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教育受鄙薄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2015-01-31□张

职教论坛 2015年25期
关键词:技能人才职业

□张 健

中职教育受鄙薄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张健

中等职业教育受到鄙薄是由基础教育质量、职业教育自身和社会观念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要改革基础教育教学体系,克服其应试型教育模式,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摒弃职业教育等于低学历教育的错误观念,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办一流的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和复合型人才,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能力,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和社会美誉度。

职业教育;质量;声誉;对策

在我国,鄙薄中等职业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在许多人的观念中,职业教育是低于普通教育的次等教育,习惯用有色或偏振眼镜观看职业教育,把所谓“差生”问题归咎于职业教育。家长不愿意让孩子上职业学校,认为上职业学校没有面子没前途,或担心孩子上职业学校“学坏”。一些地方和部门重普教轻职教的情况明显[1]。在教育系统内部,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也相当普遍,认为职业学校学生差、教师差、教学水平差,普通教育才是正规的有品质的教育,职业教育被看作是普通教育的陪衬和垫底。这些传统错误观念对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笔者认为,中等职业教育受到鄙薄的原因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除传统思想影响外,应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自身以及社会的教育观人才观价值观等诸方面来全面客观分析,并寻找积极对策。

一、中职教育受鄙薄的原因分析

(一)基础教育的质量问题

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对职业教育社会声誉和教育质量产生很大影响,职业教育的质量问题很大程度上反射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到了初中教育阶段,学生面临教育分流,依据学习成绩,一部分学生升入普通高中,一部分学生则进入中等职业学校。从社会价值取向来看,一所初中学校学生考入重点高中的比例被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水平的主要指标,许多地方和部门实际上也用这个指标来考量初中教育。在这样的价值观引导下,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初中的应试型教育问题[2],中考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的现象相当普遍,特别到了初三,实际已无新的教学内容,教学基本上围绕中考内容进行,学习成为应对考试的反复机械练习做题的应试型学习,其主要特点是以考试为目标,针对考试内容进行的机械化学习,知识以记忆形式演绎,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是学科考试成绩,轻视能力培养和主动发展,阻碍立德树人,扼杀学生创造力,成为造成很多学生厌学和消极人格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成为一些地方初中学校“辍学率”居高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应试教育问题,《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又明确提出了“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的要求[3]。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往往以学习“失败者”无奈进入到职业学校,学习失去目标,缺乏动力,一些学生干脆自暴自弃,丧失学习信心,迷失人生方向,形成所谓“差生”群体。中等职业学校就成为初中学校“差生”的接纳者,导致在职业学校形成“差生”集聚效应,许多在初中学校受到应试压抑的学生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到了职业学校得以释放,给社会造成职业学校管理差乱的错误概念,家长普遍对职业学校产生拒绝心理,自然不愿意将孩子送到这样的人群中去“合流”,尽管许多孩子也是其中一分子也不愿意。因此,初中学校的教学质量问题被它的“下家”职业学校分解和承担而被掩盖,而普通高中挑了“好学生”去,也就有了成为“名校”的可能,而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职业教育却要承担补位和托底而受到歧视。其实,应试教育也有深刻的社会因素,与鄙薄职业教育具有相同的社会根源,两者往往相伴而生,破解应试教育与发展职业教育也是相辅相成的。

(二)职业教育自身质量问题

问题当然还出在职业教育尚缺少衡量质量的机制。职业教育实行就业导向,不是淘汰教育,人人都能就业是职业教育的目标(当然,职业学校已有升学,也提升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形象,这当作另论),如果学生就业出了问题,要么是职业教育供过于求了,要么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出了问题。但在目前技术技能人才高就业率的背景下,仅以就业率并不能真正衡量一所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它掩盖了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问题。因为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即使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有问题,他也能够通过自己的适应性学习和工作岗位实践过程不断提高自己,不像工厂生产的产品,质量不达标,自然成为废品,产品销不出去,工厂就要倒闭。所以,职业学校对此应该有清醒认识,不能被就业率所蒙蔽和陶醉。职业教育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没有应试教育的羁绊,教学改革、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学习空间很大,但同时也极易造成教学缺乏章法和规范,课程教学和技能训练“水分”较多,课程课时可随意“缩水”,考试可随便“放水”,师生教与学动力缺失,缺少教与学的激励机制,顶岗实习往往“放羊”,缺少有效管理机制。因此,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还没有比较显现和刚性、可执行的衡量标准,完全由学校自己把控,反正学生都能毕业,都能就业。这就极容易导致师生教学惰性,教育教学失之于宽、失之于松,教学要求低,教学效率差,随意性大,学生学习负担过轻,技能训练不足,作业量过少,也没有其他的拓展学习任务,加之厌学学生比较集中,加剧了教学的宽松,职业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优秀职业学校与薄弱职业学校的质量差距过大,给人以职业学校普遍质量较差的印象,影响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形象,导致职业教育被鄙薄。

(三)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问题

我国职业教育真正开始发展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后,直至进入新世纪的长达近50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职业教育一直是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基础性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进一步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广泛深入应用于各个领域,一批重点中等专业学校纷纷升格为高职院校,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已占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培养专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构建中高职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校生升学通道正在逐渐畅通,但高等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职校生升学比例仍然很低,中高职衔接的体制机制还很不健全。社会对职校生升学也还有不同观点,认为“这将过分拔高职业教育学历,可能会导致职业学校成为类似普通学校一样的升学教育,从而削弱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失去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这种认为职业教育只能是低学历教育、职校生升学不务正业、只有高中生升学才是正道的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还比较普遍;甚至还有观点认为职校生升学是一条升学捷径,有失公平,应予控制;也有观点认为职业教育不需要学历,提出要“彻底打破职业教育唯学历怪圈”,可见,职校生升学并不被社会普遍认同。这些观念也与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健全直接有关,关键是本科及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高等教育同质化现象还比较严重[4],高等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体系尚没有形成,导致了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社会急需的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匮乏的结构性矛盾[5],少量升学的职校生也走到了学术性教育的老路上去,职校生升学缺乏在技术技能方面继续发展的渠道,中职——专科高职——应用技术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互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还未有效构建,职业教育等同于低学历、低层次教育的观念还很普遍,使得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

(四)社会的教育观人才观价值观问题

社会的教育观人才观价值观也对职业教育不利。首先是教育观。职业教育往往被认为是非主流教育,而是普通教育的陪衬、垫背,这从老百姓的观念、许多励志宣传案例、文学影视作品等中都有反映,在人们眼里,只有 “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才是最正常最完美的成才路径,只有考上高中最终考上大学才是学习的成功,考上本科被看作有出息,受到社会各方面褒奖。即使在教育系统内部,很多人实际上并不了解职业教育,片面地认为,职业教育主要为了就业,进行专业技能教学,培养一般劳动者,没有什么品位,谈不上全面发展,也谈不上人文艺术修养,甚至认为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普通教育才是“高大上”,教学才是真水平,对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模式、教育教学过程、学生就业及职业生涯发展等职业教育特质几乎没有概念,“不好好学就只能上职业学校”成为许多初中教师“激励”学生的励志常用语。在许多人的观念中,职业学校生源差,学校就差,教学没水平,教师也矮中小学教师三分。其次是人才观。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往往并不被认为是人才,高学历仍然被认为是人才的“硬通货”,高端就业的“敲门砖”,机关事业单位招录人员高学历仍然是一条门槛,硕士博士作为基本条件已经非常普遍,技术技能人才由于学历不高而被挡在门外[6]。特别在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技能大师、能工巧匠往往因为学历不符合要求或因政策限制而进不了职业院校任教。在老百姓眼里,只有大学生、硕士博士才有出息,技术技能人才没有什么光彩。这些也导致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受到鄙薄。其三是价值观。这集中反映在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和收入低,技术和技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度和价值被低估,在产业和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提升中的重要作用没有被充分认识,技术技能人才的劳动成果并未体现出应有的价值。

二、提升中职教育社会认可度和吸引力的对策

(一)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职业生涯教育

初中阶段是我国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年龄段,初中结束,学生面临人生旅程的一个重要交叉路口。根据自身学习需求、兴趣条件,学生将选择不同的教育发展路径,其中一半左右学生将进入到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在继续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开始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准备就业或继续深造,谋取职业生涯发展。不过,在初中这样一个关键时期,由于我国初中教育在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的缺失[7],我国的初中学生对未来生涯发展方向往往处于茫然境地,这是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很大一个缺陷。同时,教学评价的主要手段是学科考试,学业优劣的标准是考试分数,这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相当比例的学生自尊受到伤害,缺乏学习动力,产生厌学情绪,失去学习信心。其实,每个学生学习的条件、能力、兴趣、需求是有差距的,这是客观存在的,许多学生不适应或排斥应试型学习导致学业成绩不理想,也有不少学生对某种技能的动手操作性学习具有兴趣和需求。为此,一方面,应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改革方向,通过“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8];另一方面,改革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提供给学生多样化的职业教育体验课程,给予学生生涯发展方向的指导,为学生指明切合自身特点和需求的多样学习选择,也是破解基础教育单一应试型教育难题的必然要求。这也是教育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修订的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2001)中曾明确提出:“初步了解技术和职业生活应是普通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应该成为初等教育直到中等教育头几年课程的必备内容。”然而,我国渗透于基础教育中的职业启蒙教育却非常薄弱,而缺少这些教育,普通教育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培养无疑是不完整的[9]。近年来,美国根据《卡尔·柏金森职业技术教育法案》提出的改革目标,开展了生涯和技术教育(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CTE)课程与学术课程的融合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得益于实验的教学框架所提供的实践共同体环境,学生不仅职业技能和知识学习得到了加强,而且数学等学科成绩也得到显著提高[10]。因此,国家层面应进一步通过顶层设计完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基础教育的职业教育国家课程,加强学科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引导初中教师学习了解职业教育基本情况,推动初中学校与职业学校沟通合作,开展体验式职业教育[11],健全职业生涯教育机制,真正实施因材施教,学生多样化发展,从而引导所有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学习,或培养某些职业兴趣,做好对升学途径和生涯方向的规划和准备,向职业教育方向发展的,不是作为学习失败者,而是以积极主动的阳光心态步入职业教育,开启新的学习进程,让职业教育成为相当一部分学生自愿、自主的选择[12],从而,形成学习的选择机制,破除淘汰体制弊端。

(二)加强职业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要改变目前鄙薄职业教育的状况,提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信心,职业教育除了要在专业结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把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契合度,更应针对职业教育在质量管理上存在的突出机制性缺陷,加强职业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形成保证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监督机制。一是职业学校建立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健全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评价和绩效考核制度,形成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激励机制,切实防止教学松散现象发生,以质量取得社会认可。这就要在学校管理体制上健全机制,建立专门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的机构,使其承担教学检查、质量评价、教育督导的职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二是建立对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社会化评估督导制度,逐步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完善职业教育质量标准,建立完善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和专业技能测试制度,定期开展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评估督导,评估情况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要跟踪评价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发展状况,征集企事业用人单位对所录用毕业生的情况评价,促进职业学校改进教育教学。三是加强德育和文化基础教育,开足开齐各门德育课和文化课,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13],发挥文化课的育人功能,突出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培养,扭转职业教育文化课不重要,技术技能人才文化素质无所谓的错误观念,以高素质强技能的人才培养业绩取得社会认可。

(三)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是本科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特别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由于实践性应用性不明显,转向应用技术型是首当其冲和必由之路,通过顶层设计,使得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应用技术型高校体系,建设一批应用技术大学,培养生产、服务或管理一线岗位的技术、经营、管理应用型人才。应用技术型高校应通过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定位、深化产学融合、校企合作、加强课程体系构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技术技能实训基地建设等途径,加快人才培养体制模式机制的转型,更多承担培养技术、经营、管理等一线应用技术型人才的任务,适应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对这类一线应用型人才提升至本科层次的需要。另外,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正在探索本科技师培养模式,培养本科层次技师资格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笔者认为,提倡“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导向是完全正确的,这是指在社会公平机制上,破除以学历为人才的唯一衡量标准,但并不是说职业教育不要学历,职业教育只能或只要低学历,这也是对职业教育的误解和偏见。通过部分本科高等学校转向应用技术型,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体制,拓展职业学校学生升学通道,完善中职、专科高职、应用本科、专业硕士、专业博士衔接的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化培养体系,仍然是要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实现学历和职业资格的双提升,实现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既合理定位、发挥作用,又协调发展、互相衔接的格局,适应“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改变职业教育只要和等于低学历教育的错误认识。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提升的要求,也是人自身素质发展需求。

(四)加强社会引导

职业教育受到鄙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对职业教育了解不够,缺乏理解,总认为职业教育档次低,次于普通教育,为此,有必要给予澄清。首先,职业学校课程教学须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反映了产业的技术应用和岗位工作职责,专业教学和技术技能随着产业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升级,教学内容具有切合实际应用的技术含量和时代先进性,实行实践导向、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完全改变了原来初中学科应试教学方式,加上丰富的学生活动,让学生学得主动和有趣,性情也变得愉快和阳光向上。其次,职业学校的教师已经不限于普通学校教师教育教学和教科研的工作任务[14],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包括实训流程设计、各类与产业实际应用同步的机器设备配置及操作使用)、产学研工作、技能提升、企业经历、新技术学习等更是普通学校教师不能企及的,专业教学和技术技能教学与普通学校的学科知识的课堂教学其实是两码事,而针对职业学校差异程度巨大的学生群体及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传统课堂教学的方法也是不可能奏效的。那种认为职业教育档次低没水平是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要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李克强总理也强调要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持比较充分就业提供支撑,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对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组织开展执法检查,张德江委员长亲任组长,强调指出要全面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事业加快发展。近期,央视联播电视片《大国工匠》,也充分说明技术技能人才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职业教育同样精彩和卓越。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要切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劳动报酬,真正体现技术技能人才的劳动价值,从而真正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形象。

去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颁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部署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最近,国务院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作为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口,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制造业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与复合型人才,被提上《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支撑与保障[15]。因此,职业教育作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类教育,必然大有可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的中国职业教育已见端倪。这需要加快推进各类教育的改革,包括改革基础教育教学体系,开设职业体验课程,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沟通与衔接,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构建学生多样化成才通道,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美誉度。

[1][6]教育部关于印发张德江委员长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的执法检查报告和刘延东副总理出席专题询问时的讲话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07/s7055/ 201508/t20150812_199685.htm l.

[2]冯建军.应试教育还在消磨孩子的个性[N].中国教育报,2015-4-21.

[3][8]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8/201409/174543.html.

[4]王继国.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现实依据[J].职教通讯,2014(34):15-18.

[5]张祺午.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政府思路与政策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5(12):11-16.

[7][9][12]关晶,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2(7):5-9.

[10]美国探讨实现CTE课程与学术课程的整合[J].职业技术教育,2015(4):6-7.

[11]陈鹏.职业启蒙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之根[N].中国教育报,2015-6-25.

[13]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 moe.edu.cn/srcsite/A07/moe_953/moe_958/2015 08/t20150817_200583.html.

[14]庄西真.职业学校的教与学[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85-86.

[15]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EB/ 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 19/content_9784.htm.

责任编辑刘扬军

张健(1960-),男,江苏苏州人,常州市教育局副调研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及管理。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区域中等职业教育非货币收益实证研究——以江苏为例”(编号:2013SJB880030),主持人:李德方。

G710

A

1001-7518(2015)25-0080-05

猜你喜欢

技能人才职业
人才云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劳动技能up up!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