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作用观察

2015-02-01王秀英赵春凤于萍王艳铭王景慧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9期
关键词:活菌片四联内毒素

王秀英 赵春凤 于萍 王艳铭 王景慧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作用观察

王秀英 赵春凤 于萍 王艳铭 王景慧

目的 探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临床作用。方法 84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42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照组只采取常规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血清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 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 治疗组的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炎作用明显, 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非酒精性脂肪肝炎;作用观察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是消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是15%~20%[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饮食结构出现了较大变化, 近几年来, 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2],是隐源性肝硬化的重要原因。目前, 尚无特效药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本文通过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84例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均为42例。治疗组男27例, 女15例, 年龄28~57岁, 平均年龄(37.5±7.7)岁;对照组男24例, 女18例, 年龄27~56岁,平均年龄(35.6±6.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为门诊治疗, 两组均采取饮食指导、适量运动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杭州龙达新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S20060010, 批号1312647, 规格0.5 g ×24 s)口服, 3次/d, 3片/次, 疗程均为4周。所有患者都没有服用抗生素类药物或其他调节肠道杆菌群类药物。

1.3 检测指标 ①肝功能指标:要求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晨起空腹采取静脉血, 检测内容包括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谷氨酰转肽酶(GGT);②血清内毒素水平、血清TNF-α和IL-6水平:抽取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后晨起空腹静脉血液5~8 ml, 离心分离血清, 放在-70℃冰箱保存, 分别应用鲎试剂法和双抗体夹心来检测内毒素水平,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SA)测定血清TNF-α和IL-6水平[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5软件对统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ALT、AST及GGT指标比较 对照组在治疗前的ALT、AST及GGT指标分别为(74.18±20.39)U/L、(51.27± 12.16)U/L及(85.23±15.42)U/L, 治疗后分别为(61.21±12.27) U/L、(42.36±10.88)U/L及(66.47±14.82)U/L;治疗组治疗前的ALT、AST及GGT指标分别为(73.32±18.20)U/L、(52.85± 11.35)U/L及(86.48±17.74)U/L, 治疗后分别为(51.15±12.01) U/L、(38.43±10.93)U/L及(56.03±16.32)U/L。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治疗前, 两组ALT、AST及GGT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4周之后,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各项指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 且治疗组下降的幅度更为明显(P<0.05)。

2.2 两组血清内毒素、TNF-α、IL-6指标 两组在治疗前血清的内毒素、TNF-α、IL-6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各项指标差异明显, 对照组治疗前内毒素、TNF-α、IL-6分别为:(165.55±28.27)Eu/L、(243.51± 46.23)Eu/L、(68.57±12.81)ng/L, 治疗后三项指标分别是:(118.25±21.51)Eu/L、(182.55±37.42)ng/L、(49.25±20.27)ng/L。治疗组, 治疗前内毒素、TNF-α、IL-6分别是:(162.15±17.24) Eu/L、(240.23±45.22)ng/L、(81.57±13.8)ng/L, 治疗后分别为(78.25±12.53)Eu/L、(143.57±36.45)ng/L、(46.20±11.14)ng/L。从数据可以看出, 治疗前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发病机制尚未有明确表述[3],近年来, 临床实践表明, 内毒素是介导多种肝脏损伤的重要因素, 在NASH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影响。内毒素是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途径促进kB抑制蛋白-NF-kB复合体的解离, 解离后通过各个因子的作用, 促进NASH的发生和发展[4]。同时,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与其他两项成正相关, 所以降低内毒素、TNF-α、IL-6的在机体内的水平, 可有效防止NASH。临床实践证明, 如果肠道内的菌群出现紊乱, 肠道内有害菌的增加是引起肠道内毒素增加的主要因素, 进而造成血中内毒素的增加对肝脏造成不同损害[5], 引发NASH, 而随着NASH的发展, 会直接影响到肠道菌群的平衡, 形成不良循环。本组研究中治疗组应用了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作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商品名思连康), 可有效治疗肠道菌群失调, 抑制肠道中的不同类型的有害病菌, 同时把食物中多糖低聚糖物质充分的分解, 提高对肠道有益菌的能量供应, 有效的提高肠道的有益菌的生长效率, 达到平衡水平, 把内毒素、TNF-α及IL-6在机体内的水平降低, 进而达到治疗NASH的作用。

综上所述, 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不但可有效降低ALT、AST及GGT指标, 还可降低内毒素, 调节脂质代谢,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重要药物, 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1] 钱晓婷, 章期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和炎症因子的影响.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4, 26(4):435-436.

[2] 冯丽英, 沈颖娟, 于书雷.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对高脂饮食所致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及机制探讨.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3, 25(7):793-796.

[3] 杨莉丽, 叶红军, 王慧超, 等.丹参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脂代谢的作用.现代消化及介入治疗, 2010, 15(3):144-146.

[4] 李兵兵, 王龙, 陈维雄, 等.姜黄素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及其机制初探.肝脏, 2013, 18(1):18-20.

[5] 王树海, 刘珏.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对慢性肝病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影响.世界临床药物, 2011, 32(9):534-53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9.121

2014-11-24]

163461 大庆市第二医院

猜你喜欢

活菌片四联内毒素
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适怡)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思连康)在小儿胃肠型感冒的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法洛四联症的价值
消退素E1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绿色四联新能源 缔造智能新家园
儿泻停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分析
四联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疗效分析
口服补液盐Ⅲ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儿童急性腹泻的效果观察
注射用炎琥宁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