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WebQuest的“电脑设计基础”教学模式探究

2015-02-01赵丹

职教通讯 2015年36期
关键词:基础探究教学模式

赵丹

基于WebQuest的“电脑设计基础”教学模式探究

赵丹

针对“电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WebQuest相关理论,探讨将WebQuest教学模式应用于“电脑设计基础”教学过程。实践证明,利用WebQuest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思维,符合教学改革的需要。

高校艺术专业;电脑设计基础;教学模式;WebQuest

“电脑设计基础”是高校艺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有熟练操作及应用Photoshop,coreldraw等平面设计软件的能力,为以后的专业设计课程打下良好的计算机设计基础。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在专业课程中能否运用所学软件灵活结合专业知识独立完成较为复杂的综合设计课题。

在“电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WebQuest模式,提倡学生有效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来解决某一学习问题,一改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变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电脑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当前“电脑设计基础”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电脑设计基础”在教学内容上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较少,其教学内容的重点就是对图形图像软件的学习和应用,在课程设置上并未根据学生专业不同而划分教学知识侧重点,这与以专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目标相差甚远。

(二)教学方法单调不灵活

在传统的“电脑设计基础”课堂上,教师的教学仅限于各种命令的讲解及相关实例练习,并通过机房屏幕投影或教师广播教学。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自己思考比较少,只是跟着老师的操作按部就班学习。对于这种填鸭式的灌输,学生的主体性很难得到充分发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三)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学习目标不明确

在“电脑设计基础“课程中,由于开课学时限制,教师的教学只限于简单的入门讲解,学生被动灌输式学习,缺乏主动性,实践操作能力仅限于教师课堂所讲实例,不会结合自己所学专业主动去拓展延伸所学知识。

(四)课程评价方式比较单一

“电脑设计基础“课程的考核大都采用平时课堂作业成绩和最后随堂考核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这种评价方式缺乏过程考核,不能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行有效的测评,也很难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WebQuest教学模式

WebQuest最初是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B.Dodge&T.March等人提出的以调查研究为导向的学习活动。[1]它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按老师给定的任务,利用教学网络资源,协作探究解决问题,完成知识的构建。WebQuest教学模式正是这种基于网络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师将学习问题或课题项目放置在一个相关背景或生活情境中,通过给学生提供相关的信息资源,学生之间相互协作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完成知识的建构。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电脑设计基础”课程中应用WebQuest教学模式,有利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对于高校艺术学生来说,电脑设计基础是通过对图形图像软件的学习与应用,为自己的今后专业课程设计打好软件基础。但是,不同专业学习侧重点不同,如摄影专业应加强图像处理、色彩调整模块的学习,而动画专业则应将侧重点放于造型能力的培养。因此,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设置应结合专业进行有针对性改革。而WebQuest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将教学内容与专业相结合,有利于课程设置的改革。

在“电脑设计基础”课程中应用WebQuest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性、创造性、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WebQuest教学模式,在学习过程中创设虚拟情境,布置探究性任务,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形成一个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协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求知探究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高等院校创造性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电脑设计基础”课程中应用WebQuest教学模式,有利于课程评价多元化,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为了测评WebQuests教学的效率与效果,需要建立一套健全的评价体系来判断衡量学习者完成任务的情况,因此,课程评价不再单一化,而因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将考核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作业完成情况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综合性考评制度,实现课程考核向过程考核转移,[2]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WebQuest在“电脑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笔者以摄影专业的“电脑设计基础”中“数码照片色彩调整”这一教学内容作为案例,来具体论述WebQuest在“电脑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一)根据课程特征和教学对象特征来明确教学目标

1.课程特征。“电脑设计基础”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涉及到大量的基本概念及命令使用,通常都是采用示范和实例的传统方法来教学。但是在有限的课时中,教师很难将Photoshop的应用面面俱到,学生熟练运用Photoshop的能力也相对较弱。

2.教学对象特征。“电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对象主要是大二学生,他们已经初步具有了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与网络应用能力,拥有一定的美术基础。这些学生勇于接受与挑战新事物,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他们还具有较高的学习目标,态度积极端正,对网络教学的热情也很高。[3]

3.教学目标。根据上述两项特征,结合WebQuest模式,最后的教学目标以学生掌握Photoshop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技能为课程的知识目标;以学生能熟练运用Photoshop的技能技巧进行艺术创作为课程的技能目标;以教师为主导、学习者为主体的模式,借助网络主题探究,协作学习等活动,激发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挥学习者的团结协作精神为该课程的情感目标。

(二)根据WebQuest原理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根据WebQuest原理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即导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价、结论六大模块设计。现就“电脑设计基础”中“数码照片明暗调整”这一章节作为案例,具体论述。

1.导言。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和摄影师们着迷于数码照片的后期处理,而在这后期处理过程中色彩调整是关键的步骤,丰富的色彩会让照片变得更有吸引力,原本普通的照片因为色彩的调整而变得熠熠生辉,更具个性魅力。

那么在对数码照片调色之前,同学们对色彩理论知识有多少了解?利用Photoshop对照片调色时,究竟需要调整哪些内容呢?

针对上述两个问题,对学生做色彩理论基础知识的介绍,并给出一组典型照片调色案例,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引出利用Photoshop进行色彩调整,实际就是对照片的明暗、色调、清晰度三方面的调整。

2.任务。学生可自由分组,每小组3至4人,通过各种资源,研究Photoshop中可以通过哪几种方式调整照片的明暗度。在这个研究项目中,学生的具体任务是:(1)了解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的概念;(2)了解直方图的概念,学会通过直方图查看图像明暗度;(3)了解色阶、曲线的概念及功能,掌握这两个命令的使用方法及原理;(4)思考除了通过色阶、曲线来调整图像的明暗,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来调整图像的明暗度,如“阴影/高光”、混合模式等;(5)每个同学运用前面调查研究的知识点,尝试调整明暗不理想或曝光过度或欠曝光的照片;(6)小组派代表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在全班演示交流、汇报各组研究的成果以及调整照片明暗的经验技巧等。

3.资源。为了帮助学生顺利高效地完成任务,教师给出相关的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参考书、技术论坛等信息资源链接。这些资源都是教师事先经过筛选,精心设计与归类的,以避免学生在网上漫无目的的查找资料,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本章节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如下:(1)参考书。推荐的有:①林兆胜.PhotoshopCS6超级调色宝典[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②PhotoshopCS3色彩修正与调整高级技术[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③蓉科.Photoshop数码照片后期调色宝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2)网络资源。可参考:①http://www.enet.com.cn/ eschool/zhuanti/basic/;② http://ps.missyuan.com/tiaose/;③http://www.missyuan.com/forumdisplay.php?fid=18&filter=type&typeid= 225;④http://www.68ps.com/jc/pic-tiaose.asp等网站;(3)相关色彩调整的电子课件及PPT。这些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有利的自学条件,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还拓展了知识面。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辅导资料,可较为顺利的完成任务。

4.过程。课堂上,教师首先介绍直方图、色阶、曲线等相关概念,并结合典型的图像明暗调整案例向同学们介绍直方图、色阶、曲线的应用,同时给出任务中几个问题让同学们思考。为了高效率完成上述任务,建议同学们按老师提出的问题顺序,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参考书、网络等途径搜集相关信息,认真思考,并给出结论进行交流。

5.评价。各小组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在全班演示研究交流的成果,以及调整照片明暗的经验技巧,小组之间相互评价,教师根据各组研究成果的深度、合作学习的态度、作品的完整性与创新性、小组互评结果给出综合评价。

6.结论。教师从小组研究成果中选出较为成功的作品,再次进行讲解,并总结调整图像明暗的方法与相关知识点,要求学生对本次研究成果进行概括与拓展,并能举一反三,将所学得的知识或成果的经验拓展到其他研究领域。

通过此章节的WebQuest探究活动,学生以较快的速度了解并掌握了影响图像明暗度的要素及相关概念,并能较为熟练地运用Photoshop来调节图像的明暗,完善图像的质量,进行相关的创意设计。[3]另外,通过小组合作,学生提高了自身的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在资源收集过程中,提高了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处理的能力;通过对研究成果的汇报,提高了自身的展示、综合表达的能力。[4]同时,综合评价制度也实现了课程考核向过程考核的转移,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

综上,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基于WebQuest的“电脑设计基础”的教学模式,其本质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网络资源的探索、知识的重组、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完成某一任务或课题,从而完成新知识的建构。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探索,笔者认为,在“电脑设计基础”课程中运用WebQuest教学模式是可行和有效的,它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教法、学法、成绩评定上的不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进行高水平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针对目前高校的教学实践需求,应用WebQuest模式进行教学,符合高校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

[1]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黄章敏.基于设计系电脑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J].中国西部科技,2009(4):87-88.

[3]赵丹.基于网络探究模式(WebQuest)的教学平台设计与构建——以Photoshop教学网站为例[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4(4):76-80.

[4]浦海燕.WebQuest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装饰,2011(1):129-130.

[责任编辑 陈国平]

江苏理工学院青年基金一般项目“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类学科网络辅助教学体系的研究”(项目编号:KYY12071)

赵丹,女,江苏理工学院实验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管理。

G712

A

1674-7747(2015)36-0043-03

猜你喜欢

基础探究教学模式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不等式”基础巩固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整式”基础巩固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