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淫羊藿“寒”“温”药性古今差异的文献考证

2021-04-07王晴华国栋杨文华朱宝琛王莹雷珍珍梁艳张莎莎薛春苗

环球中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神农本草经药性药典

王晴 华国栋 杨文华 朱宝琛 王莹 雷珍珍 梁艳 张莎莎 薛春苗

中药淫羊藿(EpimediumLinn.)的药材来源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箭叶淫羊藿、柔毛淫羊藿、朝鲜淫羊藿、巫山淫羊藿的干燥叶。自2010年版《中国药典》起将小檗科植物巫山淫羊藿的干燥叶作为巫山淫羊藿单列。目前对淫羊藿功效的认识较为统一,普遍认为它是典型的补阳药,多用其补肾阳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淫羊藿具有明显的壮阳作用,能够提高精子质量及精子数目[1]。对于男性精子数目过少或精子活力不足引起的不育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2]。《神农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等多部本草古籍记载:“服此使人好为阴阳。西川北部有淫羊,一日百遍合,盖食藿所致,故名淫羊藿。”另外淫羊藿祛风湿、强筋骨的作用也比较明显,常出现在治疗骨质疏松、骨关节退化引起的腰腿疼痛的处方中[3-4]。《日华子本草》将淫羊藿记载为“弃杖草”就与这一功效有关。

1 淫羊藿寒温药性之争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临床用药的重要指导,明确中药的四气特点,可以保证中药的合理使用。2015版《中国药典》记载淫羊藿和巫山淫羊藿的药性均为“辛、甘,温”,功效与主治均为“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肾阳虚衰,阳痿遗精,筋骨痿软,风湿痹痛,麻木拘挛”。而始载淫羊藿的《神农本草经》对其药性的描述为:“味辛,寒。主阳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

所以,目前对淫羊藿药性中四气的认识还不是很统一,出现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是“寒性”,一种是“温性”。这将对临床医生处方造成很大的干扰。作者针对这一问题,对现代及古代文献中淫羊藿药性的描述进行梳理归纳,以期为医生对淫羊藿药性的认识提供帮助。

2 古今不同文献对淫羊藿药性记载

2.1 建国后本草对淫羊藿药性的记载

通过收集整理《中国药典》、“地方中药质量标准”、《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等现代本草对淫羊藿药性的记载,并进行归纳总结。

2.1.1 《中国药典》对淫羊藿药性的描述 收集1963年~2015年各版《中国药典》对淫羊藿药性的描述,发现自1963年开始收录淫羊藿以来,各版本对淫羊藿药性均记载为“温”性。具体情况见表1所示。

表1 各版《中国药典》对淫羊藿药性的描述

2.1.2 各地方中药质量标准对淫羊藿药性的描述 收集整理地方质量标准收载的淫羊藿,共发现广西、贵州、云南三个省份的地方质量标准收载淫羊藿,且药性均为“温”性。具体内容见表2。

表2 地方中药质量标准对淫羊藿药性的描述

2.1.3 其他现代本草对淫羊藿药性的描述 通过收集整理发现:现代本草《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对淫羊藿的药性均载为“温”性。

2.1.4 小结 通过总结历代《中国药典》、各地方中药质量标准、现代本草《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等对淫羊藿的药性描述,发现均记载为“温性”,说明现在人们对淫羊藿药性的认识普遍为温性。

2.2 古代本草对淫羊藿药性的描述

作者以《中华医典》作为本次古文献查阅的数据库来源,以“淫羊藿”为关键词对“本草”节点进行正文查询,共检索到有31本古文献对淫羊藿有记载。有13本记载为“寒性”,17本记载为“温”性,一本未对淫羊藿的寒热药性进行记载。具体情况见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明代之后主要记载其为温性,但仍有几本著作记载其为寒性,经过查阅此类著作的渊源,其中的《本草崇原》《本草经解》《神农本草经读》《神农本草经赞》等均是对《神农本草经》的注释并加以学术思想的发挥,故不能排除遵古的思想。

表3 其他现代本草对淫羊藿药性的描述

表4 历代本草对淫羊藿药性的描述

2.3 淫羊藿药性在临床应用中的体现

2.3.1 医书对淫羊藿药性的记载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伤寒瘟疫条辨》将淫羊藿收录到“热剂类”中药中:“淫羊藿辛香甘温。入肝、肾、命门”,对其药性记载为“热”性;明代方书《万氏家抄济世良方·卷八·药性草篇》:淫羊藿味辛寒、无毒,治冷风劳气并对淫羊藿的药性记载为“寒”性。可见不同朝代的医书对淫羊藿药性的认识也是不统一的。

2.3.2 历代医家对淫羊藿功效的记载 通过检索《中华医典》发现明朝之前对淫羊藿的应用不多,仅有少数方书对其有记载,多用其补肾壮阳的作用。唐代·昝殷《食医心镜》记载淫羊藿一斤,酒一斗,浸经二日,饮之佳。益丈夫,兴阳,理腿膝冷。明代方书《万氏家抄济世良方·卷五·子嗣篇》记载仙茅酒治疗男子虚损阳痿不举,仙茅(四两,米泔浸去赤水,晒干)淫羊藿(四两,洗净)五加皮(四两),用绢袋装入酒内浸泡一月,取饮。《景岳全书·卷五十一》即为主治男子阳痿精衰,虚寒不育的赞育丹也添加淫羊藿。直至清朝时期对淫羊藿的应用越来越多,清朝很多治疗男子阳痿不举的单方验方中都加入了淫羊藿如《验方新编》《惠直堂经验方》《经验良方全集》《经验选秘》等。清代民国方书《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卷三·龟龄集》中也含有淫羊藿。另外古代本草也有淫羊藿祛风除湿功效的记载:清单方验方《验方新编·卷十四·筋骨》积受潮湿四肢不仁方。可见历代医家对淫羊藿功效的记载基本一致。

3 淫羊藿基源的本草考证

古今对淫羊藿功效的认识较为统一,但药性认识却存在古今差异,故本文对其基源进行本草考证,以从基源角度探索药性差异的原因。

淫羊藿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但对其性状记载,起于《新修本草》:“此草,叶形似小豆而圆薄,茎细亦坚,所在皆有,俗名仙灵脾者是也。”《本草图经》较《新修本草》更为细致:“湖湘间皆有之。叶青似杏,叶上有刺;茎如粟秆;根紫色有须;四月开花白色,亦有紫色,碎小独头子;五月采叶,晒干。湖湘出者,叶如小豆,枝茎紧细,经冬不凋,根似黄连。关中俗呼三枝九叶草,苗高一、二尺许,根叶俱堪使。”《证类本草》中仍引用《本草图经》对淫羊藿性状的描述。见图2。

《滇南本草》记载:“兴阳草,生山中,月白绿叶,上有粉霜,边上有刺,根类阳物。”明代李时珍将淫羊藿的药性重新思考改为“温”,而《本草纲目》:“时珍曰:生大山中。一根数茎,茎粗如线,高一、二尺。一茎三桠,一桠三叶。叶长二、三寸,如杏叶及豆藿,面光背淡,甚薄而细齿,有微刺。”《本草汇言》:“李氏曰:一根数茎,茎细极坚,高二三尺,一茎三桠,一桠三叶,长二三寸,如豆藿叶,如杏叶,面光背淡,边有细齿,薄而有刺。四月开花白色,亦有紫色者,碎小独头,经冬不调,根似黄连,色紫多须,羊食此草而淫,故曰淫羊。藿,以形似菜也。《蜀本草》言生处不闻水声者更良。修治:以夹刀夹去叶、四旁花枝,用酒浸,晒干用。”《本草崇原》:“茎高一二尺,一茎三桠,一桠三叶,叶似杏叶,上有刺,关中呼为三枝九叶草。枝茎细劲,经冬不凋,四月开白花,亦有紫花者,生处不闻水声者良。”可见,根据各本草对淫羊藿性状的描述可知各朝代淫羊藿品种较为一致,属于现行2015版《中国药典》所收录的品种。

3.1 古代本草记载的淫羊藿的图片

图1 《证类本草》中淫羊藿

图2 《本草蒙筌》中淫羊藿

图3 《本草便读》中淫羊藿

3.2 现代本草记载的淫羊藿的图片

图4 《中华本草》中淫羊藿的四个来源

图5 《香港中药材标准》中淫羊藿的四个来源

根据历代本草文字记载和绘画图片记载,可以看出各代淫羊藿来源相同。

4 现代文献对淫羊藿药性的研究

现在文献对淫羊藿药性的报道仍然不统一,但主要偏向温、热之性。肖亚明认为淫羊藿应为凉性药[8],并认为《本草纲目》载淫羊藿为“温”,可能是因为当时“反治”现象而得出的错误结论。苟微等对淫羊藿进行药性检测,得出淫羊藿为热性药[9-10]。韩贞爱等对淫羊藿的性味进行考证,认为“炮制”是淫羊藿药性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11]。《神农本草经》中使用的淫羊藿为生品,《太平圣惠方》《食医心镜》中提出酒浸淫羊藿,“淫羊藿一斤,酒一斗,浸经二日,饮之佳”。最早提出羊脂油炙淫羊藿的是南北朝刘宋时期,雷公云:“凡使时呼仙灵脾,须用夹刀夹去叶四畔花栨尽后,细锉,用羊脂相对拌炒过,待羊脂尽为度。每修事一斤,用羊脂四两为度也”。酒、羊脂油本身性温,能够温肾助阳,淫羊藿经过炮制后发生药性的转变。

5 讨论

通过文献考证发现,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到宋朝的《证类本草》记载淫羊藿的药性为“寒”性,但自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将其改为“温”后,此后历代本草、医书及当今的中药辞典、中药教科书等书籍多载为“温”。并有文献明确指出淫羊藿载为“寒”性是错误的:明代《神农本草经疏》记载:“《本经》言寒者,误也”;清代《本草新编》也解释到:“云寒,误”;《本草正义》言:“《本经》乃作辛寒,必无是理,韩保昇改作辛温是也”,韩保昇《蜀本草》内容较苏敬的《新修本草》更为详尽,惜原书己亡佚,其文多为宋代唐慎微的《证类本草》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所采录,可以推测韩保昇可能是更早于李时珍最早提出淫羊藿药性为“温”的学者。也有医家坚持《神农本草经》中“寒”性记载,叶桂在《本草经解》中仍认为其性寒,并解释道:“阴者宗筋也。水不制火。火热则筋失其刚性而痿矣。淫羊藿入肾而气寒。寒足以制火而痿自愈也。”;陈修园在《神农本草经读》中也解释到“淫羊藿气寒,禀天冬水之气而入肾;味辛无毒,得地之金味而入肺;金水二脏之药,细味经文,俱以补水脏为主。阴者,宗筋也;宗筋属于肝木,木遇烈日而痿;一得气寒之羊藿,即如得甘露而挺矣。绝伤者,络脉绝而不续也”,认为淫羊藿的药性应为“寒”性。但仔细观察,这些明代之后仍记载“寒”性的著作,如《本草崇原》《本草经解》《神农本草经读》《神农本草经赞》等均是对《神农本草经》的解读和深化,故不排除遵古的思想。

分析淫羊藿药性认识的改变,从现代的观点来看,是极其自然、合理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淫羊藿的炮制、功效认识不断丰富、深入,临床应用范围亦不断扩大。再者,淫羊藿药性的差异变化,可能是不同年代、不同环境,不同医家的医疗实践,所获取的临床经验的差异,为了对新的实践结果在理论上获得支持,则出现了对其性味的重新思考,故将药性由寒改温。以上是通过文献考证得出的关于淫羊藿药性的不同时期的看法,希望本研究有助于解答一些对淫羊藿药性上的疑惑,从而对淫羊藿临床应用有更深刻的理解与把握。

猜你喜欢

神农本草经药性药典
A review of the ethnobotanical value,phytochemistry,and pharmacology of Physalis pubescens L.
2020年版《中国药典》山楂叶项下金丝桃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商榷
穿山甲药典除名
Network Pharmacology Investigation in the Mechanism of Radix Pseudostellariae-Rhizoma Anemarrhenae Therapy for Diabetes Mellitus
基于药物功能的中药药性研究
66种中药材进入欧洲药典 未来目标达到300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438号
摘录《神农本草经读》(二)
摘录《神农本草经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