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

2015-02-13张天赐宁夏科技发展战略和信息研究所银川750001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5年1期
关键词:创新服务二维码图书馆

●张天赐,魏 青(宁夏科技发展战略和信息研究所,银川 750001)

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

●张天赐,魏青(宁夏科技发展战略和信息研究所,银川750001)

[关键词]二维码;图书馆;创新服务

[摘要]在介绍二维码技术及其在国内图书馆中的应用现状基础上,探讨了二维码在图书馆的主要应用模式和图书馆服务中的创新应用,指出图书馆应用二维码存在的问题。

1 二维码技术

二维码(2-dimensionalbarcode)是指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扩展出另一维具有可读性的条码,使用黑白矩形图案记录数据符号信息,利用0和1相对应的几何形体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同时表达信息,在很小的面积内表达大量的信息,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二维条码有一维条码没有的“定位点”和“容错机制”。容错机制是指在即使没有辨识到全部的条码、或是说条码有污损时,也可以正确地还原条码上的资讯。二维码是一个多行、连续性、可变长、包含大量数据的符号标识。[1]

2 二维码在国内图书馆中的应用

近年来,国内一些公共图书馆参照国外二维码的应用模式,结合国内图书馆日常业务工作积极探索二维码的应用模式,创新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2009年,上海图书馆通过“寻根稽谱——上海图书馆家谱精品展”首次推出了手机二维码技术在该馆业务工作中的应用;随后陆续将手机二维码与电子地图、手机阅读等功能结合,推出了“上海图书馆一卡通分布图册”,同时升级“上海图书馆移动客户端”(Android版和ios版),逐步将二维码应用到图书馆的各个角落。2012年,国家图书馆的“掌上国图”服务延伸开设了“扫二维条码可知讲座信息”的服务;同年,湖北省图书馆在新馆开馆之际,

也启用了二维条码电子地图服务,读者只需通过扫描二维条码就可以查看图书馆平面布局。

3 图书馆二维码的主要应用模式

(1)图书馆网站链接。随着移动网络和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移动终端登录图书馆网站,通过扫描图书馆二维码,实现快速上网,便捷地浏览网页等功能,并可以随时随地下载图文、音乐、视频,既节省了读者的时间,又以一种新颖的方式增加读者对图书馆的了解。

(2)馆藏书目联机查询。图书馆将二维码嵌入书目联机查询系统,为每一种馆藏建立一个二维码,手机用户只需要通过手机识别书目信息中的二维码,就可以得到图书的相关信息并存储在手机中,还可以显示摘要信息,进一步扫描书架二维条码(书架书目),即可完成已存储的图书信息与书架书目信息的对比,从而快速查询到所需图书;并可通过各类的IM(即时通讯)类APP(如微信等)分享图书信息。这样,将原来纸质的图书变成数字化的“信息流”,通过“信息流带动馆藏文献的”物流,不仅提高了图书馆的实物文献的服务质量,而且实现知识信息的广泛而有效地传播。[2]

(3)资源位置指引(图书馆导向)。高效、快速、方便地为公众提供各种资源指引服务已成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借阅图书时,读者通过OPAC检索到图书后,图书馆的二维码APP可通过导航指引读者寻找该文献的具体书架、楼层并标识,结合网络定位当前位置,提供路线指引。对于其他服务,如复印打印、培训、讲座等服务,可以显示服务地点,浏览建筑物地图,提供参考路线。同时,相关的二维码服务还可提供有关服务的详细指导、使用手册、价格以及相关内容的宣传,极大的提高图书馆服务特色。

(4)图书馆自动化管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移动终端)不再只是通话的工具,已经成为个人信息处理与鉴别的工具之一,智能手机中App可以通过手机号码验证、指纹验证等多种验证形式生成具有身份信息验证的二维码,图书馆门禁系统、查询系统等可通过扫描手机二维码进行身份识别,查询借阅信息等,不但节省时间,更可替代纸质卡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数字资源及电子资源管理。对于数字化资源(如胶片、光盘等),在管理和借阅流通中,可以采用二维码统一将纸质文献、附件的信息一并写入二维码中,既方便立体化资源的统一管理,又极大地提高附件的利用率,加深读者对图书的深层次阅读和全面的信息了解。还可以利用二维码信息载量较大的特点,对数字媒体写明操作程序、注意事项等,提高读者对数字资源的保护和使用率。

(6)图书馆服务或活动宣传。图书馆在举办讲座、展览、学术沙龙时,可以将二维码加印在宣传海报上,读者对感兴趣的活动可以直接扫描二维码,借助于二维码信息载量大的特点,增强用户体验、吸引公众关注,获得生动丰富的内容。[3]

4 二维码技术的应用问题及对策

二维码技术在应用中也还存在问题。如二维码标准问题,大多来自国外的技术产品,如美国的PDF417和日本的QR码,没有针对汉字进行特别设计,对汉字的编码效率较低。这对于图书馆古文献的收藏和使用带来不便。其次,用户通过二维码的深度体验认识,才能享受其带来的便利,因此,在应用二维码时,不但要注意二维码的内容和相关设计,还应全面宣传二维码的相关知识,尽可能让读者了解和掌握二维码的使用方法,培养读者使用二维码的习惯,使读者逐渐接受新技术带来的便捷。

由于二维码提供的是内容感知和识别,二维码软件需要用解释引擎去承载和处理这些代码,实质上就是给“病毒”提供了“温床”,诸如木马病毒、非法链接、黄色淫秽信息等,严重时会造成设备系统崩溃,影响读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在普及二维条码应用的同时,必须做好二维条码识读终端设备安全级别的工作,以防危害发生。

[参考文献]

[1]许统.手机二维码在国内的发展及应用[J].电脑与信息技术,2011(6):62-63.

[2]南晓凡.图书馆二维码应用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2(10):97-99.

[3]朱涌卫.基于“第五媒体”平台上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12):73-74.

[收稿日期]2014-03-06 [责任编辑]徐娜

[作者简介]张天赐(1973-),男,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信息管理、网络管理;魏青(1969-),女,研究员,研究方向:信息管理、网络管理。

[文章编号]1005-8214(2015)01-0088-02

[文献标志码]B

[中图分类号]G250.7;TP391.44

猜你喜欢

创新服务二维码图书馆
二维码
小康二维码
图书馆
二维码让政务公开更直接
“互联网+”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
加速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与实现创新服务的对策
高校图书馆核心业务与创新服务挖掘研究
基于互联网+行动的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
二维码,别想一扫了之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