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视阈下教师课程领导力探析

2015-02-01陆晓东

职教通讯 2015年36期
关键词:领导力课程设计学校

陆晓东

翻转课堂视阈下教师课程领导力探析

陆晓东

借鉴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课程理论的研究成果,深度剖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存机理,从课程领导的视角出发,阐述教师课程领导力在翻转课堂中的关键作用,从而进一步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课改实践。

教师;课程领导力;要素;翻转课堂

2007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有两位化学老师为解决少数迟到和缺课学生的补课问题,尝试将课堂教学PPT附上讲解声音录制成视频上传至网上,供学生在家下载自学,从而帮助学生完成了本应在课堂上学习的任务。此后,这种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得以实现的教学过程,在不经意间成为风靡全球的新型教学模式。2011年,萨尔曼·可汗(SalmanKhan)在TED(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大会上作了《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的演讲报告,其中,就将这种教学方式——“翻转课堂”(theFlippedClassroom)推向了全世界,并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如今,很多学校和教师都在争先尝试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以求在新一轮课改中寻找到提升教育质量的突破口。然而,笔者以为,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革新,“翻转课堂”颠履了夸美纽斯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倘若将“翻转课堂”仅仅理解为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教师预置的教学视频,回到课堂上师生交流和完成作业这样一种简单的教学程式的话,就极易忽视教师角色、课程领导、管理模式等关键因素的实践意义,最终,“翻转课堂”只会成为教学模式创新的一只哗众取宠的“花瓶”,而瓶中之花终究是会凋谢的。

从现代课程观的维度进行审视,翻转课堂模式依然遵循学习过程的两个阶段,即“信息传递”和“吸收内化”。不过,教师原本在课堂上完成的知识传递重构为学生在课前自学完成,而原本学生在课后实现的知识内化重构为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讨论、教师解惑等实现,判断这一“颠倒课堂”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标准,应当是学生对知识是否实现了内化。因此,翻转课堂中学生的自觉意识、自学能力固然重要,但教师在“翻转”过程中信息传递的内容、方法、手段、路径等尤为重要,而教师在助推学生实现知识内化中的主导作用则更加凸显。本文借鉴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课程理论的研究成果,深度剖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存机理,从课程领导的视角出发,阐述教师课程领导力在翻转课堂中的关键作用,旨在进一步推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课改实践中“落地生根”。

一、教师课程领导力要素分析

对“课程”的研究至今虽无统一认可的定义,但不难发现诸多有价值的诠释,如美国的弗雷斯特·W.帕克提出:“课程就是学习者在教育活动(program)当中获得的全部经验。”[1]不管“课程”一词被理解为有计划的教育经验还是有计划的学习经验,课程与教学原本就相互依存,彼此不可分离。因而在学习者获得经验过程中,教师自然承担了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伴随着现代课程理念的催生和课程改革的滚滚浪潮,“课程领导”的现实呼唤引发了对教师课程引领和指导的能力即课程领导力的关注,并成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美国著名课程专家兰姆博特等指出:课程领导是指引、统领课程改革、课程开发、课程实验和课程评价等活动行为的总和。据此,有学者认为,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是教师对课程系统的认识及其课程行为的自觉程度,是对课程设计和实施的系统把握,其主要包括教师课程意识力、课程设计力和课程实施力。也有学者提出:“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指按照一定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所进行的学校课程开发建设与实现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能力。课程领导力的内涵要素主要包括:领导教师团队创造性实施国家课程计划的能力;开发和整合教育资源建设校本课程的能力;学校课程实施能力;组织学校课程实践的决策、引领和调控能力。”[2]还有学者强调:“职业学校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指就职于职业学校的教师,为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学习品质,对课程进行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能力。它包含了以下五方面的内涵:课程价值洞察力、课程设计预见力、课程开发决策力、课程实施指导力和课程评价激励力。”[3]

对教师课程领导力的认识差异,基于实践论、方法论、过程论等不同的视角而产生。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看,不妨将教师的课程领导力理解为:教师为实现课程目标,以其自身的专业领域,在引领、统领课程过程中所具备的课程的计划、开发、设计、研究、实施、评价等方面的能力。主要内涵包括教师的课程规划力、课程设计力、课程实施力等方面。

二、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是实现翻转课堂目标的必然

(一)教师的课程规划力是实现课程翻转的关键

课程规划通常是指学校作为课程规划的主体,在学校层面协调、优化和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师生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课程愿景。学校的课程规划包括“课程愿景”、“组织制度”、“课程方案”、“行动方案”、“评价方案”等五方面的内容。翻转课堂模式可以由学校倡导、推行,但一线的教师是真正的课程实施者、翻转的操作者,教师对课程蓝图的勾勒,对课程价值的意识,能够体现在翻转课程的制订、实施和评价的一系列活动与过程中。因此,教师对翻转课程总体的研究与建构,预设与创生,是实现翻转课堂教学目标,以及提升学校课程整体教育价值的关键。

(二)教师的课程设计力是促进课程内容创生的前提

有人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基于印刷术的教学活动,而在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要掌握了教学视频的制作就基本上大功告成。这一认识的误区导致了只重视在线微视频的制作,而轻视课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的做法非常普遍,更为严重的事态是还有人随心所欲地将学科知识体系碎片化。《革新的课程领导》一书中对课程设计(Curriculumdesign)是这样描述的:“课程设计向老师和其他人提供一幅将要开发的课程图形,很像建筑师向客户提供的一幅将要为他们建造的房屋草图。”尽管我们很少将课程设计与房屋草图联系起来,但从教师课程领导的角色出发,课程设计就是教师根据课程规划目标,拟订一门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包括制订课程计划、开发课程资源、选择课程内容、整合课程知识等系统化活动。虽然,我们不可否认视频在翻转课堂中的重要意义,但比之更重要的是“翻转什么”。因此,教师应当从课程适应性和课程整合性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爱好、能力等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通盘设计和安排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而不应当以“二传手”的角色简单将三级课程所规定的课程内容碎片化后传播给学生。很显然,教师对知识点的取舍、对教学内容的编辑和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即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处理能力,既是促进课程内容创生的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知识内化的保障条件。

(三)教师的课程实施力是构建新型学习环境的核心

课程实施就是将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具体讲,就是教师领会和调适课程标准、甄选和重构课程内容、组织教学实践活动、评价和反思课程行为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课程实施并非仅指课堂教学活动,即使是由课程研究者、设计者已经制定好了课程计划、方案和内容,教师是否能领悟及正确采用,也影响着课程实施的效果。在传统的课程模式中,以课堂教学活动为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教师的角色定位在课程的执行者,因此,对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剖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其关键流程是教学视频—课堂活动—学习环境。而选择和创作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个性化学习主动性的教学视频,有效组织以教师辅导和答疑为主的课堂教学活动,创设和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自然成为每一个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者必须具备的课程实施能力。教师只有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从“演员”到“导演”、从“圣人”到“导师”的华丽转身,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翻转课堂这一新型学习环境下教师的才能和才华。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的最大特色是学生在家在线自主预习,回到课堂进行互动协作式学习并完成作业。这种在线学习与互动协作加个别化指导的混合教育模式,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大大增加了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师生之间的个性化沟通。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也会遇到诸多的困难,如职业学校的学生自觉程度和自学能力普遍偏低;教师的课程改革理念陈旧、信息化教育水平不高;学科课程之间的差异较大;有的课程并不适合“翻转”;现存能用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缺乏;等等。因而,在翻转课程的实践中,教师要树立教育变革的坚定信念,确立主动打破自身固定教育范式的勇气,深入研究翻转课堂的规律,以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为突破口,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关键点,真正将翻转课堂重构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天堂。

[1]弗雷斯特·W.帕克,格伦·哈斯.课程规划——当代之取向[M].谢登斌,俞红珍,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2]丁锐,吕立杰.深化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提升——第二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论坛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12(12):102-106.

[3]黄云峰,朱德全.职业学校教师课程领导力:内涵、困境与路径[J].职教论坛,2015(6):25-28.

[责任编辑 盛 艳]

陆晓东,男,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学校教育管理。

G712

A

1674-7747(2015)36-0007-02

猜你喜欢

领导力课程设计学校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领导力拓新 2018年度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评选揭晓
领导力愿望清单
《领导力21法则》
学校推介
MOOC环境下微课程设计研究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
2009的50位最具领导力的CEO排名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