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评价策略
——以《河中石兽》一文的教学为例

2015-02-13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清华中学经志芹特级教师

语文知识 2015年6期
关键词:讲学错误生命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清华中学经志芹(特级教师)

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评价策略
——以《河中石兽》一文的教学为例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清华中学经志芹(特级教师)

课堂教学改革不仅体现在教学范式的改变、教学手段与方式的变革,还体现在课堂评价的改进上。有效课堂的评价强调对学生学习评价的多元化,这里的“多元化”涵盖评价主体的多元(可以是老师评价、同学评价,也可以是自主评价);评价方式的多元(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口头评价、书面评价等);评价对象的多元(个体评价、群体评价)。我想仅从课堂上老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语这个角度来谈一谈怎样使用好老师对学生学习活动单向评价的权利,从而使学生在老师的即时评价中有如沐春风的感觉,进而为学生铺垫生命成长的台阶,促进学习活动有效开展。

一、巧点错误认知,化腐朽为神奇

学生课堂发言经常会出现错误或不对路的现象,我们常规的做法是要么不置可否让其他学生回答,直到答对为止,要么冷冷的一句“不对。再想一想,请坐”,让学生倍感失落,比较温柔的是反问学生一句“是这样的吗?再好好想想”,诸如此类的评价反馈常给学生一种挫败感,让他们在后续的学习活动中不敢再贸然回答问题。如果我们能巧妙地从正向角度评价学生的错误答案,就有可能给学生带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并让他们更加情绪饱满地投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中去。如这样一个课堂情景:

师:《河中石兽》大家知道是谁写的吗?

生1:纪昀。

师:你来说?

生2:纪昀。

师:也是“纪昀”。对不对呀?

生(合):对。

师:也对呀,我觉得有点疑问,真是“纪昀”吗?

生4:纪晓岚。

师:是纪晓岚吗?我要纠正一个字音。我们做一个公民要“遵纪守法”,做一个学生要“遵守纪律”,你们都读“纪”(jì),所以呀你们就读作纪(jì)昀了。这个字作姓氏讲时不读jì,有谁知道读什么?

生5:jí。

师:第几声?

生5:二声。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孩子们,有没有谁拿字典?以后我们遇到字的时候一定不能凭自己的经验,觉得它应读jì就读jì了,这个字作姓氏时应该读jǐ,纪(jǐ)昀,纪(jǐ)晓岚,第三声。刚才我们都犯了一个错误,什么错误呀?

生(合):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就读错了。

师:噢,就是根据自己的某一个经验就把它读错了,这就是我们书中的一句话,怎么说的?我们书中也有这句话,这是什么毛病?

生齐读:“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师:真是聪明的孩子!“可据理臆断欤?”我们刚才就犯了一个臆断的毛病。好,作者我们知道了,这个字我们不能再读错了,咱们不能再犯这个错误。

此例中,面对学生将作姓氏的“纪”读错,老师没有简单地说“不对”,而是先为学生的错误开脱:“我们做一个公民要‘遵纪守法’,做一个学生要‘遵守纪律’,你们都读纪(jì),所以呀你们就读作纪(jì)昀了。这个字作姓氏讲时不读jì,有谁知道读什么?”老师这样作评价,学生觉得自己读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必为此难为情。当无人能够正确读对这个字时,老师直接告诉学生正确读音,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读错的原因:根据已有的经验,主观臆断。这正是《河中石兽》一文要揭示的主旨。老师从学生错误的回答中,通过巧妙的评价引导,将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引到文章学习的主话题上去。这时学生没有一个游离于学习之外的,通过对“错误”的认识反而自然地转到了开阔的学习新境界中,这就是巧评错误认知,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二、巧夸正确认知,为心田撒播阳光

课堂上面对学生正确的回答,我们常能听到这样的评价:“不错”“你真棒”“很好”“回答正确”等。此类评价直接指向回答或学习表现的结果,虽然是肯定性评价,但与学生回答后希望得到老师某种评价反馈的期待心理不相符。一般自信能够答对的学生在发言后会期待老师给予自己一个具体中肯的评价,比如语言表现力、思维的方法、答案的独特之处(或答题技巧)等高于别人的地方,这样他会从老师的评价中获得一种成功的愉悦感,否则期待心理得不到满足会导致沮丧的情绪产生。请看这样几个教学情景:

例1:检查《河中石兽》一文的朗读情况

师:咱们是请一个同学读呢还是一起读呀?

生齐:一起读。

师:好,你们喜欢一起读,咱们就一起读吧。题目、作者都一起读起来啊。

(生齐读)

师:哎呀,你们的自读能力真是太强了,我还准备纠正你们的一个断句呢,结果你们都读得那么流畅!不过其中有一个字我听着有点不对劲,“石又在转”后面那个字怎么读?是转(zhuàn)还是转(zhuǎn)?

生1:转(zhuǎn)。

师:对,转(zhuǎn),第三声,改变自己的方向、位置读转(zhuǎn)。

例2:《河中石兽》的变读环节

师:那我还想再改一下,我把它颠倒一下顺序,把“地中”和“下流”换一换,变成:“求之地中故颠,求之下流不亦颠乎?”句式没有改变,可以吗?

生1:不可以。

师:为什么不可以?

生1:它是对讲学家一知半解的讽刺,但是僧人就没有自以为是。

师:哦,我很同意你的分析,有两个词你用得特别棒:一知半解、自以为是。就是说老河兵着力想讽刺讲学家一知半解、自以为是,对吧?那个僧人还没有那么狂妄,那你看看这个讲学家的自以为是在课文中有没有表现?

生2:有。

师:有,你给大家念念。

例3:对《河中石兽》中“竟”字的理解

师:“竟不可得”,什么叫“竟”?

生1:竟然。

师:竟然,你竟然能够答出这个问题!“竟”是什么意思?我有点不同意。你们课下有没有注释?

生齐:没有。

师: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个“竟”的意思?

生2:最终。

师:“最终”,是“竟然”对还是“最终”对?

生肯定地:最终。

师:你们被他说服了,是“最终”的意思。我们现在说“竟”是“竟然”,在这里呢是“最终”,要记下来哦。这是文言词语,学文言文,一定要积累重要的、特殊的文言词语。

这三例教学情景中,老师对学生的良好表现分别从自学朗读能力、词语运用能力和答案的说服力上予以评价,均抓住了学生最值得自豪的角度给予肯定;如果说学生读完、答完在惴惴不安的等待中尚不知老师作何回应时,听了老师的即时评价,他们的心里顿时敞亮起来:原来我的回答妙在这个地方,下次要表现得更好。例1是对全体学生自读能力的评价:“哎呀,你们的自读能力真是太强了,我还准备纠正你们的一个断句呢,结果你们都读得那么流畅!”真诚地赞美自读能力和流畅度让学生能找到继续发展的生长点,学生听了老师的评价不仅不会糊里糊涂自己到底好在哪儿,反而会更加清晰地知道下一步将朗更加流畅,甚至带有感情才好。例2是对答问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评价:“哦,我同意你的分析,有两个词你用得特别棒:一知半解、自以为是。”学生从老师这样的评价中知道了自己词语用得恰当,会更加努力积累词语,并在以后的答问中注意遣词造句,同样为学生主动发展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埋下了种子。例3中将对答案正确与否的评价变成了对学生本人能力的评价,“你们被他说服了”比直接说“应该是‘最终’的意思”更能激发学生积极投入后续学习的热情,因为前者关注的是有情有识的学生,后者关注的是冷冰冰的答案。

同样评价学生的正确认知,如果能抓住其不同的生命生长点,或者缩小来说叫“能力发展点”来评价,与只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相比,其效果有天壤之别。前者是给学生的心里撒播阳光,让其感到生命的欢悦;后者则浇灭了学生的热情之火,让其感到了无趣味。

三、妙奖精彩认知,于无声处绽心花

如同特雷莎修女在帮助穷苦者时总是用温柔的手去抚摸他们的头和脸颊以表达自己的仁爱之心一样,对学生课堂学习甚为精彩的表现,有时单纯用有声语言去夸奖似乎不足以表达对学生的褒奖,假如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一些肢体语言会让学生感到无上的荣耀,从而更能激发起其学习的内驱力。请看这一个课堂镜头:

《河中石兽》一文分析重点情节部分的对话。

师:……那我还有疑问了,你看这个讲学家他也分析“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这个老河兵是不是跟他有相同的地方?

生:有。

师:一样的话呀,“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一样啊,怎么老河兵就找到石兽了,而讲学家就没找到呢?

生:因为他只考虑到一点,却没有想到水的反激之力,“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因为他没有考虑到第二点,也就是考虑得不全面,所以他没有找到。

师(热情地):你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我得拥抱你一下表示奖励,那么有慧眼!你看这个老河兵考虑问题多全面呀,比那个讲学家多考虑了一个因素,什么要素?这位同学说出来了,他没有考虑到水的要素,人家老河兵在河边工作,经验丰富,所以他考虑问题就很周全,所有的要素都考虑到了,当然按照他正确的方法一找就找到了。所以你看老河兵是综合了讲学家所说的特点,也综合了僧人的“顺流下矣”。僧人只考虑了水流,讲学家只考虑了石头和沙子的特性,老河兵呢?实践经验丰富,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了。当然,用他的方法就能找到了。你看,我们考虑问题要全面,同学们读懂了,原来呀你如果主观臆断就像我们读纪晓岚的“纪”就会出问题、闹笑话。

这个案例中,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回答得完美而又精彩,如果老师面对这样的回答只是简单地重复一遍,而对那个为大家作出完整分析的生命无动于衷的话,无疑会扼杀这个生命体的活力。智慧的老师绝不会只照顾学习结果而漠视学习主体的存在。“你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我得拥抱你一下表示奖励,那么有慧眼!”“会读书”“有慧眼”是对这个学生学习方法和智力的褒奖,而那个拥抱的动作(当然,做那个拥抱动作的是女教师),则是对这个学生整个生命的拥抱,是对这个生命集合体的盛赞。被拥抱的孩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相信被拥抱的那一刻,她也一定心花怒放。就是一个小动作而已,但这样的“亲密”接触能够带给学生多少向上的能量却是无法估量的。抚摸一下学生的脑袋或肩膀、握手、面带笑容地鼓励性注视等,都可以作为我们在课堂上用来表达对学生精彩认知的认同与奖励的方式,用得自然恰当而不刻意夸张会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表现时刻都在发生变化,老师要善于捕捉其学习表现的关键点,从关注个体生命成长的角度出发,通过恰如其分的评价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启学生的学习智慧,铺垫走向学习高处的台阶。老师在使用自己的课堂评价权利时,如果能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而非只针对毫无生机的知识,那么评价语将会如一缕阳光洞开学生的心扉,打开学生的智慧之门,让学生真正沐浴在课堂的阳光中。

猜你喜欢

讲学错误生命
银龄讲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新追求
在错误中成长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著名笙演奏家朱家明先生来我院讲学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不犯同样错误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可爱的错误等
浅谈讲学案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