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教学设计在“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2015-02-01罗曦曦张志凯

职教通讯 2015年36期
关键词:实验报告网络设备信息化

罗曦曦,张志凯

信息化教学设计在“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罗曦曦,张志凯

在信息化教学的理论基础上,结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阐述了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在“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网络学习平台;信息化教学设计

“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组建企事业单位网络的相关技术,以及使用这些技术进行相应网络设备的配置,使学生具备企事业单位网络的日常管理和维护能力。

信息化教学是21世纪教育的主导趋势,学校现代化教学建设的本质就是推进教学的信息化进程,最终形成信息化教学形态和模式。而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关键所在。[1]自“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课程开展信息化教学以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教学取得良好的成效。文章以本课程搭建小型企业网项目中的“保障数据通信的可靠性”内容为例,详细介绍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应用。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一)什么是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提出的,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2]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以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为基础的,教学设计原则为:(1)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学习问题在真实的情景中展开;(2)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多种自主学习策略;(3)强调协作学习的重要性,要求学习环境能够支持协作学习;(4)强调面向学习过程的质性评估,反对简单的技能与知识的测试作为唯一评价依据;(5)设计学习环境以支持并挑战学习者的思考。

二、多种信息化学习资源的开发运用

与传统教学设计相比,信息化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环境,获取、利用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教学效果。[3]

三、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一)项目概述

搭建小型企业网项目是根据公司的需求,将人事部、财务部等几个部门,按照设计好的网络拓扑图组建好硬件,并对网络设备进行配置。由于公司所有数据都从两台交换机之间进行通信,导致服务器超负荷运行,出现了公司网络不稳定,甚至断网的情况。

本项目的学习目标是学会在两台交换机上添加一根连线即冗余链路,以此保障数据通信的可靠性;并使用生成树协议,消除由于冗余链路而产生的网络环路问题。

(二)教学流程设计

信息化教学不仅需要人才的专业技能训练,更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社会竞争力,项目的整个教学流程设计参照企业“项目五步法”来开展,即需求分析、设计实施、结果测试、改进维护、评价验收,使学生微观学技能,宏观学流程。

(三)教学素材的准备

充分运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将枯燥晦涩的理论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例如将冗余链路的原理制作成动画,将生成树协议的原理制作成6分钟时长的微视频供学生反复观看学习,使用屏幕录像软件,将设备的代码配置过程录制成视频供学生查看。

(四)多样的信息化学习方式

1.“游戏闯关”的学习形式。“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操作是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抽象而难以理解的理论学习,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动力,甚至心生厌恶。为此在本课程开发的网络学习平台中设计了“游戏闯关”的学习形式,并将“项目五步法”中前3个环节融入到闯关中。网络学习平台上使用ASP技术来实现“知识闯关”,其功能设计如下:(1)学生只有回答正确才能进入下一关;(2)为避免学生随意闯关,系统设置了不同的分值,满分100分,每关20分,一次答对得20分,二次答对得18分,三次以上得12分; (3)不管学生是答对的还是猜对的,只要回答正确就能查看详细的答案解析;(4)闯关完成后便能荣登“过关英雄榜”,榜单上显示姓名、成绩以及耗时。

2.开放的互联网学习方式。当学生在“知识闯关”时遇到困难,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或者进入网络学习平台中提供的BBS板块进行讨论。例如学生通过百度查找到添加冗余链路后导致网络阻塞的原因,在BBS中进行了关于产生网络风暴的有趣而激烈的讨论,同学之间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3.小组合作学习。当今社会不仅需要个人能力突出的人才,同样需要一个优秀的团队。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同时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实验完成时,组长负责在网络学习平台中填写并提交电子实验报告,学有余力的同学在平台的教学资源库里查看相应的拓展案例,既实现了小组合作学习,又体现了学生个性化发展。

(五)教学反馈与评价

1.全面及时的教学反馈。教学中的信息反馈是师生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是实现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这些信息也为教师开展后续教学提供重要依据,指导教师及时的进行教学内容的动态调整,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在网络学习平台的后台管理模块中,教师可以对每位学生的闯关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这些信息包括:学号、姓名、组别、题号、得分、答案、正确答案以及提交次数。教师通过对每一关的提交次数进行数据分析,提交次数平均值越大则说明该知识点是本课的难点。通过师生一起分析错误原因,从而巩固生成树协议这个难点。并以此为契机,对生成树协议进行知识点的拓展:快速生成树和多实例生成树。

2.灵活的教学评价。评价是反映学生完成工作任务能力和成效的有效手段,是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相比传统的回收纸质实验报告,借助网络学习平台中的电子实验报告填写模块,使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了实验报告的网上提交。教师可以在网络学习平台的后台管理中查看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进行星级评价(最高5颗星),并推荐优秀实验报告到平台首页供全班同学参考、比照。学生课后还可以利用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扫描二维码进入平台,对教师推荐出来的优秀实验报告进行留言或点赞。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使评价结果更及时明了。

[1]王寅龙.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过程、方法及评价要点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6):15-18.

[2]黎加厚.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0):4-5.

[3]钱三波.信息化教学设计让机械基础课堂教学更高效[J].中小学电教(下),2012(9):147-148.

[责任编辑 陈国平]

罗曦曦,女,江苏省苏州丝绸中等专业学校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教学;张志凯,男,江苏省苏州丝绸中等专业学校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教学。

G712

A

1674-7747(2015)36-0070-02

猜你喜欢

实验报告网络设备信息化
网络设备的安装与调试课程思政整体设计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一种基于C# 的网络设备自动化登录工具的研制
实验报告
问卷星在无纸化实验报告中的设计
任务型专业英语口语教学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报告书写综述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