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式稳定,适当微调,回归传统,考查素养
——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课标一卷)分析

2015-02-13陕西省柞水中学长孙永健

语文知识 2015年8期
关键词:语文课命题文言文

☉陕西省柞水中学 长孙永健

2015年是高考改革的重要年份,是对2017年高考全面改革的充分准备。作为教育部命制的高考语文课标一卷在试题命制上,保持了整体稳定的基本特征,让改革的过渡有章可循。在稳定形式、降低难度的基础上凸显能力,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和基本应试能力。全卷分第Ⅰ、Ⅱ两卷,六道大题,18道小题,总分150分,题型和分值分配和2010年以来的试题保持相对一致,呈现出平稳的态势,在此基础上作出适当微调,这样的试题命制有利于学生正常发挥,进而达到家长、学生满意,同时不失稳中求变的特质,这种变化让试题的构成更加趋于完美。伴随着辽宁、江西、广西等省份的加入新课标行列,命题人着力打造一份能充分考查学生能力的试题。

一、2015年高考语文课标一卷的基本构成

2015年高考语文课标一卷的总体特征是:形式稳定,适当微调,回归传统,考查素养。试卷的总体形式与前六年保持一致,保持了多年来的固有特征。同时,该试卷也进行了微调。如现代文阅读的三道题均是考查考生的筛选比较信息的能力;文言文阅读调整了次序,新增加了对文化常识的考查;诗歌鉴赏回归传统,考查了岑参的诗歌,在命题上注重和课本的结合,走向比较鉴赏的路子,着重考查了写景角度、思想情感、表达作用等几个知识点,有综合考查的趋势;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适度作出了调整;语言文字运用在设题上和2014年保持一致,作文改变了以往的命题形式,逐渐回归传统,侧重于对应用文的考查,在稳步微调中降低了试题难度。

社科类文章阅读选取了反映宋代金融领域的一篇文章,着重考查了学生理解文本及筛选信息的能力。和历年的考题相比较,相对稳定,难度适中,有效考查了考生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

文言文阅读遵循从正史中选材的命题思路,2011年选取了《宋史》中的《何灌传》,2012年选取了《宋史》中的《萧燧传》,2015年的文言文选材于《宋史》中的《孙傅传》,对于问题设置略有变化,取消了实词的考查,着重考查依照文言断句、文化常识、细节辨析、文言翻译。这一变化,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从根本上解决文言文阅读问题。

诗歌鉴赏题型变化较大,命题走向综合性,第一问通过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比较,着重考查了诗歌在写景手法上的异同,第二问考查学生对于诗词情感的理解,并分析诗句在文本中的作用。问法上更加趋于综合性,目的在于引导考生真正读懂诗歌。

名句默写降低了难度,所考篇目均未超出考纲要求的64篇,三道题分别是屈原的《离骚》、王维的《使至塞上》以及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所填空中均没有易写错的字词,题目温和,没有为难学生的意思。

两篇大阅读依然遵循了二选一的形式,一篇小说,一篇人物传记,难度相当,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选取了当代山西作家李德霞的小说《马兰花》,该篇作品曾经获得2013年“黔台杯·第二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优秀奖。分别从文本线索、人物形象、情感作用几个角度进行了考查,这些题型都是学生备考中的常规题型,难度不大。实用类文本阅读选取了朱东润的自传作品,保持近几年的风格,以非连续文本的形式,分别考查了分析原因、自传特点、归纳概括等能力,相比之下,实用类文本阅读难度稍有增加,考查更加趋向于对文体特征的了解,但因为考生有自由选择的权力,所以总体上难度不大。

语言运用题依然保持了2014年成语、语病、句子衔接、图文转换等基本题型,这些题型都是常规题型,对于语文基础较好的考生难度不会太大。成语辨析所给的“老谋深算”“深谋远虑”“深思熟虑”三个成语都是考生很熟悉的,辨析起来难度不大。

2015年课标一卷的作文一改常态,以应用文写作的形式出现,既改变了以往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又全面考查了考生的写作真实水平,尽量让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有回归传统的趋势。无论是2009年的“弯道超越”、2010年的“罗森塔尔效应”,还是2011年的“中国腾飞”大都采用了两段论的形式,2015年课标一卷高考作文在材料上则采用了关于“酒驾”的时政性新闻作为命题形式,旨在引导考生关注现实,对于现实问题能作出正确的评判。作文明显注重了对实用文写作的考查,让考生用书信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题目不在审题上为难考生,但书信文体的考查,可能会让一些学生失分。总体而论,该作文题目有以下特点:

1.紧扣时政,关注热点。早在2013年8月9日新华网就有长沙一名女网友微博举报父亲酒驾,要求警方逮捕的新闻报道。在一定程度上,这个作文的材料是对该新闻事件的概括,充分展现了作文材料体现时政要素的主要特征,引导考生关注并思考现实问题,写出具有时代针对性的美文。

2.回归传统,书信格式。回顾整个高考历史,早在1985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中就出现了书信作文的命题形式。当时的命题是要求考生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反映当地的环境污染情况,申述理由,呼吁尽快解决问题。书信作文的命题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高考作文向传统考试回归的倾向。同时,这一作文命题形式是在极力弥补写作教学的不足。当下,无论是高中还是大学,大都重视文学类文本的写作与教学,而忽略了应用类写作的训练,无论是近年来的“微写作”还是今年的书信作文形式,都是弥补日常教学偏差的重要引导。

3.关注文体,规范写作。作为书信体的作文命题,考生的写作必须符合书信的基本格式,如使用第二人称的形式,有称呼,有落款,语言上娓娓道来,情理相间,既有规劝,又有说理,想方设法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作文形式的改变打破了以往单纯论证或者单纯记叙的写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要求考生能灵活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提高了对考生写作素养的要求,作文考查更加趋向于综合性。

4.注意审题,明确角度。这则材料,从题目的具体要求来看,必须站在“明华”的角度来写,可以是写给小陈的信,也可以是写给老陈或相关部门的信件,无论是写给哪一方,落款必须是明华,是站在第三方对这个事件的评判。从小陈的角度来看,主要是要表明她在“情与理”上的正确抉择和正确做法,赞扬其高尚的行为;从老陈的角度来看,要对其错误行为进行规劝,告诉他遵守规则、拥有道德的重要性,同时表明他应该以怎样的正确态度对待女儿的做法;从其他部门的角度看,写作时着重表明它们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处理这件事,是大肆渲染,还是理智对待。

5.辩证思考,全面分析。这则材料暗含了一个“情与理”的辩证关系。女儿举报父亲在传统观念中会被认为是不孝,那么在法制社会的今天,面对法律,面对规则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是情大于法,还是法高于情,我们必须有明确的态度。考生如果能从这个方面来思考,引用经典的素材进行说理,会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

但这样的作文入手容易,写出新意较难,考生容易记流水账,让文章的主题不够突出。

总体而论,2015年的课标一卷保持了近年来命题的基本形式,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作出微调,让语文试卷走向平易化、常规化。

二、对2016年高考语文课标卷的思考

2015年高考语文课标一卷主要有四大变化:文言文阅读取消了实词的考查,增加了文化常识的考查,顺序有所调整,考查更加趋向于科学化;诗歌鉴赏在命题上降低难度,考查着重于比较鉴赏和内涵性解读;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注重关注文体常识,命题形式上作出了适当创新;作文回归传统,关注实用性文体的考查,更加趋向于综合化。这种变化充分展现了语文课改总体格局的稳定性,同时适当的微调促使试题更加科学化,为今后语文教学提供了理念上的指导。

1.抓住基础,充分落实。“名篇名句默写”连续多年作到不超越64篇必背内容的目的在于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指引学生中学阶段必须积累考纲要求的名句名篇,努力作到会背、会写。从2014年开始,更加注重考生对诗句内涵的理解,只有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正确解答,否则即使全文背诵也难以得分。这就对考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2.基本方法,掌握到位。课程改革的方向是关注考生的能力,而能力是建立在科学方法的基础上的。对于各种文体,作为师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方法正确,规范落实。如对于文言文而言,古书大多没有标点,要解读文本,首要任务是文言断句,接下来是理解含义,在这些基础上才能进行文言翻译,理解思想内涵。2015年的文言文考题,为我们建构了科学的文言文学习思路和方法。这个变化旨在引导师生掌握更为科学的语文学习思路。要摒除“考什么讲什么,考什么学什么”的落伍观念。

3.思想深刻,见解独到。综观近两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大都呈现出紧贴时政、注重思辨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学会对现实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评判,目的在于构建学生正确的精神价值观和看待问题的视角,所以学生在平时学习中除了积累必要的语文素材外,还得培养自己的精神,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品性,学会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并寻找到论证自我思想的理由。做一个会思考、会论理的当代中学生。

4.回归传统,提升能力。近年来语文出现的诸多“新颖”试题都能在历年高考题中找到影子。2014年课标卷新出现的断句题早在1977年的高考试题中出现;2015年的书信作文早在1985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中就出现了,文化常识的考查在历年试题中更是屡见不鲜。针对这种状况,老师们要有回归传统的意识,在传统试题中寻找优秀元素,为当代高考语文注入活力,从而有效提升考生的语文能力。

5.加强阅读,提高能力。2015年几乎所有的作文命题都体现了辩证思维,要求考生具有大量的语文基础知识储备,写出有思想有文采、展示才华的优秀作文。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以语文课本打天下,而要把语文课本作为基础,不断向外辐射,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关注现实,关注人生,拥有卓越的才华,形成独立的思想。

6.关注现实,更新观念。语文是最接地气的学科,我们不能把语文题当作数学题去做,得提升自己的素养和积淀,树立大语文理念,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学会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能固定在象牙塔内,固封语文的脚步,让语文走向模式化的死胡同。而应当充分张扬语文美丽,充分体会生活中的语文之美。

总之,2015年高考语文课标一卷保持了稳中求变的传统风格,并在此基础上走向平易、平和,为真正考查学生能力提供了平台,指引教师在来年备考中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能力的培养,培养考生生活语文的理念,真正提升语文考查的信度和效度,彰显语文的魅力。

猜你喜欢

语文课命题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会背与会默写
语文课上做游戏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