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临床观察

2015-02-01刘世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9期
关键词:劳宫儿科学指纹

刘世玲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临床观察

刘世玲

目的 观察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在各型婴幼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运用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对46例腹泻婴幼儿进行辨证施治, 观察疗效。结果 治愈率82.61%, 总有效率95.65%。结论 应用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好, 无痛苦, 费用低廉, 容易被患儿及其父母所接受,值得推广运用。

婴幼儿;腹泻;三字经派;小儿推拿

婴幼儿腹泻是多病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 便下稀薄,或如水样, 或兼有未消化的乳食、残渣及黏液等[1]。本病在儿科最为常见, 6个月~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发此病, 而且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腹泻是小儿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我国5岁以下儿童年发病率平均为1.9次/人[2], 死亡率为0.51%[3]。中医认为婴幼儿腹泻的病因是感受外邪、脾胃虚弱、内伤乳食、脾肾阳虚, 使脾胃受损, 升降失司, 水谷不分, 混杂而下所致。临床常见类型有伤食泻、脾虚泻、湿热泻、风寒泻和惊泻, 因为各型腹泻病因和临床表现不同,其治疗方法也各不同。

小儿推拿是中医儿科较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操作简单,无损伤, 有疏通经络、平调阴阳、健脾和胃、消化导滞的作用[4], 治疗腹泻疗效显著, 疗程短, 临床应用广泛。作者于2012~2014年应用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46例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46例腹泻患儿均为2012~2014年就诊于门诊的, 其中男29例, 女17例, 年龄1个月~5.5岁, 病程2 d~1个月。

1.2 诊断标准 依据2012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儿科学》[5]进行评定。

1.3 辨证治疗

1.3.1 伤食泻 主要表现为大便稀溏, 气味酸臭或如败卵,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 脘腹胀满, 便前腹痛, 便后痛减, 嗳气酸馊, 不思乳食, 小便量少, 或伴纳呆、呕恶、发热等, 舌苔白厚腻或微黄, 指纹紫暗, 脉滑实。治宜和中止泻, 消食导滞。手法:病情较轻者运八卦5 min, 清胃10 min, 推天河水10 min;较重的运八卦10 min, 清胃15 min, 退六腑15 min。兼腹痛者治以温中止痛、健脾止泻, 加揉外劳宫5 min。

1.3.2 脾虚泻 主要表现为进食后即泻, 大便稀溏, 水谷不化, 色淡黄不臭, 时轻时重, 形体消瘦, 面色萎黄、倦怠乏力,或伴腹胀食少, 舌淡苔薄白, 脉沉缓, 指纹淡红。治宜健脾止泻。手法:揉外劳宫5 min, 清补脾10 min, 平肝5 min, 捏脊7遍。腹胀加推四横纹5 min;尿少加运土入水5 min;腹泻时间长兼肾虚者补肾气, 加揉二马5 min;久泻不止加清补大肠5 min。

1.3.3 湿热泻 主要表现为大便水样, 或如蛋花汤样, 泻下急迫, 量多次多, 大便色黄而且臭或带泡沫, 或大便黏腻, 或伴腹痛、或发热、小便黄赤、呕吐口渴, 舌红苔黄腻, 指纹红紫,脉滑数。治宜健脾止泻, 清热利湿。手法:退六腑5 min, 清大肠10 min, 清补脾胃10 min, 下推七节骨300次。呕吐加运八卦5 min, 以降胃逆;泻伤阴者加揉二马5 min, 以滋补肾阴。

1.3.4 风寒泻 主要表现为大便清稀或如水样, 色黄或色绿, 夹有泡沫, 味淡不臭, 或伴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咳嗽,或伴肠鸣腹痛, 小便清长, 面色黄白, 四肢不温, 口不渴, 舌淡苔薄白, 指纹色淡而沉, 脉浮紧。治宜健脾止泻, 温中散寒。手法:揉外劳宫5 min, 清胃5 min, 补脾10 min, 推天河水5 min。兼外感风寒治以发散风寒, 加揉一窝风5 min;兼头痛者治以祛风止痛, 加揉阳池5 min。

1.3.5 惊泻 主要表现为大便稀溏, 色绿而粘, 印堂山根呈青色, 或口鼻周围青紫色, 睡眠中有抽搐惊悸, 昼夜哭闹不安, 舌淡红苔薄白, 脉细数, 指纹青。治宜平肝健脾、镇惊止泻。手法:清补脾10 min, 平肝10 min, 推天河水10 min,捣小天心200次。腹痛加揉外劳宫5 min。

1.4 疗效标准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进行判定。治愈:大便成形, 大便镜检无异常, 病原学检查阴性, 全身症状消失。好转:大便次数及水分减少, 大便镜检脂肪球或白细胞偶见, 全身症状改善。无效:症状、大便次数及水分未改善,或症状加重。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2 结果

治愈38例, 占82.61%;好转6例, 占13.04%;无效2例,占4.35%。总有效率95.65%。说明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具有明显的疗效。

3 讨论

婴幼儿腹泻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7]。小儿稚阴未生, 稚阳未长, 脏腑娇嫩, 且肌肤薄弱, 易感外邪, 易为乳食、生冷、积滞所伤而导致脾胃受损, 升降失司, 水谷不分, 混杂而下,遂成腹泻。

小儿腹泻大多数伴有呕吐, 导致饮进的中药量非常少,口服中药往往难以奏效, 因此中医疗法中一些外治法在治疗婴幼儿腹泻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被广大医务工作者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中疗效最为显著的首推小儿推拿疗法。其遵循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中医思想, 在“内病外治”理论的指导下, 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辨证分型, 给予相应的手法进行推拿治疗。江浩等[8]应用小儿推拿手法, 治疗小儿秋季腹泻, 并与口服思密达组作对照, 结果表明推拿治疗效果优于思密达。宋红[9]运用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腹泻26例, 总有效率 100%。卢文[10]以推拿为主治疗婴幼儿腹泻113例, 总有效率 100%。小儿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历史久远, 明代《小儿推拿经》即有推拿治疗泄泻的记载, 推拿三字经派由清代徐谦光创立, 多年来后人将其不断推广运用、发展创新, 在儿科中应用广泛。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是小儿推拿疗法的主要流派之一, 其特点是取穴多以左上肢、肘以下穴位为主, 取穴少而精, 一般取穴3~5个,有时甚至独穴治病, 长推久推, 以得效为度。其操作简单,疗效可靠, 易于接受, 只要辨证确切, 给予正确的穴位和治疗手法, 给予足够的时间, 均有显著的疗效。相较于药物治疗带来的心理和生理上的伤害, 小儿推拿无痛苦, 费用低廉,没有药物的不良反应, 更容易被患儿及其父母所接受, 且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王之虹, 严俊陶, 韩永和.中国推拿.第2版.长春:长春出版社, 1998:871.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中华儿科杂志, 2009, 47(8):634-636.

[3] 沈晓明.临床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052-1053.

[4] 周信文.实用中医推拿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307-308.

[5] 汪受传, 虞坚尔.中医儿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125.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9.

[7] 方鹤松.小儿腹泻病诊断治疗进展.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1999, 7(3):172-173.

[8] 江浩, 谭燕泉.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86例疗效观察.山东中医杂志, 2000, 19(2): 92-93.

[9] 宋红.推拿治疗小儿腹泻.吉林中医药, 2001, 21(5) :53.

[10] 卢文.小儿推拿为主治婴幼儿腹泻113例疗效分析.针灸临床杂志, 1999, 15(2):11-1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9.200

2014-12-09]

123000 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医院)

猜你喜欢

劳宫儿科学指纹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像侦探一样提取指纹
为什么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
孩子可以看电视吗?看美国儿科学会怎么说
劳宫穴的妙用
掌中珍宝
——劳宫穴
人人手上都有一个“解压阀”
劳宫穴断心火
唯一的指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