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语篇德育双层解读的实践研究

2015-02-13杨延从

英语教师 2015年22期
关键词:语篇高中英语德育

杨延从

高中英语语篇德育双层解读的实践研究

杨延从

学科德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是多方面的,主要从四个方面对高中英语语篇教学进行了知识性和文化性的德育双层解读,引导学生亲历和领悟语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使德育渗透目标,健全学生的人格。

德育;英语语篇;知识性;文化性

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后课改时期,学科德育是当下英语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鉴赏力,在认同中华优秀文化和培养民族自尊心的基础上,学会尊重并理解外国文化,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身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使其成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和学会共处”的世界公民。当然,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不仅仅局限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还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整合能力。

作为语言知识教学重要载体的语篇,不但涵盖了传统意义上的词汇、句型、段落与篇章的知识符号,并且以具有教育意义或道德熏陶功能的故事、小说、散文或戏剧等文体表现出来。因此,英语语篇具有双重性质,即知识性和文化性。教师在深化高中英语语篇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与破译浅层次的知识符号,还要解读与分析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真正体现学科德育的教育价值(刘道义2006)。笔者将这深浅两个层次的解读称作双层解读。

一、优化语篇情境

教师在进行语篇德育双层解读时,最重要的是要创设一个模拟现实、贴近生活的语篇情境。解读语篇的知识性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自主学习的方式,主动思考、探索、分析和归纳语篇中的知识点。解读语篇的文化性时,可以将阅读与讨论、演讲、辩论,写随笔与角色表演等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立足文本,积极创新,强化活动体验,使其得到道德净化和升华。例如:笔者在教《高中英语》选修6 Unit 1 Reading:A Short History of Western Painting时,先借助电子白板把them iddle ages,the renaissance,the impressionism与modern art等四个时期的西方艺术的代表作品呈现出来,再通过探究的方式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分组汇报:1.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2.Which style do you prefer?Why?3.What’s your dream art?这样由浅到深、循循善诱地把学生从艺术欣赏带入到英语教学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促进了其语言技能的提升。

人教版《高中英语》还有不少优秀的剧本,比较典型的有必修3 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让学生分角色扮演Roderick,Henry,Oliver,Owner,Hostess与Clemens等人物,零距离体验与感悟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获得心灵震撼,即不能以貌取人,不能从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就对此人下定论,否则,往往会弄得自己很尴尬。在教学选修6Unit4Reading:The Earth Is BecomingWarmer—But Does Itmatter?前,笔者让学生去搜集一些有关生态环境的背景资料,下载和收集一些全球变暖导致环境恶劣的视频,接着在课堂上进行集中展示,给学生以视觉冲击,并引导学生分小组用英语进行主题讨论,课后再写感想。讨论的主题是:Theworld is changing all the time.In some ways,our earth is becoming better and better,but in some ways,it isbecomingworse and worse.We have to face a lot of problems.Is the world changing for better or worse?Why?这样的讨论能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在互动研讨的过程中能自然感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强化语篇整合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许多语篇属于同一题材或主题的文章,将介绍西方国家社会文化、历史地理、人物传记和科普的文章分散到不同的模块。所以,教师要重新整合英语语篇,并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或探究性活动等途径引导学生在自主获取概念和结论的过程中学会思维、领悟方法,学会分析和整合知识的基本方法,进而提高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例如,必修1 Unit 5 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中的Nelson Man原dela,必修4 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中的Jane Goodall,Lin Qiaozhi,必修4 Unit 2 Working the land中的Yuan Long-pin g,必修5 Unit 1 Great Scientists中的John Snow,选修7 Unit 1 Ling well中的Marty Fielding,选修7 Unit 2 Robots中的Isaac Asimov以及选修8 Unit 3 In原ventors and inventions中的Alexander Graham Bell等语篇都从不同侧面或角度介绍了一些名人或伟人的丰功伟绩以及他们献身科学世界或社会活动的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整合课程资源并深化研究性学习,通过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或上网搜索这些名人,并组织学生进行主题式讨论,开展深层次的人格探究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尊重知识、学习伟人的意识以及为社会和科学献身的精神(陈琳,等2002)。

在教学选修6Unit5 The power of nature时,笔者还引导学生与必修1 Unit4 Earthquakes纵向对比。学生从标题的对比中不难发现,这两篇文章均与自然灾害相关,接着通过小组的讨论与对比,发现了volcano erupting和earthquake两种自然灾害对地球的气候产生同样的影响,明确了人类面对这两种自然灾害可以采取相同的保护措施,并培养了学生对灾后重建家园所需要的毅力与决心。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分析与比较新旧知识,提高了整合知识的能力,这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领学生创新和实践”的精神不谋而合。

三、深化语篇解读

同一班级的学生阅读同一篇文本往往会得出迥然不同甚至针锋相对的结论。这是正常现象,但是我们以往的教学却热衷于引导学生从语篇中提炼“主旨思想”。这种整齐划一的“灌输式”教学无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剥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积极的情感体验。鉴于每位学生在感悟语篇的思想和感受不尽相同,我们更提倡多元化的文本解读。例如,以往在分析《威尼斯商人》中Shalock的人物形象时,教师总把他评价为一个吝啬、贪得无厌和冷酷无情的犹太放高利贷的商人。但是有些阅读面比较广的学生在阅读剧本时,却从“一磅肉”的法庭辩论中看出他与代表基督教人群的Antonie的“殊死搏斗”:他之所以不要Antonie还给自己20倍的借款,甚至整个威尼斯,却坚持要割下Antonie身上的一磅肉,这不能简单地从人性善恶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而应该看到Shalock心中燃烧着犹太民族强烈的复仇之火,宣泄着犹太民族长期在欧洲被压迫的痛苦心声,影射了他勇于维护自己的人格和民族尊严的大无畏精神(王加贵2014)。多元化的文本解读给人物赋予了多样的性格特点和更加丰满的心理特点。

再如,必修4 Unit 1 Reading:A Protector of African Wildlife一课描述了一位伟大女性Jane Doodall住进大森林,在非洲贡贝国家公园近距离观察研究黑猩猩达25年之久。就这种做法学生持有不同态度,有些学生认为为科学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是值得世人尊敬和学习的,也有些学生从人性的角度认为,一位女科学家抛家舍业,一味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是没必要的,因为她对自己的家庭是不负责任的。学生在深入理解语篇的基础上提出独特观点和大胆质疑,教师要及时肯定和评价他们的合理推断,并加以引导和梳理,促进他们形成思辨的能力。

四、内化语篇精髓

挖掘情感和人性作为文本最终的价值取向是英语教学独特的思维方式,符合中国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影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不胜枚举,而思想道德教育无疑是落实第三维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因为情感直达人类心灵的最深处,能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一次心灵的震颤、一次灵魂的洗礼、一次真情的流露,胜过教师平日的千言万语(李学书、谢利民2007)。

学习必修1 Unit 3 Travel journal,必修1 Unit 3 Travel journal,必修3 Unit 5 Canada—“The True North”,必修4 Unit 5 Theme parks,必修5 Unit 2 The United Kingdom和选修7 Unit 5 Traveling abroad,让学生在欣赏名胜古迹的过程中,饱览异域的秀美风光与风土人情,提升人文素养。必修2 Unit 1 Cultural relics,必修3 Unit 4 Astronomy:the science of the stars和必修4 Unit 2 Working the land等语篇介绍了古今中外辉煌和悠久的历史、无私奉献的英才与日新月异的科技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和心系祖国、胸怀天下的国际意识。

在进行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个人目标。学习了必修1 Unit5 Nelson Mandela-amodern hero,必修4 Unit1 Reading:A Protector of African Wildlife和必修5 Unit 1 Great Scientists等课文后,学生要懂得有意义的人生的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学习必修1Unit4 Earthquakes,必修2Unit4Wildlife protec原tion,选修6 Unit4Reading: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But Does Itmatter?和Unit5 The power of nature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熟悉所处生活环境与自然灾害情况,明白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培养自身热爱大自然,掌握动植物的习性,树立自觉的环境意识,为建设“美丽家园”竭尽全力。

学习必修2Unit1Cultural relics,必修3Unit5 Canada—“The True North”,必修5Unit2 The United Kingdom,选修9Unit3 Australia和选修11 Unit 1 New Zealand中的语篇,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熟悉外国文化,不断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全球意识与爱国情怀,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与道德人格。同时,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

总而言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以语篇为载体,双层解读语篇的知识性与文化性,同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营造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让学生进入语篇的情境中,大胆对语篇进行多元化、个性化与人文化的解读,参与体验和提炼语篇中的思想情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兑现英语学科德育渗透的目标,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

引用文献

陈琳,王蔷,程晓堂.2002.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S].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2004.英语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学书,谢利民.2007.中学英语文本双层解读模式探究——谈德育在英语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教学月刊.中学版,(2):8-9.

刘道义.2006.新高中英语教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加贵.2014.夏洛克性格的积极面探析[J].读与写,(4):42.

注:本文是福建省2014年中小学教师发展基金重点课题“群体动力学视域下中学英语课堂学习共同体研究”的研究成果(立项批准号:FZJJ20130200669)。

作者信息:430079,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语篇高中英语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