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磨课,当“三思”而行

2015-02-13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初中宋仁才

语文知识 2015年8期
关键词:三思词句个性化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初中 宋仁才

☉江苏省泰州市康和实验中学 徐宏寿(特级教师)

磨课,意在帮助教师深入理解课程、准确把握教材、灵活运用教法。磨课之举,可谓集思广益,对教师个体或群体而言,在提高认识、提升能力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功效。然而,磨课之中、上课之后,老师们常常抱怨:“这样的课,不是作秀的课吗?”“这样的课,我不就成了传声筒吗?”“这样的课,还是我的课吗?”听到老师们的怨言,回顾曾经参与的一些磨课经历,笔者颇有感触:磨课何以成了“磨人”的课了?磨课,当“三思”而行!

一思:是否注重语文性?

某校邀我去听《明天不封阳台》(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一课,该课的教学流程大致为:1.简略导入。2.简介作者。3.浏览文本。4.小组讨论:为什么先说“明天要封阳台”,最后却说“我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5.播放图片。6.畅所欲言:谈一谈自己的阅读感受;观看微视频《迷失的家园》,说一说我们该如何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7.布置作业:完成微视频观后感。

听完《明天不封阳台》,我有些不安:我们的语文课究竟还有多少语文的应有之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说:“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看一看我们身边的教学,类似上面的去语文化倾向的课例并不鲜见。引导老师们注重语文性,回到语言文字的赏析与运用中可谓迫在眉睫。

磨课中,笔者提议去除“播放图片”和“畅所欲言”环节,增补“文本赏读”环节,引导学生从文句中欣赏文本之美。经反复酝酿,我们磨出了“文本赏读”的具体步骤:(一)读描写句,欣赏画面美。学生找出描写段,并诵读欣赏。【明确】①描写的句子分别是写鸽子的神态、动作,儿子的神态、动作,作者的笔会经历。②欣赏鸽子的神态、动作时,要揣摩“蜷缩”“惊恐”“扑打”“紧紧盯”等词语的表达效果,要求学生用“怜爱”的语气读。③欣赏儿子的神态、动作时,要揣摩“弯下腰”“灿若朝霞”“惊喜”“忧虑”等词语的表达效果,要求学生用“欣慰”的语气读。④欣赏作者的笔会经历时,要揣摩“情不自禁”“趴”等词语的表达效果,不妨要求学生趴在桌子上演读“我回来了”一句。读时,要延长音调,要读出“欣喜、激动”,然后让学生谈读后感受。(二)读修辞句,品味诗意美。(1)用波浪线画出修辞句。(2)学生欣赏修辞句。【明确】①学生理解排比句,然后朗读排比句时,声音和情感要递进。②学生理解“一次次呐喊,一声声控诉……”一句,通过对比朗读“呐喊”“控诉”,体会其中强烈而丰富的情感。③品味“渗入泥土中的老酒”,表明往昔一去不复返,只能留在美好的记忆中。(三)读议论句,探究哲理美。(1)用直线画出议论句。(2)学生找出并讨论蕴含哲理的议论句子。【明确】①找出表明作者思绪变化的三个议论句子,讨论“我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了”中为什么多了一个“先”字。②学生谈自己喜爱的句子,并且背出这些哲理句。③教师示范有关亲近自然的哲理句:征服自然在于利用自然而不是破坏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一种双赢的智慧……④学生创写亲近自然的哲理句子。⑤学生展示。

优秀的课堂常常来自对文句的习得。王尚文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是言语形式……启发引导学生感知、体验作品的言语形式,这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1]真正的语文课一定注重引导学生“从文句中来,到文句中去”,磨课之道同样如此。

二思:是否合乎简约型?

磨课该磨到何等程度?据笔者观察,平时公开课上得少的教师,因自信心不够,担心驾驭课堂不到位,总是希望所磨的课越精致越好,甚至希望参加磨课的老师能够帮他(她)把导语、问题设计、过渡用语的每句话都“磨”出来。这样的磨课有必要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必将导致执教者照本宣科,教学情境缺少灵动之气。更为不妥的是,如此磨课,可能会“培养”出一个只会“拿来”、只会表演、不懂教学之道的思维懒惰者!

某老师要参加文言教学展示课,课前将已初步打磨的《与朱元思书》教案给我看,但见洋洋洒洒、密密麻麻,连每一板块的耗时都用括号标注出来,更不用说导语、结束语了……下课的铃声响了,执教老师连呼“教学容量太大了,我还没有说完”“有些地方,师生配合得不好”。闻听此言,我有些哑然,进而想到:磨课,宜简约。简约型的课,不会束缚教师的手脚,倒是给了他们更多掌控文本、自由发挥的空间。

磨课时,我提出了“既看大模样,也看小环节”的设想,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所谓“大模样”,是指教学设计要有整体感,以主问题来贯穿全课,如本课的主问题1:《与朱元思书》是一幅山水画,我们该怎样欣赏它呢?主问题2:《与朱元思书》是一首优美的诗,它具有诗的哪些特性呢?所谓“小环节”,是指在主问题设计下安排的具体实施的内容,如主问题1:①同学们读一读,再说一说文中哪些句子写山,哪些句子写水。②这些句子分别写出了山、水的哪些特点?适时释词、译句。③为什么先写水,再写山呢?主问题2:①意境美,学生说出文中最富特征的具体景物。②语言美,学生说出文中凝练、生动的句子。③音乐美,带领学生体会文中读来朗朗上口、听来声声悦耳的和谐音韵和鲜明节奏。

优秀的课堂常常表现为以简驭繁。《与朱元思书》一课获得好评,主要在于磨出了教学设计的简约和教学过程的生成——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留给老师。如此,课堂上我们才能感受到师生之间真正的互动,感受到学生之间思维火花的碰撞。

三思:是否凸显个性化?

很多的语文课堂常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不外乎这样两个原因:一是程序化,课堂教学为了完成预先设定的流程而进入程序状态,在这样的课上,我们看不到波澜,看不出教师对学生学习力的引领。二是共性化,语文老师缺乏自觉意识去大胆“解构”文本内容,缺乏一种从作者文本转换为教师的教学文本,重新构建一个属于自己、个性鲜明、风格独具的教学世界的能力,于是,在这样的课上,他们或是复制作者文本的已有内容,或是照搬教参及他人对文本的解读,拘泥于文本而裹足不前,导致教学内容的共性化。

磨课,应该努力摒弃程序化,避免共性化,尽力凸显个性化:

(一)追求个性化的教学设计。笔者受邀执教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对方学校要求我一课时内完成,其难度可想而知。磨课时,我所在学校的几位老师考虑到文言词句疏通会占用较多时间,建议将词句疏通置于课前预习中。思忖良久后,我未采纳他们的建议,执教时恰恰先带领学生读书下的词句注释,再让学生就词句释义相互质询、解答,在基本疏通了词句后,我与学生一起商讨出本文的内容概述:“蒋氏是永州的一个捕蛇的人。柳宗元(我)遇到他时,蒋氏眼含热泪地把他的痛苦告诉了我。我十分同情他,同时长叹一声:赋敛比毒蛇还毒啊!”出乎学生和听课老师意料的是我要求学生使用从本单元或《捕蛇者说》中学到的句式、词句,用文言改写“内容概述”,当“蒋氏者,永州一捕蛇者也(蒋氏乃永州一捕蛇者)。余见之时,蒋氏汪然出涕,以其苦告之。余大悲且长息:赋敛毒于蛇也!”呈现在黑板上时,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再如教学《孔乙己》,个性化、经典的教学设计有以“笑”来贯穿的,以“手”来切入的,在“半”字上花功夫的。设若在“酒店”二字上做足文章,从酒、酒柜、酒客、下酒物等角度来设计,窃以为也是颇富个性和新意的。

(二)体现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个性化的教学风格,理智型如余映潮先生,他的板块教学特色鲜明,几个板块环环相扣,学生在老师巧妙的引领之中,深入对文本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再创造;情感型如于漪先生,她擅长营造浓郁的情感氛围,教学内容和教学语言都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教学形式灵活多变,不拘一格。磨课亦当因人而异,凸显个性化,磨出适合执教者个性特色包括讲授风格的教学课例。比如某位老师的教学风格偏重于情感型,磨课者偏偏建议他(她)像余映潮先生那样运用板块教学,就显得勉为其难,于是,叫苦“这样的课,还是我的课吗?”也就不足为怪了。再如,如今的学校比较看重各类赛课,往往会邀请一些学科专家参与磨课,你一言我一语,磨出的内容可能令执教者莫衷一是。笔者以为此时执教者最需冷静,在保持个性风格的基础上“选择性采纳”专家的磨课意见。

优秀的课堂常常个性飞扬。值得提醒的是,个性化的背后是思想,思想的背后是大量的阅读与实践。王崧舟先生为了教好《长相思》,读了整本《纳兰词》,了解了纳兰性德的生平,阅读了一万多字的鉴赏文字,然后写下了1500字的文本细读感受,才有十足的底气把经典名作演绎为充满个性魅力的课堂。个性化备课如此,磨课亦然。

注释:

[1]王尚文.语文教育学导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三思词句个性化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哲理漫画
“三思”让数学课堂高效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港珠澳大桥工程采用上海三思多项LED技术
同桌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