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音乐治疗中的应用

2015-02-13

关键词:奥尔夫课例参与者

李 慧

(长治医学院 人文艺术传媒学院, 山西 长治 046000)

【教育学】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音乐治疗中的应用

李 慧

(长治医学院 人文艺术传媒学院, 山西 长治 046000)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原本性音乐教育, 这种原本性的音乐教育是以节奏为基础,运用音乐的娱乐功能在兴趣引导前提下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创造性,从而达到促进学生人格素质及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表演技能等方面的提高。音乐治疗学是一门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边缘学科。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用在音乐治疗学科中可充分利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以及奥尔夫创造性、综合性的方法手段,使求治者在各种音乐活动、音乐体验及音乐参与下促进身心平衡发展,培养敏锐的反应能力和自控把握能力,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或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音乐治疗;节奏

奥尔夫是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20世纪80年代初奥尔夫教育体系传入中国,逐步应用于音乐治疗。音乐治疗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以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运用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身体健康的目的。[1]6

奥尔夫音乐治疗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一样,都是以奥尔夫理念为指导而形成的一系列方法、技术。二者都强调音乐的“原本性”,即以最简单的音乐技术,使参与者最大限度地将身心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并使被治疗者的各种心理能力(包括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情绪和认知能力等)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此基础上,使其身心障碍得到矫治。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即兴的方法;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方法;音乐与身体动作相结合的方法;听力训练;使用特殊的奥尔夫乐器。[2]19

一、即兴的方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和音乐治疗都强调“原本性观念”,二者都是能动的方法,都是直接促成对方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在操作的过程中,参与者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以及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在奥尔夫音乐治疗活动的技能水平上参与即兴的表现,通过即兴的表现来达到治疗所设定的目标。

课例:《引子与狮王进行曲》

这首乐曲出自法国作曲家圣-桑的作品《动物狂欢节》,此乐曲主要表现了森林之王狮子威风凛凛的形象。这个课例主要针对智障儿童来进行,目的之一就是运用即兴的方法来开发儿童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在聆听乐曲之前先提问:森林中都有哪些动物?谁是最厉害的?狮王在出场之前会有什么样的动物扮成卫兵引出狮王的登场,以展现狮子的王者风范和威严?在狮王出场的同时还会有它的什么亲人陪伴(例如母狮以及狮宝宝)?狮王的吼叫声是什么样的?它是如何去抓小动物的?参与者在欣赏了一遍音乐之后就会在脑海中勾画出森林与狮王的形象。可以选择几个参与者分别扮演狮王、母狮、狮宝宝、狐狸、狼、小兔子、松鼠等动物形象。这个课例非常吸引儿童,在操作的过程中,他们会通过对各种动物的认知极力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即兴地表现各种动物的形象。这是一个能够刺激儿童的听觉、视觉和动觉等各种感官的课例,通过“聆听”这个外在的刺激,做出协调、快速的反应。让儿童使用整个身体来进行表达,不仅能增强情感表现力和对音乐的理解及记忆,而且能促使儿童形成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模仿能力。[3]167

二、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方法——节奏的运用

1948年奥尔夫在为广播写的教材中,将语言引入到音乐教学中,这是奥尔夫对学校音乐教育的一项重要贡献。[4]52

在音乐中存在没有旋律的音乐,但却不存在没有节奏的音乐,有的人将节奏称为音乐的骨架,充分说明了任何音乐都有其节奏性。与此相同,在我们的语言中也存在着不同的节奏。例如,当我们称呼某个人的名字时也会表现出不同的节奏:[4]54

|× ×|、|× ××|、|××××|

张 某、王 某 某、欧阳 某某

将音乐和语言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到音乐治疗中,就是运用简单的技法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增强运用语言的动机,提高对语言记忆的能力、对语言信息的提取能力,还能提高其声调意识及加工的能力等。

课例:《十六字格游戏》(见图1)

图1 十六字格游戏[4]84

操作方法:表格中标有黑点的读“ang”,空格的地方读“an”,由治疗师指出表格中行走的顺序,可采用横向(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竖向(从上到下、从下到上)、S型、斜向等顺序进行,同时参与者按照治疗师所指出的每一个表格读出相应的“ang”和“an”音。

这种方法旨在训练参与者发音的准确性、咬字的清晰度,增强运用语言的动机、气息控制,以及达到呼吸、发声、咬字与吐字等方面的协调配合,同时对语调、语气、发音和说话的速度,以及四拍子的节奏和拍率进行了训练。

这种方法能训练各种走向的思维方式,尤其是钢琴视奏中,对读谱视奏能力是一项很好的训练。在这个治疗过程中,参与者必须注意力集中,大脑迅速作出反应,当读着前一个音时,眼睛要及时看到治疗师所指的下一个音。此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需根据治疗对象的具体情况调整难易程度,例如:行走的速度(可快可慢)、变换所读的音或字,或将空格中的一个黑点换成两个黑点,这样就形成了八分音符,并将所训练的词组套入其中等。

三、音乐和身体动作相结合的方法

音乐与身体动作是紧密结合的,当我们听到一首富有强烈动力感节奏的音乐时,我们的身体也会不自觉地做出随着音乐中的节奏进行上下摇摆等方式的反应;当我们听到一首三拍子的音乐时,也会做出相应的左右摇摆的动作。奥尔夫的“音乐和身体动作相结合”的想法来自于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即敏锐地、有效地利用听觉,用身体各部分作为表达音乐的乐器,把所听到的音乐的各种因素(包括速度、节奏、力度、乐句、情绪等)及其内心感受用各种动作表现出来。从此,奥尔夫开始探索动作和音乐相互交融的方法,并于1924年成立京特学校开始在教育领域实现他的这种想法。在音乐和身体动作相结合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声势,即将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5]61在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表达情感的身体动作有拍手、跺脚、拍腿、捻指等。例如,在我们观看完一场音乐会后,会用鼓掌的方式来表达热烈兴奋的情绪;当我们在着急的情况下,会不自觉地通过跺脚来宣泄自己内心焦急的感受等等。奥尔夫用拍手、跺脚、拍腿、捻指这四种基本形式创编了大量的多声部节奏练习以及曲式结构练习,将其运用到音乐治疗中,用身体来感受节奏的律动,并将其内化为一种动态的心理平衡能力。

课例:《声势训练》(见图2)

在这段练习中出现了两种节奏: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第一个出现的音符是在“脚”的那一行,是一个四分音符,数一拍,所以就跺一下脚;紧接着到了“手”,拍一下手;然后又是跺脚,接下来是捻指。随后就是八分音符了,如:“脚手 腿手”也就是在一拍之内完成两个动作:跺脚和拍手、拍腿和拍手。

这个练习的目的是使参与者的四肢协调能力得到提高,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对动作做出快速的反应。根据参与者的协调能力和熟练程度还可对这段练习加以变换。如:将参与者分成两组,第一组先开始操作,当该进行第三小节时第二组进入,从头开始操作,每组反复进行三遍,这样就形成了音乐当中的“卡农”形式。或是将捻指、拍手、拍腿、跺脚通过四个人分别去做。这种形式的声势除了提高了人的四肢协调力之外,对人际关系中的群体合作能力、默契感以及“一心二用”都得到了锻炼。

四、听力训练

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感觉通道,是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感觉体验。儿童通过听来学习语言、学习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通过听到的声音的音高、音色、速度等来判断即将发生的事情,并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中将听力训练与生活中熟悉的声音、环境、事物等紧密结合,通过游戏的方式提高参与者的参与兴趣,在愉快的听觉体验中达到相应的治疗目的。

课例:《听声音找物品》[6]

操作方法:治疗师请出一位寻找物品的参与者(以下简称对象A),并暂借其随身携带的一个东西。请对象A暂时闭上眼睛,治疗师把物品藏在治疗室的某一个不明显的位置。其他参与者通过唱歌(如《幸福在哪里》)或敲击奥尔夫乐器等方式来指导、暗示对象A物品所藏的位置。指导、暗示的方式可以通过音乐中的力度记号强(f)、弱(p)、渐强(<)、减弱(>)来进行。当对象A离物品越来越远时,其他参与者唱歌或敲击乐器的声音越来越弱;当对象A离物品越近时,唱歌或敲击乐器的声音则越强。对象A在寻找物品的过程中会通过声音的强弱来判断自己寻找的方向是否正确。而唱歌或敲击乐器的参与者需要共同合作,有默契地对对象A进行正确的指导和暗示。通过双方共同的努力,使对象A最终找到被藏起来的物品。

这个活动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是为了提高参与者对音乐的表现能力以及对音乐的听辨能力。将其运用到音乐治疗中,可以使治疗对象在愉悦的情绪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听觉习惯、准确的听觉理解力和领悟力,加强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增强情感表现力。在最后找到物品的一刻,使对象A有一种深刻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其自信心。

五、奥尔夫乐器的应用

奥尔夫乐器有两大类,第一类是无音高的打击乐器,第二类是音条乐器。在打击乐器中,有人体乐器: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有皮革类,如鼓等;有木质类,如单响筒、双响筒、响板等;有金属类,如碰铃等;有散响类,如串铃等。音条乐器包括三种:钟琴(分为高音钟琴、中音钟琴)、钢片琴(分为高音、中音、低音三种)和木琴(分为高音、中音、低音三种)。[4]154在上述课例《声势训练》中就采用了人体乐器(声势)这一打击乐器。在用身体进行完训练之后,还可加入其他打击乐器,如捻指采用碰铃,拍手采用响板,拍腿可用双响筒,跺脚采用鼓类等。

奥尔夫乐器不同于平时所使用的乐器,它具有原始性乐器的特点,打击乐器节奏性较强,音条乐器音色优美。这些乐器在操作上没有高难度的技术要求,对于没有音乐背景的人来说也是很容易操作的,所以在音乐治疗中非常受欢迎。

在音乐治疗中有效地借鉴和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对智力障碍、孤独症、学习障碍、精神疾病、各种神经症、老年性疾病、口吃等患病人群的四肢协调能力、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语言能力等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用于音乐治疗中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最大程度地降低音乐技巧技能,运用艺术的手段激发治疗对象的治疗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使其各种能力得到改善和提高,为其今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1]张鸿懿.音乐治疗学基础[M].北京: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2000.

[2] 张鸿懿,马廷慧.儿童智力障碍的音乐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3]高天.音乐治疗学基础理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4] 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5] 郑莉.现代音乐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6] Wolfgang Hartmann.实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奥尔夫师资培训课程[M].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张 琴】

2015-05-20

李 慧(1982-),女,山西长治人,长治医学院人文艺术传媒学院助教,山西大学在读研究生。

1672-2035(2015)05-0126-03

G642

A

猜你喜欢

奥尔夫课例参与者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门限秘密分享中高效添加新参与者方案
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奥尔夫、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比较研究
课例
浅议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的应用——在“第一届中国奥尔夫教育大会”上的发言
基于代理的多方公平交换签名方案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课例选编》(DV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