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治疗探析

2015-01-24王英楠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5期
关键词:弥漫性产科肝素

王英楠

(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由多种病因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状[1],属于常见病理过程,以产科最为多见。该病具有发病迅速、病情变化速度快并且病情凶险等特点[2],临床表现主要有患者体内的微循环出现纤维蛋白沉积以及血小板凝集,进而形成血栓[3]。临床上把这种情况称为弥漫性微血栓。微血栓的出现会大量消耗继发性血小板以及凝血因子,因此患者很容易出现溶血、出血以及微循环障碍等问题。如果属于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情况就更加危急,需要尽早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选择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18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4]如下:第一,患者伴有容易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疾病,比如感染、创伤、恶性肿瘤以及病理产科等。第二,出现多发性出血倾向、多发性微血管栓塞、非原发疾病所导致的微循环障碍或者休克这3种情况中的两种或以上。第三,常规检查结果中的以下项目有三者或以上符合:血小板数量<1011个/升或者存在出现进行性减少的情况;浆纤维蛋白原<1.5 g/L或者存在出现进行性减少的情况;血浆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超过20 mg/L或者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的结果呈阳性;凝血酶原的时间的延长到超过3 s或者呈现动态波动变化、纤溶酶原以及降低活化凝血活酶时间所需时间的变化超过10 s。患者全部为女性患者,年龄在27~34岁,平均年龄为30.3岁。产妇的孕周在32~41周,平均孕周为(38.2±2.8)周。其中,初产妇为10例,经产妇为8例。所选产妇均存在阴道出血的情况,有8例患者为多部位出血,具体为皮肤瘀斑、手术切口出血、血尿以及消化道出血,出血量在1200~3000 mL,平均出血量为(1880±675)mL。患者最终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有以下几种:1例为稽留流产,2例为过期流产,2例为胎盘植入,2例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例为产后出血,3例为胎盘早剥,3例为羊水栓塞。

1.2 治疗方法

1.2.1 肝素治疗:首次接受肝素治疗的患者,用量控制在25 mg左右,将其与生理盐水混合均匀后通过静脉推注的方式注入到患者体内,每天4~6次。随时检查患者用药后的凝血时间,如果<12 min就应该适当加大用量。当凝血时间超过30 min时就可以停止用药。确定患者的出血情况已经消失并稳定之后,让患者接受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2 d后就可以根据患者情况减量或者停用。

1.2.2 辅助治疗:为患者补充体液并平衡体内的酸碱环境,通过给予新鲜全血、冷冻血浆、血小板悬液、纤维蛋白原以及冷沉淀等为患者补充凝血因子。此外,还需要为患者进行抗休克以及抗感染治疗。再有,还可以使用地塞米松并进行强心以及利尿等治疗手段。对患者的中心静脉压、生命体征以及血氧情况进行严密监测,确保患者呼吸通道的畅通。

1.3 判定标准:患者经治疗之后,临床出血症状得到缓解、实验室检查结果证实患者的各项指标恢复证实即为治疗有效,否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18例患者中,16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有效,治愈率为88.89%,其余无效的2例患者均死亡,他们分别为胎盘早剥和羊水栓塞患者。

3 结 论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发病率并不高,但是一旦发生,就会对产妇以及婴儿造成较大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主要由抗凝血以及凝血这两个过程所出现的平衡失调问题所导致[5]。有关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报道认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当产妇出现休克、出血概率高、昏迷、器官功能障碍以及容易引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基础疾病时,医师应该及时进行检查并加强对患者的动态监测。该病目前的临床治疗是首先治疗患者的原发病,这也是影响该病治愈率的关键因素。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诱发因素较多,比如羊水栓塞、胎盘早剥、妊娠期间高血压疾病以及产后出血等[6]。上述症状的出现会导致患者的凝血酶活性因子大量进入血液,致使机体的外源以及内源凝血系统处于激活状态,患者就容易发生出血情况,进而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基于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为患者补充凝血因子以及血小板,让患者逐渐止血。肝素具有较好的抗凝作用,因此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已经确诊但是患者的病因武大消除时,需要立即使用肝素防止患者进一步形成微栓塞。需要注意的是,肝素的使用应该在血液高凝的状态下进行,越早越好,实际用量根据患者情况确定。本次研究中的18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最终治愈,治疗有效率为88.89%,其余死亡的2例为胎盘早剥和羊水栓塞患者,并且确诊和开始治疗的时间比其他患者要晚。由此可知,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发现得越早、确诊得越早、治疗得越早,同时确保患者治疗的特异性、动态性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

综上所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病情严重,对产妇以及胎儿的危害也比较大,在产妇的围生期,医师应该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出现进行积极预防,做好相应的检查工作,留意产妇的生命体征以及临床表现,出现异常情况时尽早确诊和治疗。这对于保证产妇和胎儿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已经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产妇,医师需要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切除致病因素并及时补充凝血因子,防止微血栓的形成。

[1]郑湘川.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18):3687-3688.

[2]陆玲军,苏敏君.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治的临床疗效探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5(11):1781-1783.

[3]李婧.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19):65-66.

[4]王涛,庄建红.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5例治疗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9):93-94.

[5]杜近云.20例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1):45-46.

[6]王天梅.60例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1,8(20):92-93.

猜你喜欢

弥漫性产科肝素
CMYC、BCL2、BCL6蛋白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模拟急救演练在产科住院医师综合培养中的应用
探讨产科护理中常见风险与预防和处理方法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PCC中不同水平抗凝血酶和肝素对其促凝及抗凝能力的影响
低分子肝素药理学机制及适应证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