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务英语口译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研究

2015-02-13王雨红

英语教师 2015年22期
关键词:面授口译商务英语

王雨红

商务英语口译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研究

王雨红

口译水平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大量有针对性的口译培训与学习,但是由于目前的口译教学时数非常有限,学习者的口译学习局限于短短的课堂时间,导致其口译水平的提高鲜有成效。口译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大量的口译实践,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讲解必要的口译理论和技能,更需要在教学中渗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学生参与操练的兴趣。基于此,应结合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优势,将网络平台与口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采取学生自学课时与教师面授课堂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实现技术资源和教师资源的最优化组合。

商务英语口译;网络教学;自主学习

一、研究背景

以学生自学为主的网络平台设计基于人机互动原则,依托清华大学开发研制的多媒体网络学习软件的预设程序,将口译教学分为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教师面授讨论,并将其有效结合起来。网络平台围绕口译教学的特定主题分别设定学习栏目,针对口译基础技能、商务专题口译、口译模拟等不同内容,以文字、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开展互动口译学习与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自学时间。教师可以运用不同方式灵活安排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口译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口译热身训练,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语言表达,积累双语基本功,为接下来的面授课堂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教师可以在面授课堂后为学生布置复习内容,以便巩固面授课堂的学习内容,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面授课堂结束后,教师可设置网络平台任务引导学生参与拓展练习,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授课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学生自学的进度、深度和频度。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反馈的信息有助于教师在确保自学课堂学习效果的前提下,有效节约教师资源,节省下来的教师资源可以为面授课堂的实施提供可行性。教师在面授课堂上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带领学生对译文进行深入揣摩,拓展思路,探讨最佳译法,避免传统课堂“单调的教师朗读输入”和“单位时间学生参与率低”等弊端,为学生创造更开放的学习空间和口译锻炼机会(荆卫东2002)。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集中解决的问题是,通过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设计并完善商务英语口译课程的线上与线下的学习与教学活动,完善网络平台的建设。

(一)课程设计前期分析

前期分析主要针对商务英语口译课程的基本情况,例如课程类型、课程目标、考核方式、学时分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等,以便选择适合该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首先,商务英语口译课程共分为两个学期进行授课,第一个学期为专业基础必修课,教学时数为17周(34学时),第二个学期为专业基础选修课,教学时数为16周(32学时)。由此可见,教学时数非常有限。首先,口译技能的培养主要依赖大量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学习,如果口译学习者仅仅局限于课堂学习,那么其口译能力的提高就会鲜有成效。其次,学生自学能力不足,口译实践强度不够。口译教学对实践性的要求非常高,除需要讲解必要的理论和技巧外,更需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参与操练(马宁2002)。

目前的口译教学未能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优势,应将多媒体网络与口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采取自学课时与面授课堂相结合的模式,优势互补,实现技术资源和教师资源的优化组合。

(二)课程整体结构设计

通过浏览课程网站上的导航栏,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及特点,进行各级栏目的整体设计,主要包括课程基本信息介绍、两个学期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特色栏目的设计。其中课程基本信息包括课程介绍、课程大纲、教学日历和教师信息等(桑新民2000)。教学内容分两个学期进行设计,第一个学期为基础口译技能模块,主要包括八个主题:“翻译单位”划分与视译、积极听力与短时记忆、口译笔记方法、数字口译、跨文化交际技巧、口译应对策略、公共演说技巧、译前准备与译员职业准则。第二个学期为商务口译模块,共分为九个主题:迎来送往、旅游观光、饮食宴请、商务接待、会展活动、商务洽谈、商务参观、出国考察、国际经济合作。此外,还包括特色专栏设计,例如“口译模拟专栏”“学生风采”和“译人译事”等特色专栏。

(三)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本课程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课前、课堂及课后的学与教的内容进行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设计、在线学习任务的发布、线上学习活动设计、线上线下交流与反馈和线下教学活动设计。

以商务口译模块为例,每个主题的学习任务包括这一主题的背景知识学习与讨论、句子口译词汇与表达热身、句子听译与录音任务、句子口译中的难点讨论、对话口译词汇与表达热身、对话听译与录音任务、对话口译中的难点讨论以及为课堂学习与讨论做好译前准备等任务。主题都配有拓展资源供学生参考与学习,内容包括翻译技巧与方法的拓展、学习资源的拓展等。

(四)特色专栏与互动平台等的设计

该课程突出特色专栏的设计,增设“口译笔记法专栏”“口译模拟专栏”“学生风采”“译人译事”等。同时,还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互动平台的设计。

“口译笔记法专栏”中的音视频文件与相关书籍与网络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

“口译模拟专栏”分为“开学典礼模拟”“校园参观模拟”“记者招待会模拟”“商务谈判模拟”等(王志强2002)。在每个模拟活动下为学生布置模拟任务的要求,包括时间、地点与角色分配等;同时,为学生提供相关素材,做好与主题口译相关的准备;设置答疑讨论区,为师生交流提供平台;最后还为学生设置一个分享模块,使得参与口译任务的学生有机会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感受。

在“学生风采”专栏中,首先以视屏和图片的形式分享学生在口译实践中的表现,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奖励参与活动的学生,另一方面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更多的学生更加自信地参与口译实践,提高各自的口译水平、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

“译人译事”专栏中会分享国内外知名口译员的故事与翻译历程,介绍他们的学习经验与口译经历,鞭策学生在口译学习过程中打下坚实的基础,不畏困难,实现自己的口译梦想(Theo van Els 1984)。

结束语

口译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技能的掌握,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信息传递过程。多媒体教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实现教学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硬件支持,也必将为口译教学搭建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平台。基于网络的混合式口译教学模式是在把握学习者认知和能力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把学习内容、方法和手段结合起来,使学习者能够自主训练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灵活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从而逐步建立学生的口译技能意识,提高其口译综合能力。

引用文献

荆卫东.2002.WebQuest与传统探究学习比较研究[J].网络科技时代,(2).

马宁,余胜泉.200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J].中国电化教育,(1).

桑新民.2000.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验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11).

王志强,蔡平.2002.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教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Theo van Els.1984.Applied Linguistics and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M]. London:Hodder Arnold.

注: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下的商务英语口译模块化教学研究。

作者信息:130000,吉林长春,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面授口译商务英语
美国法庭口译制度研究及启示——以夏威夷州法庭口译为例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自学
自 学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广西天等县“混合式工作坊”支撑乡村学校项目集中面授、送教下乡暨项目调研会
广西天等县“混合式工作坊”支撑乡村学校项目集中面授、送教下乡暨项目调研会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口译认知构建中的概念整合——以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古语诗词口译为例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