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组名称易混中药辨析

2015-02-10朱海宏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19期
关键词:山豆根款冬花薄壁

朱海宏

(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中药房,江苏 张家港 215600)



四组名称易混中药辨析

朱海宏

(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中药房,江苏 张家港 215600)

对四组名称容易混淆的中药,如:山豆根与北豆根、地骨皮与地枫皮、忍冬花与款冬花、补骨脂与骨碎补,通过来源、性状、显微、功效等方面加以鉴别分析,使这些中药材能够更加准确、安全、有效地使用,确保临床疗效,保证临床用药质量。

中药;混淆;鉴别

中药品种繁多,药名亦很复杂,药名相近的药材可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品种,在临床及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混淆,尤其当调剂人员不太专业时,更易将一种药误抓为另一种药,导致“证准方对药不灵”,不仅影响临床疗效,更有可能贻误病情,甚至出现生命危险。为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笔者对工作中几个常见的名称易混的中药从来源、性状、显微、功效方面进行鉴别分析,为临床准确合理用药提供借鉴,供大家参考。

1 山豆根和北豆根

1.1 来源

山豆根来源于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tonkinensisGagnep.)的干燥根和根茎。北豆根来源于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dauricumDC.)的干燥根茎。

1.2 性状鉴别

山豆根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顶端常残存茎基,其下着生茎数条。根呈长圆柱形,常有分枝,长短不等,直径0.7~1.5cm。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样突起。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有豆腥气,味极苦。

北豆根根茎细圆柱形,弯曲,有分枝,长30~50cm,直径0.3~0.8cm。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多有弯曲的细根,并可见突起的根痕及纵皱纹,外皮易剥落。质韧,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纤维性,木部淡黄色,呈放射状排列,中心有髓。气微,味苦。

1.3 显微鉴别

山豆根的根横切面:①木栓层为数列至10数列细胞。②皮层外侧1~2列薄壁细胞多含草酸钙方晶,断续排列成含晶细胞环,含晶细胞的壁增厚木化;有纤维束散在。③韧皮部散有纤维束。④形成层成环,束间形成层不明显。⑤木质部发达,射线宽1~8列细胞;导管单个或数个成群,有的含黄棕色物;木纤维成束散在。⑥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少数含草酸钙方晶[1]。

北豆根的根横切面:①表皮细胞1列,外被棕黄色角质层。②木栓层为数列细胞。③皮层较宽,老的根茎有石细胞散在。④中柱鞘纤维排列成新月形。⑤维管束外韧型,环列。束间形成层不明显。⑥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组成,均木化。⑦中央有髓,髓部细胞具纹孔。⑧射线细胞5~13列,有石细胞散在。⑨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细小草酸钙结晶。

1.4 功效

山豆根性寒,味苦,有毒;功效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用于治疗火毒蕴结、乳蛾喉痹、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北豆根性寒,味苦,有小毒;功效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热毒泻痢、风湿痹痛。

2 地骨皮和地枫皮

2.1 来源

地骨皮来源于茄科植物枸杞(LyciumchinensisMill.)或宁夏枸杞(L.barbarumL.)的干燥根皮。地枫皮来源于木兰科植物地枫皮(IlliciumdifengpiK.I.B. et K.I.M.)的干燥树皮。

2.2 性状鉴别

地骨皮呈桶状或槽状,长3~10cm,宽0.5~1.5cm,厚0.1~0.3cm。外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粗糙,有不规则纵裂纹,易成鳞片状剥落。内表面黄白色至灰黄色,较平坦,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黄棕色,内层灰白色。气微,味微甘而后苦。

地枫皮呈卷筒状或槽状,长5~15cm,直径1~4cm,厚0.2~0.3cm。外表面灰棕色至深棕色,有的可见灰白色地衣斑,粗皮易剥离或脱落,脱落处棕红色。内表面棕色或棕红色,具明显的细纵皱纹。质松脆,易折断,断面颗粒状。气微香,味微涩。

2.3 显微鉴别

地骨皮的横切面:①外层有2~3条木栓组织层带,最内一层木栓组织常呈完整的环带,发生在韧皮部深处。外面的木栓组织层则交错连接,落皮层组织中可见颓废的筛管及射线细胞。②韧皮部约占根皮厚度之一半,射线宽1列细胞。③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砂晶与淀粉粒,有时可见纤维及石细胞散在,石细胞多散在韧皮部外侧。

地枫皮的横切面:①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其内壁较厚,含红棕色物。②皮层散有石细胞群,期间嵌有少数纤维束;有分泌细胞分布。③韧皮射线细胞1列;亦有分泌细胞,较皮层处为小。④薄壁细胞含红棕色物和淀粉粒[2]。

2.4 功效

地骨皮性寒,味甘,有凉血除蒸、清肺降火之功效,用于治疗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内热消渴。地枫皮性温,味微辛、涩,有小毒。有祛风除湿、行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劳伤腰痛。

3 忍冬花和款冬花

3.1 来源

忍冬花(金银花)来源于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japonica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款冬花来源于菊科植物款冬(TussilagofarfaraL.)的干燥花蕾。

3.2 性状鉴别

忍冬花呈小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长2~3cm,上部直径约3mm,下部直径约1.5mm。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久贮色渐深,密被短柔毛。偶见叶状苞片。花萼绿色,先端5裂,裂片有毛,长约2mm。开放者花冠筒状,先端二唇形;雄蕊5个,附于筒壁,黄色;雌蕊1个,子房无毛。气清香,味淡、微苦。

款冬花呈长圆棒状。单生或2~3个基部花序连在一起,习称“连三朵”,长1~2.5cm,直径0.5~1cm。上端较粗,下端渐细或带有短梗。花头外面被有多数鱼鳞状苞片,外表面呈紫红色或淡红色,内表面密被白色絮状茸毛。舌状花及管状花细小,长约2mm,子房下位。体轻,撕开后可见白色茸毛。气香,味微苦而辛。

3.3 显微鉴别

忍冬花的粉末:浅黄色。①腺毛有两种,一种头部呈倒圆锥形,顶端平坦,侧面观约10~33个细胞,排成2~4层,直径40~108μm。有的细胞含淡黄色物,柄部2~5个细胞,长70~700μm;另一种头部类圆形或略扁圆形,侧面观4~20个细胞,直径20~80μm,腺柄2~4个细胞,长24~80μm。②非腺毛为单细胞,有二种,一种长而弯曲,壁薄,有微细疣状突起;另一种非腺毛较短,壁稍厚,具壁疣,有的具单或双螺纹。③花粉粒众多,黄色,球形,直径60~70μm,外壁具细刺状突起,萌发孔3个。④柱头顶端表皮细胞呈绒毛状。⑤薄壁细胞中含细小草酸钙簇晶,直径6~20μm。

款冬花的粉末:棉绒状。①非腺毛较多,极长,1~4细胞,顶端细胞特长,扭曲盘绕成团,直径5~17μm,壁薄。②花粉粒淡黄色,呈圆球形,直径28~40μm,具3个萌发孔,表面有尖刺,刺长达6μm,每裂片有5刺。③腺毛全体略呈棒槌形,长104~216μm,直径16~52μm,头部略膨大呈椭圆形,约4~6细胞;柄部多细胞,2列(侧面观1列),有的基部扩大,有的细胞中充满黄色物。④筒状花冠表皮细胞长圆形,有细密的角质层纹理。⑤苞片表皮表面观细胞呈长方形或多角形,垂周壁薄或略呈连珠状增厚,具细波状角质纹理。⑥柱头表皮细胞常分化成短绒毛状,先端钝圆。⑦花冠冠毛多列性,分枝状。⑧菊糖,粉末用冷水合氯醛装片,可见菊糖团块呈无色扇形[1]。

3.4 功效

忍冬花性寒,味甘,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治疗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款冬花性温,味辛、微苦,功效润肺下气,止咳化痰,用于治疗新久咳嗽、喘咳痰多、劳嗽咳血。

4 补骨脂和骨碎补

4.1 来源

补骨脂来源于豆科植物补骨脂(PsoraleacorylifoliaL.)的干燥成熟果实。骨碎补来源于水龙骨科植物槲蕨(Drynariafortunei(Kunze) J.Sm.)的干燥根茎。

4.2 性状鉴别

补骨脂呈肾形,略扁,长3~5mm,宽2~4mm,厚约1.5mm。表面黑色、黑褐色或灰褐色,具细微网状皱纹。放大镜下观察,果实表面凹凸不平。有时外附绿色膜质宿萼,上有棕色腺点。种子1枚,黄棕色,光滑,种脐位于凹侧的一端,呈突起的点状;另一端有微突起的合点。质坚硬,子叶2,黄白色,有油性。气香,味辛、微苦。

骨碎补呈扁平长条状,多弯曲,有分枝,长5~15cm,宽1~1.5cm,厚0.2~0.5cm。表面密被深棕色至暗棕色的小鳞片,柔软如毛,经火燎者呈棕褐色或暗褐色,两侧及上表面均具突起或凹下的圆形叶痕,少数有叶柄残基及须根残留。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红棕色,维管束呈黄色点状,排列成环。气微,味淡、微涩。

4.3 显微鉴别

补骨脂的果实(中部)横切面:①果皮波状弯曲,表皮细胞1列,凹陷处表皮下有众多扁圆形壁内腺。②中果皮薄壁组织中有小型外韧维管束;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小柱晶。③种皮外表皮为1列栅状细胞,其内为1列哑铃状支持细胞。④种皮薄壁组织中有小型维管束。⑤色素细胞1列,与种皮内表皮细胞相邻。⑥子叶细胞充满糊粉粒与油滴。粉末与解离组织:①种皮栅状细胞众多,长33~56μm,宽6~15μm,细胞壁呈V字型增厚。②支持细胞哑铃状,长20~45μm,中部细胞壁增厚。另有子叶细胞与非腺毛碎片。

骨碎补的横切面:①表皮细胞1列,鳞片着生处表皮凹入。②基本组织内有分体中柱17~25个,环列。③维管束为周韧型,外围有内皮层。④薄壁细胞壁波状弯曲,含少数淀粉粒。

4.4 功效

补骨脂有温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之功效,外用消风祛斑。用于肾阳不足、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骨碎补功效疗伤止痛、补肾强骨;外用消风祛斑。用于跌仆闪挫、筋骨折伤、肾虚腰痛、筋骨痿软、耳鸣耳聋、牙齿松动;外治斑秃,白癜风。

5 结语

以上对四组药名易混中药从来源、性状、显微、功效方面进行了比较鉴别,可以看出每组药对虽然名称相近,但来源不同,不是同科属植物,性状及显微特征和功效主治也并不相同,有的功效虽然相似(如山豆根和北豆根),但也各有侧重。因此,作为一名中药工作者,应当认真掌握好本专业基本知识和理论,熟悉每个中药的名称、基本鉴别特征和功效,才能在工作中做到不易混淆,准确合理地应用药物,更好地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

[1] 康廷国.中药鉴定学[M].第3版.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112.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 ].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14.

(责任编辑:魏 晓)

2015-05-12

朱海宏(1970-),男,湖南省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中药师,研究方向为中药鉴别及临床应用。

R282.5

A

1673-2197(2015)19-0031-02

10.11954/ytctyy.201519013

猜你喜欢

山豆根款冬花薄壁
山豆根的妙用
山豆根的妙用
磁流变液仿生薄壁吸能管及其耐撞性可控度的研究
某院2017 年山豆根中药处方用药及配伍合理性分析*
奇特款冬花润肺化痰奇
止咳良药款冬花
超小型薄壁线圈架注射模设计
化痰止咳款冬花 等
山豆根在痔疮术后创面水肿的应用
一种薄壁件的加工工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