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选修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2015-02-13李淑杰

英语教师 2015年22期
关键词:专业英语英语课程课程体系

李淑杰

大学英语选修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李淑杰

英语是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为了适应全球化发展的趋势,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加强大学英语选修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针对当前大学英语选修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重点介绍了其体系构建原则和实践方案,并结合当前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教学实践,明确指出大学英语应当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为主,不断深化大学英语选修课程教学改革,从而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大学英语;选修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能够有效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译和专业英语交流,满足日常口头和书面交流的需要。在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中,以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际生活中多说、多听、多使用英语交流,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一、大学英语选修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首先,从当前大学英语选修课教学的情况来看,很多大学的非英语专业的英语选修课程教学模式、观念、方法都是非常单一的,仍然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思路方法进行,以知识的灌输为主,没有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教学,课堂教学沉闷无趣,整个英语阅读教学更是枯燥无味,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不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其次,大学英语选修课程作为一个后续学习的补充,应当大力推广实施。大学英语作为非英语专业学习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一般是在大一、大二期间开设,大三、大四基本上没有英语课,除非是因为考试不合格而被迫进行重修的学生。但语言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多院校大一、大二的英语教学并没有达到教学的效果,而大三、大四学生不学习英语,导致英语学习半途而废。

最后,大学英语选修课程体系构建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其英语学习应当从加强实际操作性与结合专业英语的课程体系出发,不应当只在大一、大二阶段开设,应将技能培养与知识传授融为一体,努力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的能力,扫除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障碍,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修养,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大学英语选修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一)选修与必修相结合

首先,引入分层教学理念。为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教师在大学英语选修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采取分层教学模式,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大一、大二为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大三、大四为学生应用提升阶段。在学生每个学年入学前,对选修英语的学生进行统一的英语水平测试,将测试成绩分为ABC三个等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制订具体的教学计划。

其次,在基础教学阶段,运用多媒体网络进行英语立体化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和网络自主学习两大部分。其中,网络学习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参考资料,保证学生的英语学习朝着个性化、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而课堂学习则由教师引导,根据分层教学的理念,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动态,通过课堂讨论、分组学习、课堂提问等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基础教学应当以基础教学为主,让学生在词汇积累、口语锻炼、文章阅读、写作上有一定的提升,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技巧,逐渐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文化思维,为以后的深度学习奠定基础。

最后,在应用提升阶段教师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文化知识、专业英语和综合实践等方面的能力。在语言技巧上,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需要,开设一些有针对性的英语课程,如:考研雅思托福英语、口语技巧与实践(外教授课)、商务英语、英语科普文献选读和英语文献翻译(双语教学)等,以充实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在文化知识课上,教师可以普及文化知识,广泛介绍英美文学、西方礼仪、欧洲文化等,通过电影、电视剧、文学名著、经典英文歌曲等引入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在实践方面,教师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英文演讲、讲座、英语角、校园英文歌手比赛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拓宽文化视野,增加人文知识,实现无障碍英语交流。

(二)专业与英语相结合

英语选修课程体系的建构,应当将学生专业与英语相结合,不但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不断接受国际先进的学术知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大学英语选修课程不但要解决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问题,而且要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使用英语开展学术交流,开展专业的学术讲座,提高学生国际竞争力。所以,在大学英语选修课程体系构建中,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方面的能力的同时,需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专业的英语词汇,提高专业英文读写能力,读懂英文学术论文、英文文献、技术报告等,及时获取学术的第一手资料,提高自身的学术造诣。

英语与专业相结合在当前大学英语选修课程体系构建中方兴未艾,与传统的英语选修课程大不相同,它强调英语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语言学习,而是与学科内容相结合,课程必须符合不同专业学生群体的需要,所以,构建科学的选修课程体系,实现专业与英语相结合,有利于构建语言基础+语言文化+语言专业的英语选修课程体系。

三、大学英语选修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一)引导学生明确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目的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选修英语课程,帮助学生明确他们学习的目的和方向,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和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王艳萍2012)。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实了解学生想做什么,会做什么,该做什么,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英语教学向全方位、多元化方向发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和实际应用水平,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快乐英语,趣味英语”;构建和谐的互动课堂秩序,推进学生终身学习的持续发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英语选修课程设置多样化、自主化

在课程的设置和选择上,学校要将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校只需要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合理设置选修课程以供学生选择,不要过多地干涉学生的选择。在课程的开设上,课程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都能够选择到适合自己学习的课程。例如:可以开设应用型英语、个性化培养方向的英语、培养人文修养方向的英语等课程,让学生既能学习知识、开阔视野,又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同时,学校应当打破传统的按年级、按学院统一安排的英语选课模式,积极鼓励不同年级的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修课程。

(三)打破传统大学英语与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束缚

打破传统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课程设置的束缚,实现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学生可以随时选修英语专业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情况选修英语课程。例如,学生决定把英语提高到什么程度,提高哪一方面的能力,选择基础英语课程还是实用性课程,选择在大一、大二或其他阶段学习这些选修课程等,都应当由学生自己决定。英语选修课程体系必须让传统枯燥乏味的英语学习生动起来,教师应打破传统有关英语学习的误区,做到因内容而异和因人而异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减少学生因考试分数而造成的心理压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四)专业英语选修课程和双语教学

专业英语选修课程和双语教学是大学英语基础课程的延续,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应用英语的能力(王恒2011)。学生在已经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专业英语和双语教学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大学选修课程应当设置专业英语和双语教学模块的选修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知识,至少开设一学年的专业英语选修课程,如:国际贸易、物流、法学等专业的英语课程。这些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应由各个学院制订实施计划,并结合大学外语教学部配合执行,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

结束语

大学英语选修课程体系的构建是顺应大学外语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辅助学生成功完成大学语言学习的关键(刘一2013)。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合理设置,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学校应当在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设置、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等方面不断完善和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得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真正成为学生提高语言技能、学习相关领域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有效途径。

引用文献

刘一.2013.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建设的研究和实践[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3).

王恒.2011.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开设实践与研究——以《旅游英语》为例[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4).

王艳萍.2012.大学英语选修课建设策略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3).

作者信息:121000,辽宁锦州,辽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专业英语英语课程课程体系
城市轨道交通员工专业英语素养构建探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核心素养下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食品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TPACK框架下《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研究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