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教师课堂反馈话语有效性缺失与反思

2015-02-13

英语教师 2015年22期
关键词:课例话语师生

石 斌

一、问题的提出

反馈话语是教师课堂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改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对某一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发回的话语信息,主要分为内容反馈、形式反馈和主题反馈(刘旭东 2009)。有效反馈话语不仅是教师评估学生课堂表现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加强和巩固目的语的主要途径;有效反馈话语可以实现内容评价和形式纠错,还可以实现师生观点的分享与碰撞、话轮转换以及增强课堂互动;有效反馈话语是学生示范性语言输入的重要来源,对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Ellis 2003)。因此,有效的反馈话语在推动课堂教学实施、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和形成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观察中,许多教师却常常忽视课堂反馈话语的目的和功能,缺乏有效性预设和生成,使课堂出现了语言单调、形式单一、内容失衡和目标随意等高耗无效现象,影响和制约了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协商互动的展开、语用能力的提高和中介语的转化等,阻滞了学生头脑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体系的建构、发展和实现,难以促进高效课堂的建设和发展。笔者结合一节青年教师研究课(牛津译林版九年级上Unit 3 Comic strip and Welcome to the unit)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反馈话语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和反思。

二、反馈话语有效性缺失与反思

(一)反馈语言单调,难以促进动机激发

课例一:

T:A few students in Class 1,Grade 9 have some problems.Can you give them some advice?For example,Millie doesn’t get enough sleep and she feels tired in class.

S1:She can do her homework quickly and go to bed early.

T:OK.Next?

S2:She can have a short sleep during the break.

T:Good.(稍作等待)

S3:If she is very tired and sleepy,she can sleep in class.(学生大笑)

T:OK,maybe.Any more?

S4:She can’t drink too much water before going to bed.She won’t wake during the sleep.(学生笑)

T:OK.Thanks for giving her so much advice.Whatabout Simon’s problem,Kitty’s,Daniel’s,Amy’s and Sandy’s?Read and have a talk.

反思:

布鲁姆认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双向关系:学习动机以增加学生的行为方式来促进学习,学生所学的知识又可以反过来进一步增加学习动机(张大均 2004)。作为课堂教学互动交流最主要的载体——教师课堂话语内容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紧紧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具有极强的思想性、启发性、协商性和感染力。反馈话语亦是如此。通过反馈,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反应进行确认或纠错,同时还要刺激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精神驱动,适当提高其学习水平,使其愿意参与、乐于参与课堂探究活动并能够从中体会到参与后的成功和享受,从而实现“动机—行为”间的良性循环。

在课例一中,学生在教师的开放性问题“Can you give them some advice?”引导下展开了积极思考,激活了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了许多真实的、富有建设性的问题解决方案。然而,教师却仅通过OK,Good等枯燥的语言给以简单、肤浅,甚至应付性的确认或评价,使反馈流于形式。这不利于学生体验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成功,也不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和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育部 2012)。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反馈的建议方案进行追问,以进一步展开协商,明确解决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如:S2提出She can have a short sleep during the break.的建议后,教师即可追问:Do you think it’s a good way?Do you have any better and useful way?从而引导学生提出更多有意义的、可行的、正面的建议。也可待四位学生回答结束后,再就所有的建议进行追问:Which of these suggestions/pieces of advice are better,do you think? 从而寻求更深层次的思维兴奋点,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探究动机,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触发更多有价值的语言输出。这样,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自然,学生的思维也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从而引导和促进最佳问题解决方案的即时生成。

反馈分为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积极肯定的反馈语会对学生起到激励、激趣、引导、促进的作用,反之就会打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和动力。在日常教学中,单调的反馈话语还包括机械重复学生话语,过度表扬、僵硬批评话语、霸权性话语等。这些消极反馈话语,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学生话语的积极输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和培养产生负面反拨效应。因此,教师一方面应不断加强学习,积累反馈话语,丰富反馈话语结构和内容,使反馈话语“言之有物”“言符其实”“言有所启”。另一方面,教师的反馈话语不仅应包括感叹、称赞或评论等终止性话语的反馈,还应有激发另一个交际的开始的反馈,反馈应同时与下一个交际密切相关,即充分利用反馈语呈现新目标语言或者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张强 2009)。

(二)反馈形式单一,难以促进协商互动

课例二:

T:We have known some students’problems and some of us can give some advice.But what about yourself?Have you got any problems?What is it?Do you have any good ways to solve it?

S:I’m short,and some classmates...

T:Some of your classmates...

S:Yes,some of my classmates look down on me.

T:They often laugh at you?

S:Yes.

T:Do you have any good ways to solve it?

S:Sometimes I tell them don’t to do so.

T:Oh,not to do so.

S:Yes.

T:Ok,thank you.Sit down,please.I think you can ask your teacher or your parents for some help.If necessary,I may help you,too.

反思:

互动性是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重要特征。它与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关系密切、相辅相成,具有建构意义和信息交流的双重功能(程晓堂 2009)。二语习得理论认为,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是在意义协商的过程中建构意义(Ellis 2003),即师生通过说话的方式传达信息,沟通思想,建构意义。意义协商主要是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而互动的基本形式就是话语。因此,作为互动话语的主要形式之一,反馈话语在英语课堂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反馈话语来促进师生间的协商互动。

在课例二中,教师不自觉地将反馈逐渐变成了教师和学生个体间的自由交谈。首先,从交流的主体(T—S)上看,个体仅对教师做汇报,所有的反馈均由教师一人进行,所有的反馈也都围绕学生个体进行,完全忽略了整体的存在,忽视了学生个体自我反馈和整体反馈的潜能;其次,教师的反馈完全通过语言进行,频繁打断学生的汇报,采取有错必纠的即时性纠错,直至最后完全剥夺学生的话语权,代替学生提出解决方案(I think you can ask your teacher or your parents for some help.If necessary,I may help you,too.)。这种反馈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焦虑感,抑制了其话语思维的连贯性和有效输出,而且给其他学生以“不准许有错误”的不良心理暗示,限制了活动的持续开展。更严重的是,教师频繁、不加限制的话语反馈体现了其话语霸权,从而无法实现师生间平等的协商互动,也就无法进行完整的意义建构。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IRF(Initiation—Response—Follow—Up)的互动模式,借助主题反馈(追问等)不断引发学生新的语言输出,促进课堂互动。

很多教师认为,反馈就是师生间的一元、单向活动,话语是实现反馈活动的唯一途径和载体。实则不然,反馈的主体是多元的,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甚至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展开等;反馈的过程应该是互动的和多向的,既可以是师生间的,也可以是生生间的、群组间的;反馈的方式应该是多样的,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和体态的、显性的或隐性的。通过主体多元、过程多向、方式多样等手段不仅能增加话语反馈的生动性和感染力,而且会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反馈发自教师内心并充满亲切、鼓励和期待,不断唤醒学生自我监控和调整意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为其他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材料和语言实践机会,在丰富和锻炼他们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同时,培养其良好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真正实现课堂的有效互动和意义建构,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这是评价反馈目的的核心所在(教育部 2012)。课例二中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延时性纠错以保持学生意义输出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也可通过布置相应的任务来实现生生间的互动纠错。如,教师布置任务:Would you like to talk about your problems?Others listen carefully and try to get it.Then I hope you can give him or her some advice.汇报结束后,教师重复问题:What’s the problem?Any advice?通过其他学生的问题实现了生生间、师生间的隐性互动纠错,这既实现了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还使更多学生得到了语言实践机会,真可谓一举多得。

(三)反馈内容失衡,难以促进语用发展

T:A teenager may have more than one problems.Some are big,and some are small.Here are some problems.What is the biggest one?What is the smallest one?Please make a survey about your group members.Then I want you to give us a talk about your survey.

Ss:(小组讨论)

T:Ok.Anyone to talk about your group members’problems?

S1:In our group,Sun Han’s biggest problem is he getting too many tests and exams and his smallest problem is he is too noisy at home.Liu Ruizhi’s biggest problem is he getting too many tests and exams,too.His smallest problem is he having no close friends.Wang Hui and my biggest problem is not having enough sleep.My smallest problem is I no communication with family members.We don’t know Wang Hui’s smallest problem.

T:Thanks for giving us your problems.Then what do you feel about them?

S1:Very bad.We hope not have any tests and exams.And sometimes we can sleep in class.

T:Oh,maybe.Wang Hui,what’s your smallest problem?

S2:(慢慢站起)I...I...I don’t know my smallest problem.

反思:

现代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即教学生学会应用语言,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知识。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才能充分体现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点。因此,教师的反馈既要关注语言意义,又要关注语言形式;既要关注活动结果,又要关注活动过程;既要关注知识、技能目标,又要关注过程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课例三中,教师很好地保证了学生汇报的连贯性和完整性,通过追问促进学生更多的内容和情感的输出。但反馈话语也暴露出反馈内容的失衡。首先,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语言意义,即our group members’biggest and smallest problems相关信息的完整表达,却对其中存在的大量的语言失误(标“____”的地方)视而不见,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纠错反馈,缺乏对语言形式的关注,不利于学生语法知识的学习掌握;其次,该小组的讨论过程和汇报是十分真实、精彩和有效的。教师应该对活动的过程给以足够的关注,充分肯定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有效性,并能充分利用其中的生成资源深化教学,而不是过度关注结果,逼迫学生说出Wang Hui’s smallest problem,造成局面尴尬的结果。最后,当学生表达出We hope not have any tests and exams.And sometimes we can sleep in class.的态度时,教师却以OK,maybe来反馈,明显暴露出过度关注学生课堂知、能目标的达成,而忽视了学生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渗透和培养。

英语课堂反馈的内容应坚持以下原则:1.关注语言意义的同时关注语言形式。新课改以来,一些教师认为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对学生错误一概回避,不进行纠正。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仅有可理解性的输入和输出是不够的,如果缺少直接或及时的纠错反馈,会导致语言的“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这将成为学生今后学习的障碍(Gass 1988)。课例三中大量语言形式错误就明显体现出这一问题。教师运用适当的纠错性反馈(如教师重述错误),可以引起学生及时的话语反应(即接纳),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2.关注活动结果,更要关注活动过程。通过过程性反馈使学生不断体验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成功;使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和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树立学生在反馈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励自我监控、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3.关注知能目标的达成,更重过程方法目标、情感态度目标与价值观目标的渗透和实现。摒弃以一维(知识和能力)为反馈内容的狭隘观念,树立三维立体目标反馈体系并注重学生的整个学习行为,促进其知能发展、方法形成和思维能力提高,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及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有效的反馈话语是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体现。它既要求教师有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又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教学经验和敏锐的教学机智等。只有教师不断丰富反馈话语,创新反馈形式和均衡反馈内容,反馈话语才能更具实效性,教学内容才能更加精彩有效。

张大均.2004.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课例话语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课例
麻辣师生
《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课例选编》(DVD)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