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专业技能与德育并重的教学新思路

2015-02-03杨传民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4年6期
关键词:社团素质学院

杨传民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只重视对学生技术能力的培训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问题。高等职业院校如果过分重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而缺乏对学生必要的德育,忽视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就会制约院校的发展。大学生是国家最宝贵的人力资源,是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希望,因此,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直接影响着未来中国的快速发展。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从根本上改变这个现状。

一、高职院校的德育状况及问题分析

笔者认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问题主要是落实力度不够。各高职院校全部开设德育课程,也选用了适合学生的教材,并配置了具备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尽管如此,许多人对德育的实效性认识还是不够深刻。这在某些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很多学生只在乎高职教育完成后如何找个合适的工作,不重视在校期间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忽视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同时,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德育仍是纯理论的教育,课程从始至终多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学生的接受程度只依赖考试成绩来检验。甚至有时教师担心学生因为上课没有认真听讲而无法通过考试,采取考前透题或者故意把考题出的很简单来保证通过率。这样造成学校的德育只是走形式,实际上没有把握住高职学生的思想动态,也没有达到德育的真正目的。

二、高职院校道德教育的对策建议

1.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对人才观存在很大的偏见,认为只有学习好才是人才,有人总是感觉职业院校的学生素质差、学习能力差,这种认识导致了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只是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观主要反映了通过什么手段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教学观关系到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传统的教学观只是注重课本知识的应用,缺乏实践技能的训练,不能满足现在社会的人才需要。只有把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结合的人才才会在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要改革过时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技术应用和专业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教学,构建与社会相适应的教学内容。

2.以社团为载体,构建学生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

社团是一种课余兴趣组织形式,在大学里,社团是属于学生自己的组织,学生根据自己个人的爱好,选择组成或者加入一些自己喜欢的社团。社团的存在和发展,将大部分学生通过各自的兴趣爱好组织到一个大的网络里,在这个组织中,学生可以通过互相交流来提高在现实生活中的交际能力,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因为缺乏与同学交流而产生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学院可以通过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组织社团等一系列的举措来丰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在丰富的娱乐生活中寻找到积极的发展方向。要定期组织社团文化周,将学院全体师生带动到这个浓郁的文化气氛中,通过不同活动为学生提供各种锻炼自己、培养兴趣的机会,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要积极表彰优秀个人和优秀集体活动,让学生了解到,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让学生远离消极懈怠的状态,投身到积极进取的状态中去,这也是学院举办此类活动的目的。社团文化艺术周不仅可以增加学院的文化气氛,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积极建设学生社团组织,充分发挥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既丰富了学生的日常文化生活,也提高了学生的人文修养。

3.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

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提高道德水平,还需要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双休日和寒暑假,都是大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机会。社会实践活动有多种形式,有的学生选择组织小分队进行助教活动,有的学生参加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这些都是高等职业院校应该积极提倡的。学生通过参加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能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服务社会中去。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在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志愿者身上得到体现并传承下去,让青年学生以实际行动为学院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作出应有的贡献,并以此展现出青年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

校园文化建设不单单局限于学校内部,还要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延伸到学生的假期。学校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让文化建设充分体现出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文气息,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尊重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和发展能力,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需要。

(责编 周继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团素质学院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社团少年
西行学院
文学社团简介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数学素质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