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可以这样“唱”

2015-02-13江苏省如东县茗海中学姜建华

语文知识 2015年8期
关键词:星空笔者语文

☉江苏省如东县茗海中学 姜建华

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给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全新的理念:目标的多元性、形式的多样性和方法的灵活性已成为提倡的目标,现代理念所要求的课堂已经不是简单的教师带领学生读读写写问问的课堂,而是运用多方面的资源,将语文的魅力展现给学生的开放的、生成性的课堂,唱响课改的主旋律,奏出新型课堂教学的最强音。下面我介绍几种自己总结的方法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不吝赐教。

一、课堂导入,“唱”出激情

在语文教学这篇华丽的乐章中,要想奏出激情,必然不能缺少乐曲的“引子”——课堂导入。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道,一名成功的教师首先要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避免一上课便急于传授知识所带来的冷漠与疲劳。尤其是对于初中生来讲,青春期的他们拒绝死板教条,对各种新奇的事物有着十分强烈的好奇心与探求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认知特点和教学文本的实际情况,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堂导入环节紧紧地抓住学生们的心,“唱”出语文课堂的激情,为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教七年级上册冰心的《繁星》一课时,考虑到现在的孩子们由于空气污染及城市灯光太亮可能看到满天繁星的机会较少,笔者没有选择通过描述星空让学生们回忆,而是借助于多媒体,在课堂一开始播放星空短片,让学生们安静地自己观察体会,两分钟后笔者提问:“同学们,当我们仰望星空,看到一颗颗璀璨的星星,想到的是什么,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学生们踊跃地回答:“想到牛郎织女”“想要找到北斗七星”“想到电影《星空》”……在学生们畅所欲言后,笔者自然说出:“有一位伟大的作家,她也经常仰望星空,她又有什么想法呢?和我们一样吗?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冰心一起,去仰望星空,去看星星,去聆听她的感受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播放短片及简单提问的导入方法,学生们带着对星空的遐想,带着对冰心感受的好奇,兴趣盎然地接受笔者接下来的授课。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因课而异,因人而异,但作为老师,我们最重要的是要正确地导入,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导语要短小精悍,不能占用过多时间,不能本末倒置。

二、文本诵读,“唱”出意境

语文教学得益于阅读,而阅读又基于诵读。诵读是理解文章内容、感悟作者思想的重要手段之一。一篇文学作品的创作者是它的作者,而它的再创作者则是诵读者,因为诵读不是单纯地读出来的发声过程,而是在诵读者自身对作品理解的基础之上,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表达艺术。不论通过老师示范、录音范读,或是学生试读,只要诵读者可以营造出氛围,学生就可以品出作品的意境。

七年级《语文》上册中,《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老舍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述出了一幅幅济南所特有的冬天风景。笔者在上这节课时,主要通过诵读,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体会到了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体会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深深的特殊的感情。

1.在学生初步疏通句子的前提下,播放范读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注意语速、语调及重音所在。

2.教师范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啊……”这一重点段落。其中,教师尤其注意了该段中作者使用的“顶”“镶”“穿”这三个动词,读出了亲切、惊讶、难以置信的语气与感觉。

3.学生诵读。对于教师范读中强调的三个动词,笔者组织学生分析了它们的用法、意义及巧妙之处,并在诵读的形式方面做足了文章。有的学生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音乐作为背景,有的学生选择了两个人合作诵读,最有创意的是第四小组以和声合唱的形式集体诵读,层次错落,大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美感。

4.比较诵读。笔者精心挑选了文中几个典型的优美句子,组织学生开展了课堂小练笔,让他们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下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然后与原文进行比较诵读,讨论两者在写法、情感、文采诸方面的差距。通过这次比较诵读,学生们不仅深刻领悟了课文的主旨,还通过课堂练笔活动掌握并学会了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可谓一举两得。

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及句子,学生能够准确高效地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走进蕴含在句子深层的作者的感情世界,从而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同学们表示在诵读过程中,作者笔下的世界仿佛在脑海里情景再现,自然而然地就成功把握了作品的意境。

三、歌词赏析,“唱”出底蕴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程尤其重视多元文化、时代文化、国际文化的影响与渗透,并要求教师创新教法,培养初中生的自主意识与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流行歌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学生如行云流水般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一些充满中国风味的歌曲,不仅可以让学生喜欢流行元素,更能让学生了解并爱上融合在其中的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底蕴,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有很大的帮助。

有调查显示,初中生最喜欢的歌手是周杰伦,尤其着迷于他个性、深邃的歌词与唱腔。笔者安排学生赏析周杰伦的《青花瓷》,首先播放了这首歌曲,问学生为什么喜欢,有没有在脑海里呈现出一幅画面,对歌曲描述的对象是否有一定了解。然后从以下两个面来解读。

1.传统底蕴:歌曲所描写的青花瓷是中国的一种瓷器,瑰丽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之一,瓷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这一点由中国的英文名与瓷器同为一词便可充分证明。可以让学生们在课下搜集一些瓷器的资料,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除此之外,歌词中所涉及的书法、仕女图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2.宋词韵味:歌词开篇便总体描绘了青花瓷中牡丹花的唯美画面,继而又落笔细节,烟雨蒙蒙,青烟袅袅,吟咏出一幅江南水墨山水图,其间有衣袂飘飘的伊人。歌曲所传达出的这些优美意境,全靠歌词所借鉴的宋词韵味。

将流行歌曲引进课堂,对歌曲进行赏析,在学生们熟知的音乐里将歌曲中富含的底蕴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自己所乐于接受的环境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让散发文化底蕴的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四、写作引用,“唱”出文采

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便是让学生在掌握汉语言文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写作。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对初中生有些难度,然而,能正确适当地引用可以有效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引用不仅可以丰富文章内容,还可以增强可读性,增厚文化底蕴。

组织学生学习八年级下册“写简单的议论文”时,考虑到初中学生开始接触议论文,他们掌握的典故、名言、诗词较少,所能引用的论据有些单薄,笔者决定先从简单地引用熟知的故事讲起。议论文不同于记叙文,事实要写得简明概括,根据阐明观点的需要,不必详加描述。

笔者先给出范例,写“坚持才能胜利”:“唐僧25岁带着唐太宗的命令离开长安西游,一路上遇到的磨难不胜枚举,他翻峻岭,越戈壁,战胜自然,超越自己,坚持不懈地走着,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到达天竺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周游古印度的旅行家,光荣地完成了使命。”在讲解范例后,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引用,既要保证所引用的论据和论点是对应的,又要作到简明扼要。课下布置:1.练习教材安排的“‘从爷爷剪枝条的故事中’得到启示,确定一个论点”的写作。2.收集名人名言、经典事例,为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

学生们在老师给出范例讲解后,不再觉得写作枯燥,不再对写作充满畏惧,感受到了引用的魅力,认识到引用不仅可以增强论点的可信性,还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让一篇文章文采飞扬。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每一名教师都应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在创新课堂模式、教学策略方面不遗余力、奋力前行,通过不同的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更大程度地开放、多元化,让现代化的语文课堂唱响整个课改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徐东.浅谈散文阅读教学法[J].新语文学习(教师),2013,(1).

[2]王苗红.提高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1,(1).

猜你喜欢

星空笔者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星空
你也爱吃仰望星空派吗?
星空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