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赏识艺术

2015-02-13

英语教师 2015年20期
关键词:竞争笔者英语

高 翔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赏识艺术

高 翔

“赏识教育”日益受到教师的广泛认可,并积极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但是,如果教师不关注细节,那么对学生不经意的“表扬”也可能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不利因素。根据日常教学中存在的评价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意见。

赏识教育;艺术性;英语教学

教育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教育手段同样如此。如今的学生具有强烈的民主意识和自我意识,有很强的时代特征。但是,在教育的范畴里同样也有一些内容是比较稳固的。比如学生的归属感及认同感等。从陶行知的“三块糖教育”到如今的“赏识教育”,就能说明不同时期的学生都有获得认同的心理需要。因此,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大力提倡“赏识教育”是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的。在“赏识教育”中,最常用的教育手段是“表扬”。现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提倡教师以“表扬”为主要手段进行“赏识教育”。根据笔者多次外出听课学习的经历来看,教师也在积极践行“赏识教育”,课堂上和教学中对学生极力进行表扬。但是,笔者认为,教育工作者除了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要教会学生正确合理地看待各种问题。教师首先应该是冷静而不躁动,睿智而不盲目的。教师在践行“赏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合理把握“表扬”的度。笔者认为教师的“表扬”要有艺术性,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避免“极限”词汇的使用

人们往往愿意用“最伊伊的”等“极限词汇”来表达对被表扬者的浓厚情感。但是,由于教师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学生群体,“最伊伊”又具有明显的比较意味,如果教师不加注意地在课堂上用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表扬,则会导致其他学生认为教师偏爱于某位学生,其情感会很容易受到伤害。

在一次市级公开课教学活动中,笔者参加了一节英语课的听课。该节课的英语教师为大家展示的内容是The Olympic Games。无论是课堂的流程设计还是师生活动的创设都堪称优秀。但是,在学生展示环节中出现了短暂的冷场,英语教师展示了良好的随机应变能力,马上叫英语课代表到学生当中进行展示,并及时地对其进行了表扬:“You are my favourite.”其中,“favourite”这个词表明这位英语教师很明显是偏爱自己的英语课代表的,并且在不经意中表露了出来。事实上,受个体差异所限,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但是,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客观公正地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别。一旦教师在言语中体现出对部分学生的偏爱则会严重伤害其他学生的情感,从而影响其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影响师生关系。

二、表扬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人的品质从运动状态角度可分为“动态品质”和“静态品质”。静态品质是相对较为稳定的,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在同一水平上。动态品质则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中,容易进行改变。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注重过程性。教师可以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学生进行表扬,让学生在受到表扬之后通过进一步的努力实现能力上的提高。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综合能力是在不断发展的,是处于“动态”中的,教师如果能合理利用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表扬就能较好地发挥正面教育的促进作用。比如:Think more carfully,and you will come up with the answer.Work harder,and you will be better at English.You are better at English than before.I am reallyglad thatyou can complete the task wonderfully. Come on boy/girl,you can make it!通过对学生“动态品质”的积极评价,让学生树立不断努力才能进步的意识和积极超越自我的精神。教师的评价和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要培养学生健康的竞争观

“竞争”被引入课堂,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注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在很多优质课中都能发现教师运用了竞争的教学手段。可是,竞争涉及评价,教师会根据竞争结果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为了超过对手获得更好的评价,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表现积极,热情高涨,这样的课堂往往会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但是,教师在引入竞争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竞争观”的教育。所有的竞争要公平、公正,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合理评价,不以胜败论英雄。笔者经常在公开课上看到这样的场景:教师组织学生对小组合作的作品进行评价。结果学生往往为本组的作品投票,很难分出胜负。最后,教师只好亲自出马来指定获胜作品,导致学生的不满。可以说,这样的竞争和评价是低效的,是不被学生认可和接受的,更是不公平的。这样的评价起不到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和激励作用。笔者认为,在竞争面前英语教师要为学生树立好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评价。这样就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公正和公平。其次,教师要重视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课堂竞争不代表学生处在完全对立的双方,在竞争的同时学生可以展开合作。只有在这样良好的氛围内,学生才会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评价倾向,才能更理性地接受教师的课堂评价。

四、对学生的表扬要发自真诚

有很多教师主张在教育学生时,先找到其闪光点进行表扬,认为这会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然后能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育。而且这种做法在实践中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在教学中也经常发现有些学生明明知道自己的缺点是粗心,可是却很难或者根本不想改变。有的甚至在与其他学生交流时还把粗心当成是聪明的标志。经过调查和交流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在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或者与家长交流时为了使得教育和交流更容易被接受,往往首先申明该生事实上是很聪明的,并列举一些例子加以证明,然后再针对粗心的毛病进行教育或沟通。笔者认为这样的教育方法会导致学生和家长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师的意图,这种方式不能引起学生和家长对其不良习惯的重视,往往导致学生认为粗心是聪明人的专利。所以,笔者认为不必要的表扬其作用相当于画蛇添足。只要教师对学生爱,即使是批评也会被学生欣然接受,只是要保证批评得准确合理。

五、教师的表扬和赏识要避免的几个效应

(一)边际效应

边际效应指的是随着教师表扬的增多,学生对教师的表扬越来越不重视,不感兴趣。教师对学生课堂反应的表扬应该遵从实际,不能满天飞。在有些课堂上,我们发现有的教师习惯性地对学生的答案说“verygood”,不管这个答案是对还是错。可能,教师本意是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但是,这种评价少了一定的标准。相反,教师慎重地表扬让学生信服,能够让学生真正在教师的表扬中获得成就感。否则,教师的表扬和赞赏将会对学生逐渐失去吸引力,而且容易给学生造成误导,使其难以发现自己思路和方法中的问题,难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最终影响其学业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张丽华2012)。

(二)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指的是获得荣誉越多的个体被授予荣誉的机会越多。这种效应往往集中出现在优秀生身上。由于优秀生表现突出,因此更容易得到教师的关注和表扬。这种现象一旦在课堂教学中发生,那么班级内的中等生和“后进生”得到展示和表扬的机会就会大大缩小。从而导致他们游离在课堂之外。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到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情况,不能将机会和赞赏只留给优秀生。其实,中等生和“后进生”更需要教师的关注和赏识。教师的一句表扬和鼓励对他们的影响往往更大。

(三)温室效应

赏识教育并不只是表扬和鼓励,赏识的概念里也有批评(李霞2007)。长期适应了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长期处在表扬下的孩子更容易养成骄傲的情绪,不能接受批评。这种情况不仅在课堂上容易产生,在班级管理中更加容易出现。这种效应明显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教师不能将赞扬当成唯一的评价手段,从而完全摒弃批评的作用和功能。

总之,细节决定成败。英语教师要关注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虽然课堂评价并不一定能够决定一节课的效率高低,但是,恰当的评价能够增强学生的认同感,能够融洽师生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教师要重视“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科学合理的课堂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强化学生学习英语的内部动机,是每一位英语教师不可忽略的教学因素。

引用文献

李霞.2007.让学生心里充满阳光——浅谈对中学生的赏识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7-9.

张丽华.2012.论赏识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39-40.

作者信息:214443,江苏江阴,江苏省江阴市临港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竞争笔者英语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感谢竞争
读英语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酷酷英语林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