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作文教学的死胡同

2015-02-05司惠霞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4年17期
关键词:修改文章布局谋篇文章

司惠霞

在现在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谓呕心沥血:每次作文,要篇篇见红,要有眉批、旁批、总批,要划出错别字,修改病句,还要看文章立意、布局谋篇……无奈之下,教师只得夜以继日,挑灯夜战;而在学堂的另一边,却是怨声载道、叫苦不迭——学生们越来越畏惧起来,越来越不会写作文。教师的心血,换来了学生的语句不通,错字百出等一系列“惨不忍睹”的现状。事实告诉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已走进了一条死胡同。

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从练习基本功开始。写作实践是构成写作主体与客体辩证关系的基础,是写作主客体发生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交融的首要条件。没有写作实践,就没有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的区别与联系,也不可能完成写作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步骤,当然也就写不出任何文章来。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读十遍不如作一篇,盖常作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沈虹野云:‘文章硬涩由于不熟,不熟由于不做信在言乎!”这句话充分说明:只有通过多写才能熟练掌握写作的方法、技巧和语言,进而达到运笔自如的境界。

因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互动,师生互动,双管齐下,对此,我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见解以供同仁参考。

一、多写多练文自工

在作文教学中应提倡学生勤练,教导学生乐练,教导学生恒练、苦练,在反复的历练中,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曾用“口舌生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为老而齿发早衰白”来表达自己勤学苦练的情况。“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二、充分利用片断练习,引导学生

一个场面,教师可随意随机定题,不限文体,不限字数。布置的片断练习贴近现实生活,学生就有话说,有真情倾注。因事随感而发不受限制,所以学生积极性高,思危较为活跃,从而写出一些精彩内容。通过片断练习,将作文训练的任务化整为零,穿插于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既能起到熟练语言培养语感的作用,又能达到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之功效。

俗话说,两个拳头打人不疼。因为两个拳头打人,势必分散力量,效果反倒不佳。在作文批改中,如果教师把有限的精力分散于每一篇作文之上,也势必会造成面面俱到而面面不到的状况。因此,从一批作文中归纳类型,以例文的形式,提取典型当堂评讲,这样在作文批改中,既能把握全盘,又能使每个同学从重点评讲中把握作文脉搏,以点带面,以面观点,既看到树木,又看到整个森林。

三、引导学生修改,剔石出玉

脚踏实地,反复历练,勤于修改,这些都是作文深造之法。一字穷岁月,十年成一赋,在日积月累中方能改出好的文章。南宋朱熹在《朱子语类大全》中写道:“欧阳工每为文,既成,必自窜易,至有不留本初一字者,其为文章则书而傅之屋壁,出入观省之。”因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修改文章意识,养成学生自觉修改文章之习惯。给学生信心,给学生方法,使学生乐于修改作文,从而通过反复地修改剔石出玉,改出好文章。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急需走出一条新路,这就要求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共同努力,促进作文教学的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兴平市秦岭中学)

猜你喜欢

修改文章布局谋篇文章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写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浅议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让作文因阅读教学而精彩
教会修改文章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向教材文本追索写作价值点的策略浅谈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