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的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探讨——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

2015-02-12蔡其明庞丽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语种东盟国家东南亚

蔡其明,庞丽

1.2.广西民族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6

以就业为导向的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探讨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

蔡其明1,庞丽2

1.2.广西民族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发展亟需大批东南亚语种人才。广西作为联系东盟的桥头堡,急需培养大批东南亚语种的人才。虽然广西各高校纷纷以就业为导向开设了相关专业,但高素质人才仍然供不应求。采取国际合作办学与"专业+语言"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东南亚语种;就业导向;人才培养

东盟十国的共有国语11种,分别是英语、华语、印尼语、马来语、泰语、越南语、老挝语、柬埔寨语、缅甸语、菲律宾语、泰米尔语。本文所指的东南亚语种主要是指越南语、泰语、老挝语、柬埔寨语、缅甸语、印度尼西亚语和马来语这七种语言。东南亚语种人才的培养近十多年来蓬勃发展起来,从2002年11月第六次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会议正式把教育合作与交流作为全面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写进协议,东南亚小语种教育逐渐得到重视;到200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首次在南宁成功举办,由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而促发对东南亚小语种人才的需求急剧上涨,广西各高校开始紧跟时代的潮流,纷纷开设与东南亚语种相关的专业。中国-东盟博览会已经走过了十一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规模逐步扩大,国际市场对东南亚语种人才需求又将上一台阶。据统计,广西与东南亚国家互派留学生规模超过1.2万人、缔结33对友好城市,均位居中国各省区市第一,广西高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东南亚语种人才势在必行。

一、东南亚语种人才需求趋势

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经济往来、贸易合作、文化交流日益蓬勃发展,东南亚语种人才的需求仍处于上涨阶段。随着中国—东盟交流的深入发展,能使用语言简单交流的人才越来越多,他们不再是东南亚语种人才需求的主渠道,国际市场更青睐于综合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

1.东南亚语种人才需求量大,且供不应求。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200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以来,东南亚语种人才炙手可热,政府机关、海关、部队、公安、旅游等部门纷纷到学校签约东南亚语言的学生,东南亚语种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几乎都是百分之百,东盟小语种专业成为广西各院校的新宠。

近年来,东南亚语种专业开设的学校越来越多,表面看东南亚语种人才有饱和之势。但实际上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对小语种的需求仍然很大,尤其是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一直是供不应求,如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语种专业大部分毕业生在就业季前期就签约了单位。从就业空间来看,目前中国与东盟双边关系还处在不断发展中,泛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有待于深入推进发展。总体看来,具有国际化知识的复合型东南亚语种的应用型人才仍处于需求量上升的状态,毕业生仍然供不应求,受用人单位青睐,因此东南亚语种人才的培养力度有待加强。

2.高素质的应用型东南亚语种人才需求走高。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往来以及各个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东南亚语种人才,特别是企业间的合作与发展更拓宽了人才需求量。在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国家领导人、学术精英、企业家之间频繁的相互访问中,需要更多的高素质翻译人才为东盟服务,而且随着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更是紧密联系,在农业、工业、工程建设、国际贸易、金融投资、信息通信、电子商务、物流等各行业需要大批既懂语言又懂行业的高素质东南亚语种人才,可以说东南亚语种人才是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核心力量与资源。

随着中国-东盟国家间深入发展,各领域用人单位逐渐青睐于本科或研究生以上的人才,从以前仅需要语言会话进行沟通的人才,转向需要既具备东盟国家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的基本知识,又具备语言能力、翻译能力及商务技能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可以说,东南亚语种人才需求呈现两个方面的趋势:第一,在未来的东南亚语种人才市场中,是以本科生为主导的中、高级层次人才,由于研究生数量太少,尚无法满足国家机关单位及高校单位的用人需求,更高层次的人才需求是大势所趋;第二,用人单位越来越趋向于国际化、专业化的复合型人才,例如东盟旅游人才、具东盟语言能力的贸易人才、东盟法律人才、东盟文化人才等。

二、广西高校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情况

1.广西高校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情况。1964年,广西民族大学开设越南、老挝、泰语三个东南亚语种专业,成为广西率先开设东南亚语种人才教育专业的高校。从广西各院校培养层次来看,主要有博士、硕士、本科和专科教育四个层次,但目前还是以本科与专科教育为主,硕士与博士教育数量有限。

2.广西高校东南亚语种专业开设情况。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推动下,以及一年一届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广西学校纷纷开设东南亚语种课程,并与东盟国家院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从目前获得的统计数据来看,广西高校东南亚语种专业的设置还是主要以越南语和泰语为主,这与中越、中泰之间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高校之间合作办学以及越南研究中心、泰国文化研究中心在中国的开办是分不开的。

3.依托东南亚语言衍生相关学科建设。广西民族大学已对东盟10国的官方语言开设齐全,是全国开设非通用语种本科专业最多的高校之一,其依托东南亚语言学科建设带动和辐射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开设对外汉语、旅游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艺术等与东南亚经贸商旅相关的学科专业,形成了东盟学科群。尤其是广西民族大学商学院所开设的专业更是牢牢抓住了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东南亚语种人才的契机,从2011级新生开始,商学院开设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会计学、金融学6个本科专业均实行3+1模式,需掌握一门或两门外语,在英语、越语、泰语中选择,充分发挥了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的作用。

随着广西各高校综合实力的上升,据统计,2012年开设泰语专业的广西高校已经多达27所。如广西大学开设了泰语专业与越南语专业,广西财经学院、广西师范学院亦纷纷开设了东南亚语种专业。

4.师资、图书资源等方面薄弱。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其师资力量、图书馆资源、专业课程设置与办学理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但从广西各高校来看,很多院校仅从语言教育入手,而忽视了其他相关知识的传授,不能满足人才需求形势。在学历上,普遍以专科教育为主,本科教育以及研究生教育能力还有待加强,博士教育更是一个空白点,因此在高素质人才培养上格外受限。此外,除了广西民族大学有比较丰富的图书资料外,大多数院校的图书资源十分稀缺,而师资力量也是比较薄弱的,这大大地限制了东南亚语种人才的培养。因此,必须寻求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方案,注重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战略。

三、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

1.采取国际合作办学与“专业+语言”培养模式

从各高校开设的专业来看,广西的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已逐渐从纯语言人才的单一培养模式向多元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转变,培养方向主要有纯语言方向、应用语言方向、国际贸易方向、国际会计方向等。

广西各院校积极采取国际合作办学与 “专业+语言”培养模式,目前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培养方式日渐成熟。各院校积极探索创新东南亚语种人才的国内培养方式, 已普遍采用 “3+1”、“2+2”(本科院校)、“2+1”(专科院校)的学习方式进行人才培养,即与东南亚国家各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在国内学习3年或2年,然后到东盟国家学习1年或者2年,这种培养方式有利于培养东南亚语种人才的语言应用能力及文化适应能力。如广西民族大学从2000年到2012年,已经派出11512名在校生去往东盟等国家院校学习,并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需求制定不同的国内外培养方案,这样培养出的人才具有国内外实习经历,更受人才市场的青睐。目前,广西各高校都积极与东南亚各国家的高校合作办学,互派留学生到对方国家学习生活,培养出既有语言优势又熟悉专业业务,既了解东南亚语言国家国情又有较强专业素养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2.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

加强校企合作可以及时了解就业市场的最新动态,为东南亚语种人才创造实习机会,在锻炼能力的同时,挖掘东盟国家就业信息,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东盟博览会平台的优势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帮助学生制定求职目标,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的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实习是学生把基础知识转化为应用知识的过程,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必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培养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广西各院校应组织涉外专业学生积极参与中国-东盟博览会与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活动,为东南亚小语种的学生创造大量的实习机会。学生可通过参与博览会的礼仪、翻译、会务等服务工作,有针对性地提高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此类活动拓宽视野,并积极寻求就业机会。学校应该紧跟国外就业市场需求,针对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欠缺,举办公文写作、计算机快速录入、东盟文化、涉外礼仪等培训班和讲座,强化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此外,加强师资力量,改进教材,丰富东南亚图书资源,提高生源质量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力措施。

[1]广西与东南亚国家互派留学生规模居中国第一[EB/OL].http://www.liuxue86.com/a/1247047.html

[2]刘明录,蒋美荣.广西东盟小语种人才的开发现状及发展策略探析[J].创新,2012,(4).

On Training for Talents Majoring in Southeast Asia Languages under Employment-oriented——taking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s an example

CAI Qi-ming1,PANG Li2
(1.2.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nning 530006)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AFTA have been requiring a great deal of talents majoring in Southeast Asia minority language.As the bridgehead of contacting ASEAN,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is eager to train a great deal of language talents.Although universities in Guangxi Province have set relative employment-oriented majors,the market for the high quality talents is tight.Therefore,enhancing students'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should focus on adopt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school running and training mode on specialty with language ability,deepening cooperation between enterprise and college and strengthening the practice teaching.

Southeast Asia languages; employment-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G527.67

A

2095-5537(2015)02-00035-03

10.16130/j.cnki.12-1434/f.2015.02.010

2014-12-19

[课题项目]中国-东盟研究中心(广西科学实验中心)开放课题“高校毕业生东南亚就业市场的探索与实践”(dm1003)研究成果。

1.蔡其明(1968—),男,瑶族,广西省桂林恭城人,广西民族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副研究员,中国-东盟研究中心(广西科学实验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

2.庞丽(1981—),女,汉族,广西省玉林人,广西民族大学学生工作处教师,助理研究员中国-东盟研究中心(广西科学实验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学及高等教育管理。

责任编辑:王春艳 董跃进

猜你喜欢

语种东盟国家东南亚
《波斯语课》:两个人的小语种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闽菜“太平肉燕”飘香东南亚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奇幻迷香 寻味东南亚
美俄聚焦东南亚
东盟两次危机全靠中国伸援手
走出报考小语种专业的两大误区
小语种报考,你知道多少?
“一个笑话可能要经过几秒钟才会听见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