8.4)岁。80例患者均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关于高血压诊断标准及WHO关于冠心病诊断标准[1]。随机将患者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资料比较上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服药1次/d,30mg/次。在治疗期间,如患者发生心绞痛症状,可让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0.25-0.5mg。观察组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吲达帕胺缓释片进行治疗。患者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1次/d,5mg/次,口服吲达帕胺缓释片1次/d,1.5mg/次。所有患者均接受治疗1个疗程,6周/1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本次研究主要参照卫生部规定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2]对治疗效果进行判定。显效:患者舒张压下降至正常水平,或者为降至正常水平当下降程度超过15mmHg;有效:患者舒张压下降程度未超过10mmHg,或者患者收压缩下降程度超过30mmHg,或舒张压下降程度在10-15mmHg范围内;无效:患者舒张压和收压缩下降程度均为符合有效、显效标准。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以P<0.05作为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降压效果比较

接受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00%(34/40)、60.00%(24/40),观察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压、血脂指标均有明显下降,当观察组的下降程度更加具显著性,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情况

接受相应治疗后,40例对照组患者中水肿为2例,头痛为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4/40)。观察组患者过敏、头痛患者分别为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1/4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其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在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其治疗率、控制率均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必须要不断加强对控制血压的有效措施进行深入研究,提高血压的控制能力,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

苯磺酸氨氯地平是一种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其在应用的过程中可直接对血管平滑肌发生作用,从而达到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及血压的效果[3]。同时,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可有效实现冠状动脉痉挛解除,降压效果极为显著。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可有效降低心肌氧消耗,大大缩小肌缺血范围,对患者心脏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治疗效果更加确切,降压更具平稳性,效果持续时间长,药物服用简单方便,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吲达帕胺是一种利尿剂,其是具有吲哚环的磺胺衍生物。在高血压治疗的应用过程中,其主要是通过对远曲小管皮质部再吸收作用发生抑制作用,排钾保钠,进而达到利尿作用。此外,在应用过程中通过钙离子发生跨膜转运调节作用促进血管平滑肌所存在的松弛程度得到有效改变,进而实现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最终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应联合应用不同类型的降压药物。通过不同类型降压药物间发生的协同作用来实现治疗效果的提高,同时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强血压的控制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吲达帕胺+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干预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这个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吲达帕胺+氨氯地平方式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比应用单种降压药物更加确切,同时患者的不良反应更少。

综上所述,应用吲达帕胺+氨氯地平对血压合并冠心病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刘艳,曹桂莲,陈爱芳.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1,3(03): 538-539.

[2] 林丹丹,路红.替米沙坦和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降压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肾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1(12): 105-106.

[3] 李汝奎,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2,11(5):615-616.

王维克,1957年生,男,山东黄县人,本科学历,副主任药师,主要从事医院药学。

猜你喜欢

吲达帕胺氨氯地平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不同吲达帕胺片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预算影响分析
20例吲达帕胺不良反应分析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探讨氨氯地平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吲达帕胺在高血压患者体内药动学研究
纤维素键合手性柱拆分分析吲达帕胺对映体
羟丙基-β-环糊精对吲达帕胺溶解度的影响
吲达帕胺治疗老年高血压930例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