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高效英语阅读课堂的探究

2015-02-13

英语教师 2015年22期
关键词:阅读课研究性本课

蔺 悦

在课程教学中,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使课程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学有所用。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听、说、读、写的应用能力尤其重要。高考改革的趋势已经逐渐淡化了语法的考核,而强调语篇分析的重要性。如何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成为英语教学的重点。新课标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强调学生作为“人”的能动性。学生不但要学会知识,而且要学会学习,学会探究,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打破以前的传统教学方法,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英语阅读课堂。

一、高中英语阅读课堂的现状及原因

当前,高中英语阅读课堂存在以下3种问题。第一,教师忽略阅读课,不在新课中讲述阅读文本,分析文章结构,只讲解重点单词、短语,把重点句型画出,就结束了一堂“阅读课”。第二,教师只在形式上问几个问题,或者做几道习题,就算完成了对文章的分析。第三,教师过度依赖课件,只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而忽视阅读技巧的培养。

笔者所在的高中就存在上述3种问题,而且“两极分化”现象十分严重。不是不上阅读课,只讲解单词,就是用内容空洞的课件进行授课,导致学生收获不大。出现这种现象有两个原因:其一,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学校必须抓成绩,而高考并不会考查教材原文。因此,在课时少、任务多的压力下,教师不得不舍弃阅读教学,转攻词汇、句型以及习题教学,以确保高考成绩的稳定提升。其二,在公开课的压力下,教师必须制作课件来调动学生气氛,因此,教师机械地设计了导入、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以及讨论几个环节,但这并没有真正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作用,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实现高效英语阅读课堂的方法

(一)积极营造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马丽君(2013)提到,在新课标背景下,高效英语课堂的实现必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创造高效英语阅读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至关重要。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必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师可以在阅读课堂中设计适当的学习情境。例如,在Life in the Future一课中,教师就可以通过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对未来科技的畅想,把学生带入本课的情境中,进而达到引题效果。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短剧或者是采访、对话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教师可以通过有针对性地提问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严慧(2012)认为,教师在阅读课上的提问并不是无的放矢,而应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查找文中信息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把握好提问时机,了解学生的心理,积极营造学习氛围。

(二)明确阅读各个环节的作用,重视英语阅读技能的培养

阅读课中导入、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几个环节是必要的,但是教师必须要明确各个环节在阅读课中的作用,并且适时加入阅读技巧的传授。导入,起到引出话题的作用。在这部分,教师一定要引起学生对本课话题的兴趣。通过图片、音频或视频自然过渡,达到引题效果,而不是一味花哨,偏离主题。在阅读前,教师应善于创设一种有助于学生预测的氛围,训练学生自觉运用预测的技能。(上海市普教系统双名工程英语学科名师培养基地 2010)这就要求教师以教材为基础,合理、有效地设计预测,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预测未知的内容,做到未读文本时就已心中有数。在阅读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略读与查读能力。所谓略读,即把握文章中心的能力。学生不需要细读文本,只要通过每段的第一句判断出文章的大意即可。查读也不需要细读全文,只需要查找出所需要的答点即可。所以,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一定要设计主旨性问题以及查找性问题。阅读后,教师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设计一些针对文章理解的问题。

(三)合理运用研究性学习

当前,研究性学习已经应用在许多课堂中,受到许多教师的追捧。但是,许多教师错误地以为研究性学习只是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因而无法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而实际上,在阅读课堂中,教师应该合理利用研究性学习。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有针对性,设计的问题一定是适合学生探讨的,不要过于宽泛。例如,在The World’s Cultural Heritages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如何保护文化遗产”,而不是“如何看待文化遗产被破坏的现状”。在研究性学习中,分组讨论特别重要。在分组时,教师一定要把任务明确分到个人,不然就会出现一个小组只有一个人准备十分充分,而其他学生对问题根本没有思考的现象。在研究讨论后,教师一定要起到引导作用,对学生的讨论给予指导及评价,而不是放任自流,由着学生“自主”学习。

(四)充分利用导学案

利用导学案教学是近几年兴起的新的教学方法。笔者所在的学校便引入了这个教学方法。导学案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统一起来,既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又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郑桥颖 2015)。如果可以充分利用导学案,则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本课的各个环节、重难点以及问题都写在导学案中。在授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研究讨论导学案的预设问题,并在导学案上写出答案。这样既可以使课堂流程清晰、层次分明,又方便学生抓住本课重点,更方便教师对学生所掌握情况的检查,一举三得。当然,对于导学案的设计,则需要教师仔细斟酌研究。

(五)实行“一三一课堂模式”

“一三一课堂模式”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模式。其中“一”是指利用8分钟的时间来回顾、梳理上一堂课的内容,做到温故;“三”是指利用24分钟的时间来讲解本课的新内容,做到知新;最后的“一”是指用剩下的8分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进行自我梳理、巩固。笔者所在学校正在倡导这一课堂模式。实践表明,这一课堂模式对第一轮复习课有很大帮助,有助于学生夯实基础。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模式也可以用于阅读课堂中。

在阅读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8分钟进行本课的导入,24分钟处理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这三个环节。剩下的8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梳理回顾。例如,在本课都学到了什么阅读技巧,并利用学到的阅读技巧来解决阅读题。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实现阅读教学的目的。

结束语

英语阅读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高中生要读懂一些稍有难度的文本,离不开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创建高效的英语阅读课堂。其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利用研究性学习等都是提高英语阅读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

猜你喜欢

阅读课研究性本课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主题意义的“生本”高中英语阅读课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人教版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必修三?Unit 4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