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辨治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慢性失眠2例报道

2015-02-10李晓东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19期
关键词:失眠症病案中医药

李晓东

(山西省中医院 脑病科,山西 太原 030012)



中医药辨治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慢性失眠2例报道

李晓东

(山西省中医院 脑病科,山西 太原 030012)

慢性失眠;中药医辨治;认知-行为疗法

失眠在祖国医学上属于“不得眠”“不寐”等范畴,是指在适宜的睡眠环境下无法正常睡眠,以入睡、维持睡眠困难、睡后无恢复感和过早觉醒为表现,可引发明显不适感或躯体功能障碍[1]。失眠在临床有较高发生概率,大部分患者属慢性失眠,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采用胡兰贵中医药辨治与认知-行为疗法结合的方式治疗,可为预后改善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本研究选取2则典型案例总结如下。

1 病例报道

病例1,女,29岁,到院初诊的时间为2005年1月18日,因情感受挫引发情绪不佳,后有多梦、入睡困难症状,有时表现为彻夜不寐,失眠近10个月。病例2,男,17岁,初诊时间为2015年1月9号,因考试成绩不佳,受到老师及父母责备,加之在高考前学业较繁重,故有过大的心理压力,引发多梦、入睡困难,失眠约7个月,每晚睡3~7h,但易惊醒,存在彻夜不寐的情况,对正常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严重影响。均参考第三版修订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和《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美国精神科协会制定)对失眠症进行诊断。诊断标准:①患者主诉存在晚间入睡困难的情况,且睡眠难以维持,入睡或夜间醒后再睡用时>30min;②每周至少3次睡眠障碍,持续>6个月;(3)失眠可加重患者苦恼情绪,可降低精神活动效率,对社会功能造成妨碍。将精神障碍症状或躯体疾病引发的继发性失眠排除。

病案1:患者失眠的10个月期间,取苯二氮卓类药物服用尚可达入睡目的,但近2个月效果均不理想,表现为恶心、精神紧张、情绪低落、胸闷气短、焦虑、脉弦,舌淡红苔黄腻,按不寐之肝气郁结诊断,为痰炎扰心证。取胡兰贵制定的组方加减:黄连6g、柴胡12g、合欢皮20g、香附12g、龙齿10g、佛手15g、枳壳12g、当归还15g、茯神20g、白芍12g、半夏15g、陈皮15g、炙甘草6g。6剂服用后,可入睡,但仍会有紧张感,指导其行渐进性放松训练,自行训练,2~3次/天,睡前服1次,上方续服6剂。病案2,患者情绪尚可,有尿黄、头胀、纳差、便秘、紧张等表现。脉弦滑,舌红苔腻,按心胆气虚、痰热内扰不寐证型诊断。取胡兰贵制定的组方加减:浮小麦20g、半夏10g、芒硝5g(冲服)、陈皮12g、五味子10g、竹茹12g、黄连6g、枳实12g、龙齿30g、茯苓15g、石菖蒲10g、胆南星10g、车前草12g、栀子10g。并向患者告知,理解和同情其现状,建议与朋友、家人、老师多沟通,获得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缓解精神压力。或对其进行心理咨询,1~2次/周。告知患者在睡眠时间上,不同个体具有一定差异性,在不同的生理年龄段,不同个体甚至同一个体在睡眠时间上均会有不同需求,以使患者思想顾虑消除。此外,需就睡眠限制疗法向患者指导:①对过去2周患者主观睡眠平均总时间掌握,并以此为基础,睡眠时间多加15min,但睡眠总时间在每晚不得少于4.5h;②每日起床时间相同;③白天不设打盹或午睡时间;④每天对上床、起床的时间定时记录,并记录睡眠的总时间;⑤了解过去5天的睡眠效率,经统计达75%后,患者上床睡眠时间可提早15min;上述程序可反复实施,至达8h睡眠时间或达患者理想的睡眠时间,中药方共应用15剂,与睡眠限制疗法和心理咨询结合治疗1个月。

病案1经积极治疗后睡眠时间每晚为5~6h,工作后恢复正常。病案2每晚睡眠时间为6~7h,观察白天精神,较为理想。随访6个月,2例患者均恢复正常。

2 讨论

慢性失眠症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身心健康均构成了严重威胁,在治疗时,西药并非首选方案,因苯二氮卓类药物长期应用,虽可使入睡时间缩短,觉醒次数和时间减少,总睡眠时间增加,但会诱导精神运动性损害、记忆障碍,长期应用或滥用还会出现药物依赖,药物撤用后,发生反跳性失眠,故依据中医证候,实施辨证治疗,可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2-3]。

临床慢性失眠病例常有苔腻、气纳、多梦、纳差等症状,故认为此病病位在心,以虚证为主,与五脏的气血阴阳失调均有一定关联,其中与脾胃关联最密切[4]。脾为生痰之本,若其健运丧失,则水湿骤停,聚集生痰,郁火炼液或痰郁化火,痰火扰神蒙心,心神不安引发失眠,故痰饮为引发失眠的重要原因,临床可依据不同的失眠证型展开中医治疗,可取陈皮、白术、茯苓等药物配合应用。

另外,失眠为心身疾病,需重视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在心理上展开治疗[5]。认知-行为疗法主要针对引发失眠长期维持因素治疗。一般为家庭治疗形式,向患者和家属强调,需到医院定时学习和咨询认知行为治疗的措施和内容,依据病例情况,指导促良好睡眠的一种行为方法,由心理治疗师和助手共同完成,1~2次/周。认知-行为疗法主要包括刺激控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认知疗法等。通过健康睡眠教育的实施,使非适应性睡眠等方式改变,使有关睡眠的不良态度和信念从根本上改正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本次研究选取的案例1患者因情感上遇到挫折,气郁不舒进而化火,痰火内扰,诱导不眠发生,需行理气清热化痰治疗,本次选用的方药具有和胃安神、精火化瘀之效,共用可起到养心安神、降逆化痰、理气和胃之功效。开展肌肉放松训练,是对患者的骨骼肌群循序交替收缩和放松,知晓紧张感,才可体会放松感觉,达到缓解焦虑和精神紧张的目的,药物与心理治疗联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病案2患者情绪内伤,上扰心神,引发失眠,以痰热交阻、神不安而夜不寐为病机,故治以和中安神、清化痰热为主,兼宁心、疏肝、除烦,本次选用处方可和中宁心、清热祛痰,联用心理疗法,给予安慰鼓励,可改变看待挫折的方法,进而改善睡眠质量。

综上,慢性失眠采用胡兰贵中医药辨治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可显著提高预后,使患者睡眠不佳的状况得到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 张震龙. 中医治疗慢性失眠的心得[J]. 中国医药指南,2014(22): 293, 294.

[2] 李燕,肖成,周秀芳,等. 中医药辨治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慢性失眠的报道[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2, 34(1): 12-14.

[3] 刘玲艳. 中医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体会[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12): 70-71.

[4] 沈慧平,侯建平. 慢性肾衰竭患者失眠症的中医护理干预[J]. 河北中医, 2012, 34(4): 607-608.

[5] 胡娜. 胡兰贵教授应用经方治疗疑难病的经验[J]. 环球中医药, 2011, 4(6): 467-468.

(责任编辑:宋勇刚)

2015-05-09

李晓东(1973-),男,山西省中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失眠症诊治。

R256.23

A

1673-2197(2015)19-0082-01

10.11954/ytctyy.201519034

猜你喜欢

失眠症病案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神门、三阴交配伍对失眠症睡眠质量和血清GABA、5-HT的影响
基于二维码的病案示踪系统开发与应用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试析病案管理中预防病案错位发生的方法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浅谈蒙医诊治失眠症
蒙药结合艾灸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失眠症3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