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淫羊藿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5-01-25王可可龚其海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19期
关键词:淫羊藿苷黄酮

王可可 龚其海

遵义医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

淫羊藿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王可可1龚其海2

遵义医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

淫羊藿为小檗科淫羊藿属植物,普遍分布于我国大陆的贵州、四川、辽宁、江西、陕西、湖南、湖北等地。具有阻止骨质疏松、调节雄性发育、调节免疫、抗氧化、延缓衰老、抗肿瘤、抗肝毒素及舒张血管作用。为进一步探讨淫羊藿防治多种疾病的作用,笔者结合国内外文献,从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面进行综述。

淫羊藿;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淫羊藿(EpimediumbrevicornuMaxim)别名仙灵脾、千两金、放杖草等,为小檗科淫羊藿属植物,普遍分布于我国贵州、四川、辽宁、江西、陕西、湖南、湖北等地。淫羊藿最早记载见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其应用历史悠久,据记载,淫羊藿的主要功效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等[1]。现代研究表明,淫羊藿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乳房肿块、高血压等疾病,还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防治神经性疾病等作用。因此,近年来淫羊藿的应用开发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2]。淫羊藿种类很多,《中国植物志》中列出的淫羊藿属植物就有40多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贵州省中药材质量标准》列出了8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淫羊藿种类,分别是巫山淫羊藿(E.wushanenseT.S.Ying)、心叶淫羊藿(E.BrevicornuMaxim)、朝鲜淫羊藿(E.koreanumNakai)、箭叶淫羊藿((E.sagittatum(Sieb.et Zucc.) Maxim)、粗毛淫羊藿(E.AcuminatumFranch)、柔毛淫羊藿(E.pubescensMaxim)、黔岭淫羊藿(E.LeptorrhizumStearn)及天平山淫羊藿(E.myrianthumStearn)[3]。为进一步探讨淫羊藿防治多种疾病的功效,笔者主要从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面进行综述。

1 化学成分

1.1 黄酮类主要活性成分 有研究表明, 淫羊藿的主要有效成分是8位具有异戊烯基的黄酮类化合物[4,5]。其代表性成分为淫羊藿苷,是一类以异戊烯基、羟基、烃氧基及甲氧基等为取代基的2-苯基色原酮衍生化合物。此外还有查耳酮、 黄烷酮和具异戊烯基取代的黄酮醇类。在2010版的《中国药典》中, 规定淫羊藿苷为淫羊藿药材质量评价的指标。现从主要药用品种中分离出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如下:

朝鲜淫羊藿:粗毛淫羊藿苷(acuminato -side)、3,5,7-三羟基-4-甲氧基-8-异戊烯基黄酮-3-O-L-鼠李吡喃糖基-(1→2)-α-鼠李吡喃糖苷、2″-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Ⅱ( 2″-O-rhamnosyl icariside-Ⅱ)、脱水淫羊藿素(anhydroicaritin)、宝藿苷-Ⅰ(icariside-Ⅰ)、淫羊藿次苷-Ⅱ(icariside-Ⅱ)、2-(对-羟基苯氧)-5,7-二羟基-6-异戊烯基色酮(2-(p-hydroxyphenoxy)-5,7-dihydroxy-6-prenylchromone)、astragalin、宝藿苷-Ⅱ(icariside-Ⅱ)、2″-鼠李糖基大花淫羊藿苷 A(2″-rhamnosylicarisoside A)、去甲银杏双黄酮(bilobetin)、朝藿苷A(caohuoside A)、朝藿苷B(caohuoside B)、朝藿苷 C(caohuoside C)、朝藿苷D(caohuoside D)、朝藿苷E(caohuoside E)、朝藿苷 F(caohuoside F)、去甲脱水淫羊藿素(desmethylanhydroicaritin)、朝藿定A(淫羊藿定A)(epimedin A)、朝藿定B(淫羊藿定B)(epimedin B)、朝藿定C(淫羊藿定C)(epimedin C)、朝藿定K(淫羊藿定K)(epimedin K)、朝藿苷乙(korepimedoside B)、朝藿素A(epimedokoreanin A)、朝藿素B(epimedokoreanin B)、朝藿素C(epimedokoreanin C)、朝藿素 D(epimedokoreanin D)、朝鲜淫羊藿苷(epimedoside)、epimedokoreanoside-Ⅰ、淫羊藿新苷A(epimedoside A)、淫羊藿新苷C(epimedoside C)、银杏双黄酮(ginkgetin)、hexandraside D、hexandraside E、epimedokoreanoside-Ⅱ (epimedokoreanoside C)、金丝桃苷(hyperoside)、淫羊藿苷(icariin)、淫羊藿次苷-Ⅰ(icariside-Ⅰ)、大花淫羊藿苷F(fikarisoside F)、异银杏双黄酮(isoginkgetin)、朝藿苷甲(repimedoside A)、朝藿苷丙(repimedoside C)、槲皮素(quercetin)、箭叶淫羊藿苷A(sagittatoside A)、箭叶淫羊藿苷B(sagittatoside B)、trifolin及β-anhydrocicaritin等。

箭叶淫羊藿:6-去氧甲基-7-甲基茵陈色原酮(6-demethoxy-7-methylcapillarisin)、脱水淫羊藿苷元-3-O-鼠李糖苷(anhydroicaritin-3-O-rhamnoside)、芹菜素7, 4-二甲醚(apigenin7, 4-dinethylether)、6-去氧甲基-4′甲基-8-异戊烯基茵陈色原酮(6-demethoxy-4′methyl-8-isopentenylcapillar isin)、芹菜苷元(apigenin)、柯厄醇(chrysoeriol)、6-脱甲基-7-异戊烯基茵陈色原酮(6-demethoxy-7-isopentenylcapillarisin)、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新苷A、淫羊藿新苷B(epimedoside B)、箭叶淫羊藿素G(yinyanghuo G)、淫羊藿新苷C、淫羊藿新苷D(epimedoside D)、淫羊藿新苷E(epimedoside E)、箭叶淫羊藿素 E(yinyanghuo E)、金丝桃苷、淫羊藿苷元-3-O-α-鼠李糖苷(icariin-3-O-α-rhamnoside)、淫羊藿次苷-Ⅰ、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山奈酚(kaempferol)、木樨草素(luteolin)、新淫羊藿苷(neoicariin)、槲皮素、quercetin 3-O-glucoside、sagittatin A、sagittatin B、箭叶淫羊藿苷A、箭叶淫羊藿素 A(yinyanghuo A)、箭叶淫羊藿苷B、箭叶淫羊藿素B(yinyanghuo B)、箭叶淫羊藿素C(yinyanghuo C)、箭叶淫羊藿苷C(sagittatoside C)、箭叶素(sagittin)、箭叶淫羊藿素F(yinyanghuo F)、箭叶淫羊藿素D(yinyanghuo D)及箭叶淫羊藿素H(yinyanghuo H)等。

巫山淫羊藿:2″-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Ⅱ、脱水淫羊藿素anhydroicaritin、icariside、宝藿苷-Ⅰ、淫羊藿次苷-Ⅱ、宝藿苷-Ⅱ、宝藿苷-Ⅵ(icariside-Ⅵ)、去甲脱水淫羊藿素、8-Prenylkaempferol-4′-methylether-3-[xylosyl(1→4)rhamnoside]-7-glucoside、二叶淫羊藿苷 A(diphylloside A)、二叶淫羊藿苷 B(diphylloside B)、大花淫羊藿苷C(ikarisoside C)、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新苷A、淫羊藿新苷C、金丝桃苷、巫藿苷A、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Ⅰ、淫羊藿素(icaritin)、大花淫羊藿苷F、槲皮素、quercetin 3-rhamnoside/quercitrin、柔藿苷(rouhuoside)、箭叶淫羊藿苷B、巫山淫羊藿苷A(wanepimedoside A)及巫藿苷(wushamicar iin)等。

心叶淫羊藿:1-羟基-3,4,5-三甲氧基双苯吡酮(1-hydroxy-3,4,5-trimethoxy xanthone)、2″-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Ⅱ、5, 4′-二羟基黄酮-7-O-a-L-鼠李糖苷、脱水淫羊藿苷元-3-O-鼠李糖苷、3, 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宝藿苷-Ⅰ、宝藿苷-Ⅱ、淫羊藿次苷-Ⅱ、大花淫羊藿苷A(ikarisoside A)、宝藿苷-Ⅵ、心叶淫羊藿素(brevicomin)、新黄酮苷(breviflavone B)、朝藿苷B、朝藿苷C、5, 7, 4′-三羟基-8, 3′-二异戊烯基黄酮、去甲脱水淫羊藿素、大花淫羊藿苷C(ikarisoside C)、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新苷A、淫羊藿新苷B、淫羊藿新苷C、淫羊藿苷C、淫羊藿新苷D、淫羊藿新苷E、hexandraside E、金丝桃苷、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Ⅰ、淫羊藿素、icaritin-3-O-D-rhamnoside、大花淫羊藿苷F、山奈苷(kaempferitrin)、robinetin 3, 7, 3′, 4′, 5′五羟基黄酮、箭叶淫羊藿苷A、箭叶淫羊藿苷B、苜蓿素(tricin)、巫山淫羊藿苷A、1,3,5,8-四羟基双苯吡酮(1,3 5,8-tetrahydroxy xanthone)及β-anhydrocicaritin等。

柔毛淫羊藿:宝藿苷-Ⅰ、宝藿苷-Ⅵ、淫羊藿新苷C、金丝桃苷、淫羊藿次苷-Ⅰ及柔藿苷等。

粗毛淫羊藿:2″-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Ⅱ、2″-鼠李糖基大花淫羊藿苷A、粗毛淫羊藿素(acuminatin)、粗毛淫羊藿苷(acuminatoside)、大花淫羊藿苷A、粗藿苷(cuhuoside)、大花淫羊藿苷C(ikarisoside C)、二叶淫羊藿苷B(diphylloside B)、朝藿定C、淫羊藿新苷A、大花淫羊藿苷B及quercetin 3-rhamnoside/quercitrin等。

黔岭淫羊藿:2″-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Ⅱ、宝藿苷-Ⅱ、淫羊藿新苷C、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Ⅰ及箭叶淫羊藿苷A等。

按照我国药典淫羊藿药材质量标准规定,淫羊藿苷含量应大于0.50%。但是淫羊藿苷并非是淫羊藿大多数资源品种中含量最多的成分,在心叶淫羊藿中, 含量最高的黄酮类成分是朝藿定B,而在柔毛淫羊藿和巫山淫羊藿等种类中, 含量最高的黄酮类成分是朝藿定C[6]。宝藿苷I具有抗肿瘤作用,它是淫羊藿苷的次级代谢产物[7-8]。宝藿苷I及淫羊藿苷在《中国药典》中被列为炙淫羊藿含量测定的指标成分。

淫羊藿苷的含量在某些资源类的淫羊藿药材中并不能达到药典的标准,故淫羊藿苷含量达标是否可以作为判定淫羊藿药材质量的标准依然是研究中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有学者认为,把淫羊藿的质量控制标准定为“淫羊藿苷含量不得少于0.50%”不太恰当,因此提议将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 4种淫羊藿特有的8-异戊烯基黄酮醇糖苷作为药材质量控制标准[9,10]。这样的确比单独以淫羊藿苷含量作为淫羊藿药材质量控制标准恰当,但是检测时稍显困难,或许这是《中国药典》至今未采纳其作为淫羊藿药材质量控制标准的原因。

1.2 其他活性成分 淫羊藿除了主要含黄酮类化合物外,其化学成分还包括酚苷类、多糖类、微量元素、有机酸、肌醇、紫罗酮类、挥发油及苯乙醇苷类等。

2 药理作用

2.1 免疫系统

2.1.1 对免疫器官的影响 胸腺是调节免疫功能的重要器官,淫羊藿多糖(EPS)通过促进胸腺成熟细胞释放而对胸腺有免疫激活作用,可致小鼠胸腺缩小,促使白介素-2合成增多,以达到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目的[11]。淫羊藿苷可促进小鼠白细胞介素-2的mRNA、白细胞介素-3的mRNA以及白细胞介素-6的mRNA的表达,从而协同PHA诱导扁桃体单个核细胞产生IL-2、IL-3和IL-6[12],淫羊藿黄酮类化合物可促进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系统应答反应[13]。淫羊藿总黄酮、淫羊藿黄酮甙及EPS对机体都有双向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2.1.2 对免疫细胞的影响 淫羊藿苷和EPS可以显著增强机体中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使吞噬功能损伤小鼠的巨噬细胞恢复吞噬功能[14],提高T细胞活性、通过增加3H-TdR掺入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提高抗体生成水平。淫羊藿苷和EPS还促进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产生[15],提高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且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16]。EPS可促进T淋巴细胞亚群的产生;但是淫羊藿苷可以减少T淋巴细胞亚群的产生,从而增强体液免疫,提示淫羊藿对机体免疫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

2.1.3 对免疫因子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免疫应答中,EPS可诱导生成干扰素,促使白细胞介素合成增多[17]。

2.2 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淫羊藿是传统的补肾壮阳类中药。淫羊藿苷具有雄、雌性激素样作用,能提高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水平,明显促进性激素分泌,提高性机能,能促进一氧化氮和环磷酸腺苷的生成,导致阴茎海绵体平滑肌松弛,起到改善勃起功能的作用[18],淫羊藿可刺激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提高睾酮水平,增加大鼠的附睾及精囊腺重量,淫羊藿总黄酮还可直接刺激雌二醇、促进皮质酮的分泌及促进黄体生成素产生,表明淫羊藿对雄性生殖系统有增强作用[19]。

2.3 对核酸代谢的影响 淫羊藿可使“阳虚”模型小鼠DNA合成率明显上升,维持小鼠体重水平,使小鼠耐寒能力提高,死亡率降低。体外实验中,EPS可促进骨髓细胞增殖和DNA合成[20]。

2.4 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影响 淫羊藿具有强心作用。淫羊藿总黄酮能调节心脏血、氧平衡,提高心肌细胞存活率,减少心脏负荷,改善心脏微循环,维持组织正常代谢,使血液免于淤积,起到抗心肌缺血的作用[21]。淫羊藿通过促进γ-氨基丁酸的表达,提高受体亲和力,使γ-氨基丁酸和γ-氨基丁酸受体相结合,抑制中枢交感心血管系统紧张,淫羊藿还使血浆内皮素含量降低,从而促使血压下降[22]。同时,淫羊藿还可上调iNOS 蛋白表达,提高NO的合成水平,从而预防心肌梗死[23]。

淫羊藿总黄酮可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离子内流而扩张血管,舒缓血管平滑肌,使脑血管阻力降低,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供氧及脑供血平衡[24]。淫羊藿还可使细胞黏附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明显减少,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抗血管氧化,刺激内皮细胞增殖,促进血管新生,进而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除此之外还能改善大鼠的心脏收缩功能,通过抑制血浆TNF-α、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磷酸二酯酶5 抑制剂等作用治疗心力衰竭[25]。

2.5 延缓衰老 衰老是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发的必然过程,它是不可逆不可违背的自然现象,目前的科学研究只能探讨如何延缓衰老。有研究表明,淫羊藿对机体衰老的延缓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淫羊藿能延缓衰老动物下丘脑神经递质的变化,能使老龄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提高,抑制老龄小鼠的胆碱脂酶的活性[26],表明淫羊藿能通过提高机体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稳定机体内环境,从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②淫羊藿总黄酮能显著促进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增殖,提高免疫系统功能,明显提高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消除机体代谢中产生的有害物质、清除自由基,起到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而且淫羊藿还可通过降低血清及肝组织中过氧化脂质的含量和心肌脂褐质的含量来延缓衰老。③淫羊藿能明显提高衰老状态下淋巴细胞中p65磷酸化蛋白的表达, 其机制是通过提高NF-κB的活性和诱导P65高表达来抑制淋巴细胞过度凋亡,延缓免疫衰老[27]。④淫羊藿还可通过抗线粒体DNA 氧化损伤起到抗衰老作用[28]。⑤淫羊藿还可能分别通过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和促进抗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达到抗炎性延缓衰老的目的。

2.6 抗抑郁 淫羊藿总黄酮能下调脑内β-肾上腺素能受体水平,从而起到抗抑郁的作用,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的药理机制相同[29]。淫羊藿通过抑制脑内单胺氧化酶活性来达到抗抑郁的目的。淫羊藿还可通过调节突触后单胺类神经递质受体敏感性,减弱自由基对神经组织损伤程度而改善抑郁绝望行为,从而起到抗抑郁的作用[30]。

2.7 对骨骼系统的影响 淫羊藿具有强筋健骨的功效,可通过增加股骨骨钙含量、骨小梁数量及骨皮质厚度,对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所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淫羊藿总黄酮可以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的产生,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骨吸收小于骨形成,加速矿化结节形成[31]。淫羊藿总黄酮可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减少破骨细胞数目,减弱破骨细胞吸收功能,使破骨细胞加速凋亡[32]。

2.8 抑菌、抗炎、抗病毒 淫羊藿对新城疫病毒[33]、肺炎双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黑曲霉、流感嗜血杆菌、奈氏卡他球菌、脊髓灰质炎病毒及其他肠道病毒等均有很明显的抑制作用[34]。

2.9 抗肿瘤 淫羊藿苷能够促进肿瘤细胞早期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黏附、移动和侵袭,使肿瘤组织坏死[35]。同时,淫羊藿苷还能降低肿瘤相关基因c-myc、bcl-2的蛋白表达。淫羊藿次苷Ⅱ有较强的降癌功效,能显著抑制人鼻咽癌KBHL-60细胞、人白血病K562细胞及人鼻咽癌KB细胞的活性,抑制率分别为89.7%,78.2%和59.6%[36]。此外,淫羊藿苷、木犀草素、朝藿素和宝藿苷Ⅰ还能抑制人肝癌细胞株和人乳腺癌细胞株的增殖[37]。

3 结语

淫羊藿化学成分复杂,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较丰富。淫羊藿及其所含成分具有丰富的药理作用,但目前对淫羊藿及其提取物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我国是世界淫羊藿属植物的分布中心,如果能利用这一特点优势,继续对其药理活性进行深入研究,更好地开发利用其药用资源,将会进一步彰显淫羊藿的药用价值,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

[1]State Pharmacopoeia Commission.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S].Beijing:2010 ed. Vol. I, 2010:155, 306.

[2]裴利宽,郭宝林.近10年淫羊藿药材及饮片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 (6):466-471.

[3]郭宝林,肖培根.中药淫羊藿主要种类评述.中国中药杂志[J].2003,28:303-306.

[4]韩冰,沈彤,鞠建华,等.淫羊藿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概况[J].现代药物与临床, 2003, 18(4):151-153.

[5]狄凯军,章静波.国内外淫羊藿苷药理作用研究要览[J].自然杂志,2003,25(4):191-196.

[6]韩笋,谢媛媛,王义明,等.淫羊藿属主要资源种类的化学品质比较研究[J].药学学报,2012,47(4):502-507.

[7]Ya-Ping Zhang,Wen Xu,Na Li,et al.LC-MS-MS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Icariin and Its Active Metabolite Icariside II in Human Plasma[J].Chromatographia, 2008, 68(3-4):245-250.

[8]Hwa Jung Choi,Jae-Soon Eun,Dae Keun Kim,et al.Icariside II from Epimedium koreanum inhibits 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 in human osteosarcoma cells[J].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2008, 579:58-65.

[9]Zhang H F, Yang T S, Li Z Z, et al. Simultaneous extraction of epimedin A, B, C and icariin from Herba Epimedii by ultrasonic technique.[J].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 2008, 15(4):376-385.

[10]张华峰,杨晓华.淫羊藿药材质量控制的问题与对策[J].中草药,2009,40(1) : 160-163.

[11]王静,李建平,张跃文,等.淫羊藿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09,18(8):60-61.

[12] 储岳峰,颜新敏,李祥瑞,等.半定量RT-PCR测定中药成分对小鼠脾T细胞IL-2 mRNA水平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5,38(9):1911-1916.

[13] 孙奕,王景明,骆永珍.淫羊藿总黄酮促进免疫功能低下小鼠IL-2和NK活性的实验研究[J].中草药,2002,33(7):635-637.

[14]毕可红,张玉昆,葛林阜,等.淫羊藿甙对受照小鼠免疫与造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辐射卫生, 2001,10(2):104-104.

[15]郭宝林,罗崇念,肖培根.淫羊藿多糖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1998,23(7): 436-437.

[16]肖幸丰,王志强,楼宜嘉.淫羊藿苷伍用三七总皂苷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J].中草药,2006,37(6):888-891.

[17]刘铁汉,王毅,王本祥,等.淫羊藿苷的肠菌代谢研究Ⅰ.肠内细菌对淫羊藿苷的代谢转化[J].中草药,2000,31(11):834-837.

[18]辛钟成,郭应禄,Tom F Lue,等.新的磷酸二酯酶Ⅴ型抑制剂-淫羊藿苷对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理药效及作用机理研究[Z].国家科技成果.

[19]佘白蓉,秦达念,王晟,等.淫羊藿总黄酮对雄性大鼠生殖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国男科学杂志, 2003, 17(5):294-296.

[20]刘副春,丁光霞,李菊仙.淫羊藿甙3H-对胸腺嘧啶核苷参入骨髓细胞DNA的影响(体外)[J].中国中药杂志,1987,2:47-49.

[21]王英军,孙英莲,唐炜,等.淫羊藿总苷对实验动物心血管系统的影响[J].中草药,2007,38(1):97-99.

[22]付立波,夏映红,于丽,等.淫羊藿总黄酮对大鼠动脉血压影响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7,23(1):115-116.

[23]HB X,ZQ H.Icariin enhances endothelial nitric-oxide synthase expression on human endothelial cells in vitro[J]. Vascul Pharmacol,2007,47(1):18-24.

[24]王敏,刘崇铭,张宝凤.淫羊藿苷对血管平滑肌的作用[J].沈阳药学院学报,1993,(3):185.

[25]蔡辉,陈向民,赵凌杰,等.淫羊藿总黄酮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通路的影响[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3):281-285.

[26]孟宪丽,曾南,张艺,等.淫羊藿有效成分对老龄雄性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他脑功能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6,21(11):683-685.

[27] 刘小雨,沈自尹,吴斌,等.衰老大鼠淋巴细胞磷酸化p65,IκBα,IκBε表达特点及淫羊藿总黄酮的干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2008,33(1):73-76.

[28]王学美,富宏,刘庚信.淫羊藿、枸杞子对老年大鼠线粒体DNA缺失、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和ATP合成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4:68-71.

[29]Lopez M L.Low frequency stimulation modifies receptor binding in rat brain.[J]. Epilepsy Research, 2004, 59:95-105.

[30]钟海波,潘颖,孔令东.淫羊藿提取物抗抑郁作用研究[J].中草药,2005,36(10):1506-1510.

[31]李勇,季晖,李萍,等.淫羊藿总黄酮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影响[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2,33(1):48-50.

[32]张立娟,雷涛,张秀珍.淫羊藿甙对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 2008,29(1):30-33.

[33]任宇皓,胡元亮,刘家国,等.黄芪多糖、淫羊藿多糖和淫羊藿总黄酮对新城疫病毒感染细胞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1,24(2):102-57.

[34]严赞开,邱虎.淫羊藿苷的抑菌试验[J].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5, (4):65-67,80.

[35]康光忠,罗晓婷,范启兰,等.淫羊藿甙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4,24(4):453-455.

[36]林新,李文魁,罗崇念,等.淫羊藿次苷Ⅱ对三种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97,11(3):183-185.

[37]王婷,张金超,陈瑶,等.6种淫羊藿黄酮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的比较[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8):715-7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60498)。

王可可(1988-),女,汉族,遵义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神经药理学。

龚其海(1976-)男 ,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神经药理学。

R284

A

1007-8517(2015)19-0016-04

2015.06.18)

猜你喜欢

淫羊藿苷黄酮
不同基原淫羊藿补肾壮阳相关药效学比较研究
宝藿苷Ⅰ对MPP+诱导SH-SY5Y细胞损伤保护作用
淫羊藿“寒”“温”药性古今差异的文献考证
桑黄黄酮的研究进展
箭叶淫羊藿文献综述
新型双相酶水解体系制备宝藿苷I
HPLC法同时测定固本补肾口服液中3种黄酮
MIPs-HPLC法同时测定覆盆子中4种黄酮
DAD-HPLC法同时测定龙须藤总黄酮中5种多甲氧基黄酮
双藿苷A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