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重点专科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2015-02-10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19期
关键词:专科绩效评价中医药

宗 诚

(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中医重点专科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宗 诚

(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研究并构建了一套科学实用的中医重点专科绩效评价体系,以实现中医医院对重点专科的持续内涵建设,为规范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提高中医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医重点专科;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利用效率的改革主流中,如何建立核心竞争力,承载教书育人、治病救人和开展科学研究等综合功能,已成为中医医院建设的重要课题。中医重点专科是掌握较多医疗核心技术、整体优势明显、规模效益显著、代表区域技术水平的中医临床科室,是医院技术、设备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整体诊疗水平[1]。加强中医重点专科的建设,是现代中医院医疗技术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有效形式,是推进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无疑是中医医院发展和腾飞的坚实基础和巨大推动力。

1 研究背景

1983年卫生部发布实施了《关于加强中医专科建设的通知》[2]。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专科建设为切入点,在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方面进行探索,采取了激励措施,制定了指导性文件和技术规范,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在全国形成了一批有影响有优势的专病专科。200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意见》,提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定不移地继承发扬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坚持运用中医药理论和技术,不断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促进中医药学术和技术的发展”[3]。随着2009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的出台,中医药建设继续被摆在突出地位。

认真梳理建设现况可以看出,医疗机构对于重点专科的持续建设仍然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部分专科重点不重,档次不高,不能形成“拳头”;专科创新少,疗效适用性差,中医特色不足,不能形成“龙头”;学术与技术网络建设力度不够,辐射面不广,不能形成“势头”;未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缺乏持续发展潜力;专药开发体系欠缺或缺如,剂型落后,疗效不佳;以及存在盲目扩张、人床比下降、专用设备使用率低、人员培训与科研成果之间差异明显的现象等[4]。医务管理部门应当综合考虑、客观评价专科优势特色,鼓励新技术新项目、新成果新专利的申报,引进和推广应用,既要激发“古老”专科的活力,也要保护“年轻”专科的建设积极性。另外,目前的考评体系主要针对在建项目,如何激励建设周期已经结束、按期完成任务的专科,继续发挥优势特色,扩大区域影响,提升建设质量,也是必须考虑的实际问题。

江苏省中医院作为一所历史悠久、名医荟萃的大型综合性中医医院,经历了 “八五”到“十二五”的建设,目前拥有6个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重点专科、8个国家中医药局重点专科、22个江苏省中医重点专科、5个省级中医示范专科、2个全省中医诊疗中心,并有16个科室、6个中医诊疗技术参加全国重点专科协作组,其中3个为组长单位,32个优势病种参加全国重点病种协作组,其中11个为牵头单位。2014年底,该院还囊括了江苏省全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和“治未病”标准制修订项目共30项,成为全国该项目中标最多的单位,吸纳了近十分之一的建设资金。江苏省中医院在重点专科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重点专科数量众多,发展势头良好,重点病种疗效明确,优势病种治疗特色明显,人才队伍素质较高,在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制定、梳理和验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圆满完成了多项建设任务。对于制定基于医院发展战略、科学实用的中医重点临床专科绩效评价体系,有丰富的经验积累。

2 研究内容

在层次结构分析理论、系统评价理论等指导下,综合运用文献复习法、现况调查法、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及实证分析等,结合现有评估体系和我院各级专科的实际建设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得到检验和反馈修正,最终形成中医重点临床专科建设绩效评价体系,为建立科学完善的中医重点专科持续管理机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2.1 资料收集

通过两个月的资料收集和文献查阅,复习了近十年国内外医疗卫生行业评估标准等相关资料,整理相关文献数十篇。同时向几家综合医院的专科管理人员及临床权威专家发放调查问卷,基本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以此作为本指标体系的第一手参考资料进行逻辑分析,提出中医重点专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基本可分为科室管理、技术队伍、服务能力、医疗质量和科研教学五大部分。

2.2 资料分析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将有关资料和数据进行全面比较分析,规划研究框架,突出主要影响因素,确定一级指标,并依据指标的可用性、可得性进行筛选,逐层逐项划分设置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形成评估草案。

2.3 评分标准建立

组织首轮专家咨询,内容包括筛选指标、明确内涵和确定权重,根据专家意见修改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初步确立一级指标权重,明确二级和三级指标内涵,细化绩效评价体系的评分标准。

2.4 标准实测

利用该绩效评价体系,实测该院各级重点专科从2010年至2013年的建设情况,得出分数并排序,验证实用性、有效性。

2.5 评价体系建立

进行应用分析和专家复议,修正和完善问题及缺陷,通过意见反馈确立各级指标权重,最终建立一套基于医院发展战略的中医重点临床专科可持续建设绩效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一级指标5项共1 000分,包括科室管理100分、医疗技术团队165分、技术优势和中医医疗服务能力460分、医疗质量状况125分、科研与教学150分。这些一级指标又细分为二级指标,包括专科规模、设备配备、科室管理、技术团队、诊治能力、特色技术、创新能力、病区质量、门诊质量、学术影响、研究成果、继续教育等27项。二级指标进一步由三级指标共80项组成,每一项均附有检查内容与得分要点,医务管理部门可以按照该体系,围绕评分项全面科学地对重点专科做出绩效评价。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3.1 指标品质良好,评价体系有效

本研究从信度、效度与区分度三个方面评价指标品质。信度评价采用了克朗巴赫α系数法,得出的指标体系信度系数较高,说明可靠性较高。效度通过结构效度、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进行评价。本研究中,各项指标与其他指标的下级指标得分相关系数较小,但与自身下级指标的得分相关系数很大,说明本体系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确立过程佐证了其相对全面、准确、具体反映评价体系的内涵,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则将本体系的评价结果和排序与有关主管部门和专家意见进行比较分析,经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得出P<0.05,说明评价结果与已有评价高度相关,有效性良好。指标区分度可用变异系数表示,经过分析,所有的一级指标变异系数在20%以上,二级指标中除了3项,其他全部在20%以上,三级指标中的5个变异系数小于20%,整体看来总体区分度较好。

3.2 指标清晰具体,评价体系明确

评价体系的意义之一,就是导向作用。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可以决定重点专科的发展方向。例如从5个一级评价指标综合权重来看,技术优势和中医医疗服务能力这一指标的权重最大,在1 000分中占了将近一半分值,可见重点专科建设的关键要点是提高专科诊疗技术和综合服务能力。另外医疗技术队伍指标权重第二,说明重点专科若取得长远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也至关重要。另外,通过四年的统计数据分析表明,尽管积累时间较长、资源相对丰富的脾胃病科、肾病科等老牌专科在“十二五”建设初期得分较高,但经过几年的努力,肿瘤科、妇科、呼吸科以及护理部等一批新兴重点专科发展迅速,近年来得分名列前茅。通过对该评价体系的应用,定量区分绩效水平,有利于科学评价,明确优劣得失,提出整改意见,这是评价体系重要的诊断功能和指导意义。

3.3 指标设置合理,评价体系科学

本研究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通过分析判断矩阵来表示同一层次中的各项指标相对重要性判断值,由经过遴选的数位专家共同判定,力求正规化。经过多轮专家咨询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补充、修改并完善评价细则,最后确立了科学有效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实现精细化目标管理,公正全面客观反映专科发展状况和管理水平,为形成一批专业与地域覆盖面广、中医特色明显、诊疗水平较高、临床疗效显著、创新能力较强、管理水平较高、社会影响较大、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重点专科做出了积极科学的引导。

4 结语

本研究旨在建立医疗机构对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成效的综合考核体系,通过比对已有的建设标准和考核细则,立足于医院发展战略,全方位考虑如何凸显专科建设成效,在原有评价体系的指标体系框架设计上有所突破,对原有指标设置有所创新。由于本研究从医院管理层的绩效评价角度出发,故而弱化了一些操作繁琐的指标体系,减轻受检科室负担;调整了部分内涵界定不够清晰或者参照标准缺乏充分依据的指标;对原有权重分配不尽合理从而影响结果导向性的指标进行了重新梳理和调整。例如专科协作组工作部分,对日常会议、病种验证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成效均不做太过细化的要求;在病种建设部分,对病种分析的难点和内涵要求不再过分具体;同时去掉“科室命名”这项指标,对经费投入、床位数目的要求降低,削弱了客观因素对评定结果的制约和影响;但是提出了“专科配备设备必须在业务开展中充分发挥作用”“主攻方向所必需的专用基本设备齐全”“创新项目的临床转化能力”“患者满意度调查”“是否制定行业标准和国家指南”等体现专科建设内涵的新指标,积极肯定科室的主观努力;提高可以考察专科创新能力、辐射能力、科研能力相关指标的分值权重并进一步细化考核项目等等。相对而言,科学性更好、导向性更强、指标量化可比、评分简化易行。

专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保持中医药特色优势,确保稳定的研究方向、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重视中医药诊疗技术开发,现代技术与传统优势相辅相成,切实提高临床疗效。中医专科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引进先进设备和现代技术、提高诊治及抢救综合服务能力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将科学的认识、理论、技术及手段方法与中医药特点有机结合。要以科学发展观衡量和认识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医领域的应用,关键要看内涵建设,研究方向不能变,中医特色不能丢[5]。

[1] 杨淑莲,李君,韩二英.加强专科建设,促进中医院全面发展[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4(10):15-16.

[2] 卫生部.关于加强中医专科建设的通知[Z].1983-9-26.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意见[Z].国中医药发(2006)67号,2006-11-21.

[4] 孙金海,张鹭鹭,孟威宏,等.71所医院临床医学重点学科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2010,14(3):7-9.

[5] 陈春芳,黄铁银,李振华.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发挥中医药优势[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4,20(2):8-9.

(责任编辑:魏 晓)

Research on the Key Special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Zong Cheng

(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 of TCM,Nanjing 210029,China)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tinuous construction to the key special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the author research and construct a set of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key special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the basis for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and decision-making ,improving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and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Special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erformance Assessment;Evaluation System

2015-06-02

2013-2014年度江苏省中医药局科技立项资助项目(LZ13045)

宗诚(1982-),女,江苏省中医院主治医师,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临床医务管理。

R197.3

A

1673-2197(2015)19-0001-02

10.11954/ytctyy.201519001

猜你喜欢

专科绩效评价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绩效评价:提升博物馆管理水平的有力杠杆——以央地共建博物馆绩效评价为例
重庆中医急诊专科医联体成立大会召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