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四重维度

2015-01-31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红色价值观

曾 杰

(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广大人民群众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过程中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者的统一。红色文化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新中国建立后得以传承、丰富和发展。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正确理解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基本内容,是有效开展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前提,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应该是理想信念维度、政治认同维度、价值引导维度、道德规范维度四者有机的统一。

一、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理想信念之维

红色文化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展创新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红色文化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形态,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文化主要体现为井冈山红色文化、长征红色文化、延安红色文化、西柏坡红色文化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红色文化超越革命主题,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和时代主题有了新发展,表现为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但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高追求。在革命战争年代,正是依靠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的不懈追求,无数革命先辈在异常艰难的环境中从未退缩,在面对异常险恶的敌人时从未妥协,在革命中抛头颅,洒热血,最终为自己的理想和信仰献出生命而不悔;正是因为无数共产党人对自己理想信念的坚守,中国共产党才能最终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带领全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创造了永垂史册的伟大业绩。邓小平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1]在社会主义建设年代,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理想和追求表现为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数优秀的共产党人在崇高精神追求的指引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有生力量,唱响了时代的最强音,用青春和生命谱写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华彩篇章。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红色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石。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首先就是理想信念教育。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和思想观念的变化,我国开始了社会的全面转型。进入新世纪,改革发展进入改革攻坚新阶段,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结构性紧张进一步加剧,这一时期无论就其所面临的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矛盾,还是就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言,都需要有坚定的信仰支撑。当代大学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国家繁荣、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使命,必须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而当前,尽管大学生的整体思想状况良好,但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现实政治生态环境的弱化、多元文化的冲击,少部分大学生功利主义倾向严重,重利益轻理想、重享受轻贡献,精神世界荒芜。充分挖掘红色文化中的理想信念教育资源,就必须引导当代大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树立起个人理想,并且有机地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有效地使个人理想服务和服从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使广大大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二、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政治认同之维

红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贯穿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坚力量”的历史发展主线,揭示了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必然性,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认同、社会主义制度认同和中国共产党合法执政地位认同的重要资源。近代以来,中国遭受西方列强的欺凌,国家主权和领土遭到破坏,由独立的主权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探索国家出路的过程中,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未能挽救中国,国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然没有改变,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指导思想下,在新的阶级领导下,中国革命的面貌开始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采取了其他阶级没有采取、也不可能采取的群众路线的革命方法。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的国情特点,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从井冈山红色文化、长征红色文化、延安红色文化到西柏坡红色文化,蕴含着培养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丰富资源,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新中国成立后,红色文化进一步传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继续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探寻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新道路,在与中国建设实际的结合过程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红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印证: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利用红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政治认同教育,必须培养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这种认同有助于现有政治体系、制度、政党得到合法性地承认,有助于社会政治生态的稳定。现阶段,当代大学生一方面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对国家发展充满信心;另一方面由于全球化浪潮下各种思想的碰撞,西方国家对我国大学生进行政治性基因的改造、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现一些社会发展不平衡、个别党员的腐败等原因导致部分大学生的政治心态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失衡和偏颇,政治情感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疏离,政治认同发生障碍,政治认同出现迷惑。红色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认同基础,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的教育,必须使大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是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从而在此基础上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三、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价值引导之维

红色文化诞生于社会缺乏公平、正义,人民权益受到严重侵害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便以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己任,从诞生之日起就表现出为民奋斗的精神,在发展过程中把“为人民服务”做为自己的根本价值取向。在历史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赢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就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结合中国国情特点,制定出符合中国广大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的革命指明正确的方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巨大成就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宗旨,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做为中国共产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就是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人民利益的过程。无论是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红色文化、长征红色文化、延安红色文化、西柏坡红色文化,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传承红色文化中涌现出的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其最本质的价值追求都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红色文化蕴含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根基,也是红色文化自身宝贵价值的重要挖掘,也是红色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魅力所在。

红色文化蕴含的价值引导功能要求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时,要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红色文化的传承有机结合起来。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易受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的冲击和影响,“找工作看‘钱途’”、“毕业就嫁人,要嫁就嫁有钱人”、“有钱就是任性”、“神马都是浮云”等校园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困惑与价值迷茫。党的十八大首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而“价值观和文化的关系表明,价值观建设必须立足于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提供优秀的文化产品和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基本前提。”[3]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一方面红色文化内涵深刻,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容上的一致性,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珍贵资源,可以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正确导向;另一方面,红色文化载体形式多样,如文物、遗址、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等,红色文化的形象性、趣味性可以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帮助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

四、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道德规范之维

道德是文化的核心,道德内涵是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不同的社会文化蕴含着不同的道德规范。马克思指出:“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对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4]与资本主义立足于个人利益的道德要求不同,社会主义道德立足于集体主义,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建立新型的人与人平等的关系,这种新型的人与人平等关系不是基督教所言的“依赖于上帝的创造物”,而是平等的同志式关系,是对人生命的尊重,是对人权利平等的追求,它要求人们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爱护;在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强调人不能脱离社会存在、发展,人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是有机统一的,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在自由的联合体中才能实现,因而它要求人要以奉献社会为己任,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在社会价值的实现中真正创造人生价值。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体现,红色文化蕴含着社会主义道德的规范,在红色文化形成和发展中涌现的先进人物都是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先进典范。红色文化产生时期,涌现出了在绞刑台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的李大钊;涌现出了严辞拒绝国民党的劝降,在狱中最艰苦的环境下写下《可爱的中国》,最后实践自己“努力到死,奋斗到死”誓言的方志敏;涌现了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期间献出宝贵生命的48000余名烈士;涌现了在红军长征期间,全心救治遵义当地老百姓而后被敌人杀害的红军卫生员龙思泉和为照顾三位受伤同志而牺牲的红军班长等。红色文化传承时期,无数优秀共产党员秉承红色文化的优良传统,开创了壮志换新天的新时代,涌现了一生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雷锋;涌现了亲民爱民、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焦裕禄;涌现了勤勤恳恳,鞠躬尽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心间的牛玉儒;涌现了主动返乡、扎根农村、一心为民的老县长高德荣等等。他们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的道德情怀,彰显了崇高的道德境界。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规范价值,必须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观教育。当代大学生都是“90后”,成长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急剧变革、信息爆炸发展的时期,其自信、独立、视野开阔等优秀特征引人称赞的同时,一些人自我意识较强、“我”字当先、重个人利益忽视集体利益、社会责任感淡漠等负面特征逐渐突显,部分高校大学生出现一些道德失范的现象。利用红色文化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培育,首先要重视红色文化中榜样的力量,充实、丰满革命先烈、志士形象,通过塑造有血有肉的人提升榜样的人格魅力,避免把英雄神化;其次,红色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在道德追求的维度上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观教育时,要注重把红色文化教育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与西方文化不同,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文化,它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蕴含着厚重的道德追求,主张通过对道德的追求实现人自身的内在超越。红色文化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合理吸收的基础上促进两者的结合,可以引导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道德观的认同和内化。

[1]邓小平文选(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0.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5.

[3]袁贵仁.关于价值与文化问题[J].河北学刊,2005.(1):8.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4.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红色价值观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我的价值观
红色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