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升初英语教学衔接的策略研究

2015-02-13江永安

英语教师 2015年22期
关键词:小升初教学内容英语教学

江永安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小学阶段所培养的语感、习得的语法知识都为学生适应初中英语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础知识对学生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和教学内容具有重要影响。小升初英语教学衔接是指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围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的英语教学大纲,以语言学习规律为基础,结合青少年学习特征,制订从小学英语教学向初中英语教学过渡的教学方法,以便于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尽早适应初中英语教学节奏,引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习。目前,在广大农村中小学中,英语教学衔接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农村学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分配不均衡的现象,尤其在边远地区,英语教师稀缺,又多为兼职,其教学责任心和教学衔接意识不强,容易造成中小学英语教学断层,或出现“截流”现象,即英语教育人才多被分配到中学,这样就造成了农村小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的问题。

二是教学中没有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实施教学活动,且英语教材在教学衔接方面也不够严谨。比如,中小学在英语语法教学方面缺乏延续性,词汇方面多有重复,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的训练也缺乏系统性和衔接性。

三是教学方法差异较大,学生在小升初后难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农村小学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小学阶段学生基本上是被动参与教学;到了中学阶段,随着教学内容的改变,学生强行从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难免出现“不适应症”。

四是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适应能力差。由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缺乏,所以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学生升入初中后,面对教学内容难度加大的压力以及中考的压力,学生有明显的紧迫感,导致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初中英语学习的节奏。另外,很多农村初中生并没有升入高中的打算,学习英语的动机不足,这也是导致英语教学衔接出现断层的重要因素(刘洁 2010)。

针对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采取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适应初中英语教学环境。

一、均衡师资力量,提高教师关注度

作为语言学科,循序渐进的学习模式是必经之路,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的训练也应从小学阶段开始。初一是检验学生英语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为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在师资力量分配方面要保持均衡发展,尤其要有意识地加强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英语教学的师资力量,避免出现“截流”现象,以保障小升初英语教学的顺利衔接。另外,现役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需要提高对英语教学的关注度:一是通过调整课时的方法将英语课时与语文和数学课时数量维持同一水平,从课时要求上避免一些学校聘用兼职英语教师;二是增加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进修机会,要偏重于专业知识的进修和教学研讨会,使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看到职业发展的希望,激发其教学研究的热情和信心。

二、灵活把握教材,完善衔接内容

作为语言学科,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外显要求更高。而语言的习得,也需要相应的语言环境。从这一点来讲,中小学英语教学照本宣科地进行,会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使教学这个二度创作过程得以展现。因此,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灵活把握教材,用不同的形式展现教学内容,即在不违反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变换教学形式和方法,从而使英语教学焕发活力(钱伊琳 2008)。

在教学内容衔接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复习学生在小学期间学过的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用学生熟悉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习得新知识,由易到难适应中学英语教学。比如,可采取“音标过级手册”的方法(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音标”),在中学阶段重新将其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模块,增加中小学英语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适应初中英语教学的节奏。

三、构建评价体系,实现有效过渡

英语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外显水平是检验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性指标。在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中,既要确保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不出现断层,又要使教学衔接具备实操性,即实现有效的教学过渡。教师可以分别在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增加游戏环节,将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训练融入其中,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来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与此同时,再配合相应的课后作业,使教学内容得以延伸,以此来实现教学的有效过渡。

另外,为保障教学质量,还需要构建统一的中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评价是教学的重要利器,教学评价既可以调节教学氛围,又可以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激励和指导。因此,在评价体系中要强调“统一性”原则,有意识地营造统一的中小学英语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升入中学后能够尽快适应中学英语教学的节奏和模式。

四、拓宽沟通渠道,强化适应能力

农村中小学受地域和客观教学资源的限制,师生之间的沟通渠道较少。大部分教师并不了解学生的学习诉求,只是一味地按照教学设计来实施教学。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学内容出现了漠视心理,课堂注意力开始下降。及时拓宽师生间的沟通渠道,通过教师微博、班级微博、QQ群等形式,可以满足一部分学生与教师沟通的需求;对于边远地区的师生,可以通过课外英语沙龙、英语广角等形式,开展师生座谈,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使教师清晰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水平,便于“对症下药”。

所谓强化学生的英语学习适应能力,实质上是强化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或当前的流行话题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强其适应能力。

农村小升初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并不仅仅是学生的个人能力训练问题,它是一项集师资力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于一体的综合性问题。要切实做到有效衔接,则需要对症下药,即结合农村特殊的地域环境、农村学生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并配合农村中小学现有教学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不断完善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小升初教学内容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小升初转型期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小升初数学习题
小升初真题及方法解析(数学)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