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数学教材处理的三个层次

2015-02-02王全庆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4年8期
关键词:重构数学教师教学内容

王全庆

众所周知,随着各地加强高中软硬件建设,使得高中对初中生的吸引和吸纳能力显著增强,近几年又适逢初中毕业生人数趋减,由此造成中职学校生源质量不高。他们对文化课尤其是数学课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都较差,再加上中职教育的专业繁多(2010年教育部公布的中职专业新目录中专业个数为321个),培养目标各异,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如何对中职数学教材的内容进行取舍、再造和创新,使数学课的教学生动有趣、更加实用,是摆在中职数学教师面前的任务和难题。笔者认为,过滤教材、还原情景与重构内容是数学教师处理好教材的三种基本途径,这三者既紧密联系,又有一定的梯度,是我们追求有效课堂教学的三个层次。

一、过滤教材——重新构建教学的起点和目标

中职数学教学首先要强调对教材内容的过滤,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就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水平而言,他们无法接受一般难度以上的数学内容的学习,难度较大的数学内容,只能使学生厌学。第二,虽经多年改革,中职数学教材学习化、理论化特征仍未见有根本改观,内容过多、过难、无用,学生学不了、学不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尊心。第三,中职学校的专业较多,一般稍上规模的学校专业也有十多个甚至二十多个,这就意味着用同样的教材面对众多差异化的目标群体,如果不加选择的一味照本宣科,就完全失去了教学的意义和教师的责任。因此,中职数学教师首先要学会过滤教材内容。

过滤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去、留”的过程。从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效果来看,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过滤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一是整体性的过滤。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授课时数及学生实际,对过难且相对无用的章节进行删除,选择与所教专业有较多联系的章节进行讲授。这样既可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又可为专业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撑,保证学生学以致用。

二是局部性的过滤。针对具体的课堂教学,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选择保留下来的每个章节中最基本的内容进行教学,或可突破教材的知识体系,淡化系统性和逻辑性,采取模块教学的方法进行。这样可以降低教学难度,保证学生学得会。

三是暂时性的过滤。数学教师在教授确定保留下来的内容时,也要根据专业特点和不同班级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课时限制,有选择地讲授。删除过难的题目,去除过高要求的内容,只保留那些基本的、有用的内容进行有效教学,让学生接受基本的数学素养教育,掌握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将来的发展。

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地过滤,实际上是重新构建了教学的起点和目标,通过过滤,教材的难度降低,重点更加突出,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其目的是保证了教学内容对学生的适应性,反映的是教师的新型学生观,即教学不仅要关注教材,更应该关注和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二、还原情景——尽量回归教学所需要的情景或环境

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培养目标看,中职学校的学生无论是知识的学习或技能的练习首先要从感性认识出发,再上升到一定的理性,最后回归到行业的实践,这两端恰好串起知识与技能的产生与应用。

因此,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还原,使知识与技能回归原有之义。这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稀释”的作用,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二是“提趣”的作用,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综合”的作用,在特定的应用情景下,学生易于把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进而形成运用的能力。

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比较多而且比较有效的还原方法有以下三种:

一是面向学生生活的还原。通过引入或构建源于生活的例子来适度还原知识与技能产生的情景,即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所教数学知识与技能在学生日常生活或生产中的联系与应用,让学生亲自动手用数学的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学的作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冲动,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面向行业实践的还原。把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学习同学生的专业实践联系起来,或者是在真实的见习或实习的工作环境中传授知识与技能。目前,在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中广为流行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即是基于这一原理形成的新的教学形式。其实,广大中职数学教师也应积极探索使用这一模式,至少应当积极借鉴吸收,改进自己的教学,这样能较好地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

三是面向虚拟环境的还原。利用现代媒体技术,虚拟还原知识与技能学习的情景,可以生动、形象、便捷地辅助教学,而且这样的还原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但是,这也对广大中职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尽快地学习、掌握、运用这项新技术,积极主动地开发教学课件资源,并学会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上的教学媒体资源,改变过去“一支粉笔打天下”的陈旧枯燥的教学方式,尽快用新知识、新技术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三、重构内容——充分体现教师的特长与作用

重构内容是指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与创新精神,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及学生实际,重新构建特定的教学内容。中职学校实际使用的数学教材,与职业教育所需要的灵活性相比,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面明显存在不足。

一是关注学生需求不够。专家们编写教材,其逻辑起点是教学的目标,按照知识与技能的体系要求,考虑较多的是学生应当掌握什么,而较少考虑学生能够掌握什么以及想掌握什么,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及接受能力。再加上不同专业对数学的知识技能要求不同,致使现行数学教材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学生需求。

二是教材内容偏难偏多。中职数学教材大多脱胎于高中教材,内容较多,难度较大,而中职学生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远远低于高中生,况且中职学校安排的数学课教学时数较少(有些学校仅仅安排每周2节),他们难以接受又多又难的教学内容。

因此,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应当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重构数学课的教学内容。从教师主体地位的发挥和已有的实践成果看,教师重构教学内容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企业需求的。教师在充分研究企业需求的基础上重构教学内容,并有机地与教学结合起来,切实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有利于学生将来顺利就业,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并能有较好的发展。

二是学生喜欢的。教师要充分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接受能力和兴趣,重构教学内容以及这些内容的呈现方式,比如一些数学智力游戏或测验、速算、测量方法与技巧、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等,让学生愿学、乐学。教师还应当遴选一些项目,组织学生到企业、农村、工地等一线,实地进行计算、测量、设计等,使学生既学习知识,又增强动手能力和本领。

三是专业需要的。每个中职数学教师,要充分调查研究本人所教的专业需要哪些数学知识和技能,该专业学生的后续发展还需要具备哪些数学知识,在此基础上重构教学内容,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这就需要数学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充分交流沟通,共同研讨教学内容,搞好教学配合。如果需要讲授某些内容,而教材内容又不足或缺乏,教师就应当自己组织内容给以补充添加。

四是学生应当具备的。有些数学知识方法技能,是一个人(无论学习什么专业或从事什么职业)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应当内化到大脑的思维体系中去的东西。教师应当重构组织这些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方法、思想等)传授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数学的思维训练,具备归纳、论证、推理、分析、变换、计算等基本思维品质,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企业和专业需求,以及学生个人的终身发展需要,通过对数学教材的过滤、对学习情景的还原以及对教学内容的重构,使数学课的教学生动、有趣、实用,是中职数学教师的出发点和努力的方向。

(责编 赵 河)

猜你喜欢

重构数学教师教学内容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长城叙事的重构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重构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途径
基于FPGA的动态可重构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