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诊治与分析

2015-02-01袁小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9期
关键词:肾小管肌酐尿蛋白

袁小强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诊治与分析

袁小强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诊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资料, 分析患者临床特点, 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结果 55例患者经相应治疗, 肾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 尿蛋白减少, 浮肿减轻, 血浆蛋白不同程度提高, 血肌酐降低, 治疗总有效率96.4%。其中无效2例患者逐渐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无死亡病例。结论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应做到早期发现, 及时治疗, 患者需定期复诊,及早去除病因, 恢复肾功能。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诊治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常见严重并发症, 任何阶段均可发生, 及时诊断、早期有效治疗,大部分患者肾功能则可恢复好转, 预后良好。因此, 需加强对PNS并发ARF认知, 掌握其发病临床特点, 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现作者以5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患者临床特点及临床诊治措施, 具体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10年4月~2013年8月期间55例PDN并发ARF患者到本院就诊, 均符合PDN、ARF诊断标准[1];男38例, 女17例;年龄24~68岁, 平均年龄(38.6±6.1)岁;24 h尿蛋白>3.5 g;血浆白蛋白<30 g/L;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等导致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肾功能48 h快速减退, 血肌酐升高, 尿量减少, 尿量减少维持时间超过6 h。

1.2 治疗方法 患者予以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 以15~30 mg/kg甲基强的松龙+100~20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总量不超过800 mg/d, 于1.5~2 h滴完, q.d.或隔日1次, 1个疗程3次。随后每2天晨起顿服2 mg强的松, 至尿蛋白转阴后14 d, 服用次数不超过8周;服用4~5周逐渐减少服用剂量。轻度膜增生性、Ⅰ期膜性肾病、微小病变患者采取单纯激素治疗;肾功能轻度损害患者输注白蛋白、排毒、利尿等治疗;无尿患者血液透析或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激素依赖或激素抵抗患者联合使用环磷酰胺;纠正酸中毒、高钾血症、抗凝治疗;伴感染患者以药敏试验选择适宜抗生素。

1.3 疗效评定标准[2]显效:无需透析, 血肌酐恢复正常,或血肌酐降低50%以上, 尿蛋白减少;有效:无需透析, 血肌酐降低25%~50%;无效:血肌酐降低不足25%或肾功能恶化, 需透析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果

55例患者经相应治疗, 肾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 尿蛋白减少, 浮肿减轻, 血浆蛋白不同程度提高, 血肌酐降低至75.8~95.7 μmol/L, 尿素4.2~11 mmol/L;其中显效24例,有效29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96.4%。其中无效2例患者逐渐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ARF是PNS常见最为严重并发症, 是导致PNS治疗失败的主要并发症, 对患者带来严重危害。较多临床研究[3]认为, ARF发病机制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所致, 如肾内缺血、间质水肿、血管收缩、肾小管梗阻等因素, PNS患者低蛋白血症,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无充足血液循环, 减少肾灌注,肾素分泌增加, 若机体内血流动力学改变, 则会进一步减少肾脏灌注, 使肾内缺血。因此临床诊治时应该及时扩容, 采取白蛋白、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提高肾脏灌注, 促进肾脏功能恢复。低蛋白血症会使肾间质水肿, 造成肾小管-间质局部缺血, 肾小管上皮细胞萎缩、肿胀、坏死等, 致肾小管滤过率降低;肾脏内大量管型会阻塞肾小管, 降低了肾小管滤过率;PNS患者常存在蛋白质、脂质代谢紊乱等, 易形成血栓,而肾动脉血栓, 致肾缺血, 降低了肾小管滤过率。

通常及早诊断, 及时准确治疗, 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有学者研究[4]证明, ARF的发生感染是其重要诱因, 多为急性肠胃炎、皮肤感染、上呼吸道感染, 患者失水增加显著, 外周血管扩张, 降低了循环血量;再者感染会引起变态反应性急性间质性肾炎, 导致ARF的发生。因此,临床采取激素治疗时, 于激素减药期间应密切注意患者用药情况, 加强感染预防措施,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以免感染, 本组研究无一例患者因感染而死亡。

PNS合并ARF属于可逆性改变疾病, 经及时有效治疗则会提高患者预后, 而患者预后情况则和病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纠正有关。通常临床诊治时多是要考虑患者PNA和ARF两种情况, 采取糖皮质激素、白蛋白、利尿剂等综合治疗,若患者治疗效果不显著时, 则可根据时间情况采取环磷酰胺等治疗。若患者经对症治疗, 临床症状尚未改善, 甚至发现尿毒症应及时予以血液透析等方式治疗。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炎治疗时, 对“激素依赖型”和“激素抵抗型”患者,根据实际情况联合使用药物治疗。而在治疗期间应重视患者的抗感染治疗, 若患者一旦出现疑似为感染状况时, 及时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选择合适抗生素积极抗感染治疗, 以免患者死亡。在本组研究中55例患者经相应治疗, 肾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 尿蛋白减少, 浮肿减轻, 血浆蛋白不同程度提高, 血肌酐降低, 治疗总有效率96.4%。其中无效2例患者逐渐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无死亡病例。由结果可以看出,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综合对症治疗, 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具有良好预后, 应做到早期发现, 及时治疗, 同时要兼顾患者实际情况, 掌握具体情况合理治疗。同时患者需定期复诊, 及早去除病因, 恢复肾功能。

[1] 周萍, 孙敏燕, 孙章松, 等.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45例分析.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29):49-50.

[2] 刘笑芬, 孔耀中, 甘宁, 等.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衰竭临床病因与病理分析.临床医学, 2006, 26(1):45-46.

[3] 王晞, 潘丽萍, 吴艳波.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危险因素探讨.云南医药, 2009, 30(1):20-22.

[4] 李晓玫.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与防治.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6, 22(11):652-65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9.138

2014-11-25]

467000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肾小管肌酐尿蛋白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肾小管疾病能治好吗?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肌酐升高有何临床意义?
血肌酐升高非小事,你的肾可能已“坏了一半”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依帕司他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初探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尿蛋白肌酐对高血压性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
尿蛋白与肌酐比值和24 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