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生培养的策略研究——基于高等师范院校新课程改革的分析

2015-02-12张振艳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高等师范师范生新课程

张振艳

吕梁高专汾阳师范分校,山西 吕梁032200

一、师范生培养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面临的形势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此外学生的基本情况也较以往发生了明显变化。无论是大学阶段的90后,还是中学阶段的00后,他们对教育理念、教育技术等具体问题的期待越发明显、强烈。而与此同时我国师范院校针对70后,80后等上一代学生建立起的师范生培养机制还没有发生变化。这势必造成我国教育人才总体质量下降态势,更为严重的是学生的学习和教师岗位的工作效率会受到负面影响。当前随着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的出现,区域教育水平之间的差距也在加大,学生享有的教育资源严重不平等,而且不同区域之间的学生对教育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师范生培养应当以这种差异化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不断培养出适合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情况的师范生。

二、师范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高师院校课程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无法顺利对接。作为师范生培养基地,高等师范类院校首先应当对师范生需求状况有深入的调查了解。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大部分要走向基础教育工作岗位,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应当成为影响他们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个主要因素。为此,为提升师范生的就业质量,师范高校必须对中小学课程设置状况有比较深入的调查了解,这是确保师范生培养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基础和关键所在。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等师范类院校教师对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状况缺乏必要的了解,师范生的培养供给与社会需求出现了结构性失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包含多个方面,其中最为明显的一项就是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出现了方向性失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速度惊人,在校生数量呈井喷式增长。高校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新专业申报、规章制度的设计推行,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与磨合等基础工作上,而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建设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师范生就业之后所具备的的知识结构,与工作岗位上要求的知识结构存在很大的偏差。

2.课程实施的科学性不足。当前,师范生学习的课程内容并没有完全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没有实现改革的基本目标。师范生课程主要包括公共课、必修课、选修课。其中涉及到大量的专业知识。但是这些课程大都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这种课程主要体现的是一种知识性教育。而新课程改革主张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而且还要掌握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例如创新能力、拓展能力,此外还要在这种能力基础上建立与教师职业相关的情感态度。但是就目前师范生课程内容来看,距离这种目标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3.师范生实习实效性不足。师范生通常会在第七或第八学期进行教育实习,实习中学生大多自主联系实习单位,但就这一点来看实习工作的不规范现象已经大量存在。另外,师范生实习过程中没有建立严格规范的实习报告和实习单位意见审核评定制度。这两项内容无法体现实习工作的有效性,同时也是影响实习工作的一个根本所在。而且,即使在实习环境中学生也无法接触到实质性的教学岗位,他们并没有在真实的实习环境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很多理论和技巧还是要依靠正式参加工作之后重新学习和锻炼。因此这就造成了理论与实践不能实现顺利转化,对于学生的实习效果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提升师范生培养实效性的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师范生培养质量改革贵在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在具体教学中首先应当注意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突破传统的以知识教育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执行具体措施方面还应当提升制度和规范的落实程度。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实施。

1.师范院校教师应当深化对新课程改革的认知。适应新课程改革是师范生培养工作主动顺应时代要求的必然之举。师范院校应当从培养师范生的教学理念和知识结构变革入手,对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重新认识,系统地理解和认知以往的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新课程改革成果,不断探索课程改革的实效性和积极性,同时要以能力培养为主攻方向,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资源开发。

2.处理好师范生课程与基础课程之间的关系。师范生课程设置与基础课程设置必须顺畅衔接,要注重公共课程对于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的贡献作用。例如公共教育学、公共心理学、公共计算机课程等等。这些课程在以往是作为一名师范生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但是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教育难度的不断提升,这些公共课程对师范生素质的影响越来越具体明显。因此,应当更加重视这些课程的重要性,更加重视课程给学生综合素质带来的促进作用。此外,师范生课程和基础课程的衔接主要是体现在这些常见的课程资源的融合。师范生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主动学习。这些应该是基础课程的延续和发展。

3.提升师范生教育实习的质量。师范生教育实习质量不高是当前影响教师人才质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没有机会独立承担教学工作,对于真实能力既没有一个完整的检验机会,同时也无法积累相关的教学经验。因此提升实习阶段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教学工作的一项改革内容。为此高等师范院校应当改革现有的教育模式,以提升教学实效性为目标,对实习工作进行统一的安排。制定标准的实习生管理系统,跟踪调查实习工作进行的状态。严格执行实习报告评审制度,实习报告的协作应当具备较强的实践性。此外还应当加强与实习单位的沟通协调,确保实习学生能够接触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实习岗位和工作内容,并且在这样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解决实习质量中存在的其它问题。例如实习时间的规划、实习带队教师、编订实习生手册等等。

[1]戴云,王东晓.职后教师培训反哺职前师范生培养的策略性思考[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

[2]于文华,喻平.情境认知理论对师范生培养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

[3]王淑莲.地方院校师范生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08,(5).

[4]赵钊.基于网络环境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的探索[J].信息系统工程,2010,(8).

[5]叶俊民,杨艳,李蓉,王敬华.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范生人才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1,(6).

猜你喜欢

高等师范师范生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高等师范数学课堂中的践行
谈高师作曲课与艺术实践课互动模式的构建
高等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