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历史学科高效教学路径的探索

2015-02-03潘文武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4年6期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课件历史

潘文武

近年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素质教育的观念日益增强,以幼儿师范学校《历史》教材中“中国近代现代史”部分为例,教材内容、结构体系有了很大变动,更突出了对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综合、运用等能力方面的要求,一句话,更突出反映了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新的教材改革趋势,作为历史学科教师,我们应有压力感。笔者认为,同其他学科一样,提高课堂效率、上好每一节课始终是历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那么怎样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以为要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合理组建教学框架

上好一节课如同写好一篇文章,首先要规划好篇章结构,编排好每一环节,组建合理的教学框架。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内部各部分、各要素之间的组合排列,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前后、上下、左右必须各得其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把握整体,合理组建教学框架。为此,教师要注意研究和探寻课堂教学结构,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编排、梳理。如讲授“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加紧侵华”这一问题时,除了应讲清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时局特点、帝国主义加剧侵华等史实外,还应将此阶段帝国主义侵华放入帝国主义侵华史中进行分析、归纳、综合,让学生首先认识到帝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的敌人;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中国社会的性质、民主革命的任务进行分析,使学生认清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是赢得民族独立。这样,让学生既在微观上掌握了列强侵华史实,又从宏观上把握了近现代帝国主义侵华的本质。

历史教学最忌讳照本宣科,教师一定要巧妙利用教材进行传道、授业、解惑,而不是以本为本。因此,对教材有关内容进行重新编排(根据授课需要),适当对原教材篇章结构做一些调整,会更突出知识的完整性和条理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 “新文化运动”,在实际教学中,我将其内容与“北洋军阀的统治”的内容结合,以使单元知识结构更趋合理、完整。因为教材主要讲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的统治”——政治上:北洋军阀建立反动统治,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继续斗争;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在辛亥革命后尤其在一战期间获得进一步发展,既为政治领域斗争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又为思想领域反封建斗争起了推动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思想上:北洋军阀推行的尊孔复古逆流,与民主共和思想发生尖锐冲突,严重阻碍、束缚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激进分子为进一步从思想上扫除障碍,掀起新文化运动,而思想领域内的斗争是政治斗争的延续,这既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又为经济基础服务。上述处理主要是从新文化运动产生的背景这一角度来把握教材的,这样可使课堂教学结构显得更为完整、合理,便于学生系统地掌握这一时期的历史知识。至于教材中意在体现的“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乃至“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之间的内在联系,则可以通过构建上述教学框架予以分析揭示,效果很好。反之,如果仍按教材平铺直叙地教学,学生思维活动易被打断,从而增加理解的难度。因为像教材那样把“新文化运动”单放一节,固然便于与“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相衔接,但与有关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的内容相割裂,学生易误将新文化运动纳入新民主主义革命范畴。

当然,课堂结构的问题涉及面广,因素复杂,我们应视教学的具体实际,选择组建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框架,改革教学模式,以便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恰当使用现代教学媒体

历史学科辅助素材多,可利用的影像资料广泛,拥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利用课件创设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情境,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参与程度,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比如用电脑软件制作的课件,可以把图片、声音、文字、录像、电影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多媒体化。如在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我把莫斯科战役录像片段、日军偷袭珍珠港图片、太平洋战场地图、莫斯科红场图片、中途岛海战录像、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地图等材料制成一个课件。虽然信息量很大,但学生可以轻松地接受有关信息,壮观、丰富的画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获得有关知识的同时,学生也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在现代教学媒体的选择上,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地使用,这就既要选择好教学课件,又要注意与传统媒体的互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切入:一是叙述历史现象(事件)不妨多选用视频文件辅助教学。使用前,还应该给学生设计好一些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观看,以利于开展讨论,提高课堂效率。二是进行单元复习或知识网络的归纳,可使用电脑制作课件,达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的目的。三是活动课上可播放内容与所学知识有关的影视录像,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这实际上也是在为课堂教学高效化服务。

三、精心设计教学语言,实施情感激励,创设良好课堂氛围

为达到师生间的情感共鸣,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效果,教学语言的恰当运用尤为重要。因为历史教学的本质在于通过教师的语言叙述帮助学生形成历史表象和历史概念,进而对历史发展规律产生理性认识。历史课的这一特点就决定了它对教学语言的特殊要求。前苏联历史教学专家卡尔曹夫说:“鲜明的、动人情感的叙事,跟描写是分不开的,教师在叙述往事时,应当在他的叙述中仿佛把过去重建起来。”这就充分说明历史教学语言的重要性。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和学生进行知识信息的传递反馈、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对学生个性的熏陶感化,还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都必须借助历史教学语言。只有通过历史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和大脑的积极活动,特别是听觉和视觉的活动,教学活动才会为他们所接受,使他们获得的感性认识能够实现理性的飞跃。

例如在讲授“鸦片战争”,谈到鸦片输入中国后的情景时,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段话:“1840年以前的中国,从沿海到内地的大小城镇,贩卖和吸食鸦片的烟馆,像毒菌似的孳长起来。掀开每个烟馆的门帘,朝内一望,只见烟雾弥漫,一些面如死灰、两颊之间泛青的吸毒者横卧榻上,手拿烟枪,对着一盏鬼火一样的烟灯,双肩耸起,吱吱地狂吸着。由于吸毒者一般都是晚间过瘾,长夜不眠,白日昏睡,因而群众称他们为大烟鬼。东南沿海的一些小圩集,十几家店铺,烟馆常常占半数以上。中国白花花的银子流水似的到了伶仃洋外的英国船上。”寥寥数语,这段话真实再现了烟毒泛滥的场景,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地吸引住了,他们仿佛就置身于烟馆前,心里既有对这些自甘堕落的烟鬼的愤懑,又对侵略者的可耻行径充满了仇恨。这样精心设计的教学语言,很容易就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实现高效化。

其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路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每位教师可结合自身体会与施教对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来开展历史教学。

(责编 陈 颖)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文化运动课件历史
下篇走向觉醒的文化与精神
觉醒与解放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体相和个性:以五四为标识的新文化运动再认识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