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疗效分析

2015-02-14黄翠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年4期
关键词:肺心病呼吸衰竭通气

黄翠华

(云南省宣威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宣威655400)

✿其他论著交流✿

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疗效分析

黄翠华

(云南省宣威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宣威655400)

目的 探讨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接收的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无创正压通气(BiPAP机)治疗,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的血气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其临床效果加以评判。结果 经不同的方法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CO2、PaO2较之于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无论是呼吸频率还是心率都佳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压间比较并无显著差异存在(P>0.05)。结论 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可进一步缓解患者临床体征,且治疗有效率较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肺心病;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临床疗效

肺心病属肺部疾病的一种,是由慢性支气管炎或者是肺气肿造成的出现进行性发展气流受限也就是气流完全不可逆,同时合并气道高反应等特点,加之在吸入性刺激或者是感染等因素的影响下,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会进一步加重,最终造成患者发生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症状;还有些患者病症发作的同时存在呼吸衰竭的症状,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肺部疾病患者中约有占比15-35%者有机械通气的需要[1-2]。我院在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采用了无创正压通气(BiPAP机)辅助通气的治疗方法,患者均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就将研究成果做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于2010年6月到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40例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抽选患者均与肺心病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2]相符。其中女性19例,男21例,患者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1.6±5.8)岁;患者呼吸频率为每分钟低于6~8次或者每分钟超过30~40次;PaCO2>65-80mmHg(1mmHg=0.13kPa),PaO2<50-60mmHg。纳入标准:神志清醒且痰量不多的患者;可自主呼吸且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面罩或鼻导常规氧疗未见改善的患者;无机械通气禁忌证的患者(如大咯血、误吸引发的窒息性呼吸衰竭等);伴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肺大泡等疾病的患者;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的患者[3]。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无论是在疾病类型、性别还是年龄层次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极具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20例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具体包括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的纠正、吸氧、祛痰、支气管扩张剂以及抗感染等等治疗。观察组则在上述基础上加以无创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使用面(鼻)罩方式,将通气模式设定在S/T模式,依据由低水平压力逐渐向压力水平过度的方式转变,以患者可耐受为界限,得到结果参数中,IPAP为12-20cmH2O,EPAP为4-6cmH2O;呼吸频率为12~16次/分;氧流量为每分钟2.0L,氧浓度在35%~40%;治疗开始前约3天时,将治疗时间持续在每天12~24小时;之后依据患者实际的恢复情况,针对性的调整为每天5~10小时,7~10天左右的治疗疗程。除此之外,在治疗的过程中,还应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及生病体征进行密切观察,且必要的情况下还应行动脉血气分析。在患者疗程的前三天,同时持续时间为1~1.5小时后,做动脉血气分析,对治疗参数做相应针对性调整的同时应结合PaCO2、PaO2所得结果。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PH、PaCO2、PaO2)、心率、血压等变化,并计算治疗有效率(参照上述指标变化加以评判)。

1.4 统计学处理

分类及汇总处理本次研究中两组各项记录数据,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一处理,以%代表技术资料,行χ2检验,以(±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在P<0.05的情况下,表示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效果比较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无创正压通气(BiPAP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0.0%(18/20),对照组患者为70.0%(14/20),两组间数据差异比较显著(P<0.05)。

2.2 治疗前后两组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的变化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无创正压通气(BiPAP机)治疗后,虽然治疗后患者PaCO2、PaO2均与治疗前比较得到显著改善,但可见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具体如表1所示。

2.3 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分析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就呼吸频率以及心率方面的改善情况来看明显优于对照组,各组间数据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即P<0.05;同时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压间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变化(±s)

表1 两组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变化(±s)

注:与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P<0.05、*P<0.05。

组别 例数PaCO2(mmHg) PaO2(mmHg)对照组观察组20 20治疗前64.0±7.7 64.5±6.9治疗后53.1±4.2*42.9±4.4*#治疗前53.9±5.9 54.0±5.5治疗后63.7±9.0*72.8±6.9*#

表2 两组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例数20 20心率(次/min)24.6±2.6 19.1±1.0*呼吸频率(次/min)92.0±9.7 81.9±9.4*舒张压(mmHg)10.4±1.2 10.2±1.3#收缩压(mmHg)16.9±2.7 16.8±2.5#

3 讨论

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患病时,其小气道的阻力会加大,从而形成呼气末正压,增加耗氧量,使患者的呼吸肌变得疲劳,进而导致PaO2下降、PaCO2升高,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出现死亡事

件[4]。

以往临床上在治疗肺心病呼吸衰竭的病症时,医生会提出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或者是呼吸兴奋剂的治疗方法,但是由于呼吸兴奋剂的作用时间较短,且对气道通常度还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部分患者耐受性不高;而相对于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来说,虽然有较好的通气效果,但相对治疗费用较高,加之患者在治疗期间很容易发生诸多并发症,因此将其使用于临床治疗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使临床疗效受到较大影响,导致其多不理想[5]。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的使用从真正意义上来说实现了操作快捷、简单的优点,可直接借助口鼻双水平正压无创进行通气,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其作用原理与有创通气存在相似之处,但其特点在于自主呼吸发生极为随意,双压之间的转换可以实现任意性,有助于进一步促进人、机的配合程度,同时还能有效减少呼吸功能的额外损耗,对缓解甚至是消除患者呼吸肌疲劳等都具有良好的优化作用,基于此,也就决定其在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中较高的应用率[6-7]。

本次研究中将40例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加以对比,结果表明:在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施加无创正压通气(BiPAP机)治疗,治疗后由上述表1、表2可见,观察组患者PaCO2、PaO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改善,且最终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远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心率与呼吸频率以及血压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观察组患者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这也进一步表明,对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总结来看,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对肺心病呼吸患者加以治疗,相较于传统的治疗方法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体征及症状,有效纠正高碳酸血症的同时促进地压恢复,且能进一步提升治疗有效率,临床疗效较为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黄渊旭.无创正压通气(cpAp,Bipap)在急性左心衰合并呼吸衰竭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12(18):3645.

[2] 刘石初.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20(12):146-147.

[3] 徐群英,刘海燕.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J].四川医学,2012,15(07):1240-1241.

[4] 温晓雯.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3,8(10):12-13.

[5] 刘瑞.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研究 [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0(17):189-190.

[6] 黄海星,张晓璇.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J].当代医学,2009,18(34):12-13.

[7] 闫长青,韩亚静,王素英,等.BiPA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32例疗效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9,22(03):293-294.

黄翠华,1969年生,女,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内科工作。

猜你喜欢

肺心病呼吸衰竭通气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不通气的鼻孔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肺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
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肺心病的可行性研究
120例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探析NO结合高频震荡治疗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