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研究进展

2015-01-24贾刘云关东升

中医研究 2015年10期
关键词:实验性脊髓炎多发性

贾刘云,王 森,王 倩,关东升

(1.河南中医学院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08; 2.河南省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2)

中医药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研究进展

贾刘云1,王 森1,王 倩1,关东升2

(1.河南中医学院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08; 2.河南省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2)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为主要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中医依据本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特性,辨证论治,因人制宜,正确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具有副作用小,延缓发病周期的优势。本文从中医药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病因病机,证型分类及方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多发性硬化/治疗应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药;综述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为主要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病。其多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常累及脑室周围白质、视神经、脊髓、脑干及小脑,以视力障碍、肢体无力、感觉异常、共济失调、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障碍、发作性症状及其他周围神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根据其病程特点常分为复发-缓解型、原发进展型、继发进展型、进展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西医治疗多以皮质激素、干扰素及免疫抑制剂等为主。多发性硬化的发生有时间性和空间性,同时该病具有高复发率及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

中医早期的文献中没有多发性硬化病名的记载,有些学者根据症状描述将其归属于中医学“痿证”“内障”“肌痹”“喑痱”“风痱”“青盲”等病中,有些根据其病位病机将其归属于骨痿的范畴。由于对多发性硬化病因病机认识的不规范化及其临床表现的复杂化,至今中医中尚无统一的病名,然历代中医学家多在博采前贤的基础上,通过临床实践,不断探索着对该病的治疗。长期中医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对于该病的治疗能够改善症状、体征,延长缓解期,控制复发,减少激素、免疫抑制剂副作用,降低致残率。现就中医药在该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尽管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然多数医家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肾虚为本,湿热浊毒为标”。刘宝炉认为多发性硬化根本在肾,是由于患者肾气、肾精亏虚,精血不能互相转化,精虚不能灌溉,筋骨血脉失于濡养,从而造成元气败伤,是本病的关键[1]。郑绍周认为肾精不足,髓海空虚是多发性硬化发生的基础,肾精亏虚,精不化气,肾阳亏虚,气血不足,肌肉百骸失于濡养而出现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肢体无力,甚至瘫痪。肾精不足,髓海失充则出现四肢不能自主,动作失其矫健,而出现平衡障碍及步态不稳。肾精不足,不能上充于脑,清窍失养则出现头晕耳鸣视物不清或记忆减退[2]。孙怡等认为本病的病因与情志不舒、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先天肾精不足等有关,其病位在肝、脾、肾3脏,其主要病理基础是肾虚[3]。邓铁涛认为该病乃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调,或外邪所伤,或内伤劳倦、情志刺激,或疾病失治误治,或病后失养导致脾胃受损,累及他脏以致气血亏虚,筋脉失养;或风邪、痰、瘀、湿热阻滞经络所致,其病理性质属于虚损性疾患,其中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4]。高健生认为该病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虚实夹杂,邪正相搏,是本病的根本病机;病位以肺、脾、肾为主,五脏皆可受累[5]。詹文涛认为该病乃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调、或外邪所伤,或内伤劳倦、情志刺激,或疾病失治误治,或病后失养致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胃亏虚、肝肾阴虚为主.标实主要以内生风、湿、火、痰、瘀为主[6]。高颖等认为该病的形成是由先天禀赋不足,复感外邪,气化不利,化生浊毒,督络受损,戕害肾阳和脑髓,败坏形体而致。其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以肾阳亏虚为本,以浊毒内蕴为标[7-8]。马云枝认为该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主,可涉及肝脏,标实以痰、湿、热、瘀等毒邪为主[9]。彭浩均等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是由“伏气”引起的,邪气伏藏于肾,留而不发,当人体正气不足或复感新邪时可诱发[10]。

2 辨证论治

对于本病的治疗,多数医家根据临床实践经验采取辨证论治的方法。刘友章把该病分为7个证型:湿热侵淫型、风痰瘀痹型、瘀血阻络型、气虚血瘀型、肝肾亏损型、脾胃虚损型、肾阳亏虚型[11]。詹文涛把本病分为5型:脾肾亏虚型,偏阳虚者,治以益气温阳,予益气聪明汤合二仙汤或肾气丸加味;偏阴虚者,治以补气滋阴,予补中益气汤合六味地黄汤化裁。肝肾阴虚型,多选用滋肾养肝的二至丸合自拟乌精地黄汤或杞菊地黄汤、一贯煎。阴虚阳亢型,阴虚阳亢、肝阳上亢化风者,选滋阴平肝潜阳的天麻钩藤饮或镇肝熄风汤,肝阳上亢、肝火偏盛,兼有面红目赤、胁痛口苦者,用自拟四味平肝降压汤与龙胆泻肝汤化裁。痰湿壅盛型,予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和泽泻汤化裁。气虚血瘀型,予以益气聪明汤合补阳还五汤化裁[12]。陆曦认为本病以肝肾阴虚和脾胃虚弱为基本证型,而血瘀证和湿热证多见于长期应用皮质激素患者[13]。孙怡把本病分为5型:肝肾阴虚证,治法以滋补肝肾,填精补髓为主,方选左归丸加减。肾阳虚损证,治以温补肾阳、填精补髓为主,方选二仙汤合右归饮加减。脾胃虚弱证,治法以益气健脾,调理脾胃为主,方选四君子汤加味。痰热内扰证,治法以清热化痰,健脾和胃为主,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减。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为主,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味[14]。周德生等通过回顾性分析223例多发性硬化,把其归纳为5个基本证候:瘀阻经络证(18.0%),湿热阻络证(17.%2),阴虚络阻证(14.8%),肝风内动、风痰阻络证(14.1%),气血两虚、经气不利证(35.9%)[15]。陈克龙等通过文献分析病例851例,肾虚兼痰瘀阻络型患者共445例,占总病例数的53.5%(455/851);单纯肾虚型共197例,占总病例数的23.1%(197/851);单纯痰瘀阻络型共93例,占总病例数的10.9%(93/851)[16]。

3 专病专方

樊永平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多发性硬化急性发作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使用二黄方(熟地、生地、制首乌等组成),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症状,减少激素副作用,促进患者康复[17]。张晓雪用补肾益气活血汤(肉苁蓉、淫羊藿、黄芪、郁金、葛根、红花等),治疗多发性硬化49例,结果显效19例,有效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9.8%[18]。陈金亮用龟鹿益髓胶囊(人参、鹿茸、龟板、菟丝子、何首乌、枸杞子、全蝎、鸡血藤)治疗多发性硬化症120例,结果显效42例(35.00%),有效61例(50.83%),无效17例(14.17%),总有效率85.83%[19]。王殿华用参鹿益髓汤(人参12 g,鹿茸粉2 g,菟丝子20 g,何首乌24 g,枸杞子15 g,当归12 g,鸡血藤30 g,全蝎2 g)治疗多发性硬化症41例,结果完全缓解0例,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80%[20]。高敏以地黄合剂(胶囊)(熟地黄、山茱萸、石菖蒲、僵蚕等)治疗急性复发期多发性硬化38例,结论地黄合剂(胶囊)临床疗效明显,可改善MS患者使用激素后出现的阴虚火旺症状[21]。李铮等用疏肝健脾方(柴胡15 g,白术15 g,枳壳10 g,土茯苓15 g,甘草6 g,白芍10 g,当归10 g)治疗多发性硬化急性复发期35例,发现疏肝健脾方治疗多发性硬化急性期临床疗效明显[22]。张志军等用参芪养髓方(淫羊藿30 g,巴戟天30 g,党参20 g,黄芪30 g,菟丝子30 g,大青叶20 g,六月雪20 g,重楼30 g,女贞子25 g,石菖蒲30 g,葛根15 g,水蛭8 g,僵蚕20 g,熟地25g)治疗多发性硬化39例,结论:参芪养髓方能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神经系统损伤,对颅脑MRI,诱发电位,脑脊液IgG和寡克隆区带均有改善,且能改善预后,降低复发次数[23]。

4 实验研究

随着现代医学对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途径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中医药复方及单味药物提取物治疗多发性硬化亦成为研究的热点,这些为中医药防治多发性硬化的机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4.1 复方研究

高颖通过免疫组化、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研究益肾达络饮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作用机制,发现其具有抑制局部炎症反应,抑制轴突变性的作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与免疫炎性细胞的调节及心肌核因子κB细胞信号通道的调节有关[24-27]。樊永平[28-29]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二黄方(胶囊)抑制炎症细胞反应,有效减少脑和脊髓炎细胞浸润和髓鞘病灶数量,来治疗EAE。樊永平等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探究左归丸及右归丸的作用,发现其可下调 CD4+,以下调CD4+/CD8+的比值来治疗EAE[30]。 郑子安等通过研究发现,右归丸和左归丸抑制EAE小鼠炎性轴而起到抗炎治疗作用[31-32]。郑琦等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发现补肾益髓胶囊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够促进神经营养因子及降低抑制因子NogoA的表达相关[33]。张志慧等通过研究,发现龟鹿益髓胶囊通过截断T淋巴细胞活化的途径及调节体内紊乱的免疫功能,对多发性硬化起到治疗作用[34]。

4.2 单味中药提取物研究

宋春杰等研究发现,黄芩甙可抑制应用髓鞘脂质蛋白139-151诱导的淋巴结细胞增殖反应及干扰素-γ的分泌,提高白介素-4的分泌,有效降低EAE小鼠淋巴结细胞CCR5的表达;显著改善EAE小鼠神经功能评分,使发病时间延迟[35]。李勇等研究发现,山茱萸总苷对 EAE 大鼠有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外周血清INF-γ、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有关[36]。张霞等研究发现,雷公藤内酯醇可通过抑制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特异性T细胞的增殖,改变MOG35-55特异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格局及抑制Th1和Th17细胞分化的途径影响自身反应性T细胞,从而为体内治疗EAE的研究提供依据[37]。陆利等通过研究发现,银杏提取物可能通过抑制CD4+T淋巴细胞激活、减少炎症介质释放,从而保护延缓EAE小鼠脱髓鞘病变进程[38]。尹琳琳等研究发现,淫羊藿黄酮能显著降低EAE大鼠行为学评分,改善EAE大鼠大脑和脊髓的炎性脱髓鞘变化,减轻神经细胞结构损伤,从而改善其临床症状[39]。

5 展 望

中医药在治疗多发性硬化方面有许多优势,其能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体征,延长缓解期,控制复发,降低致残率。然而,中医药在多发性硬化治疗中仍存在许多问题:1.多发性硬化中医病名较多,基本概念不清晰,造成多发性硬化的中医诊断不明确,导致治疗差别较大;2.中医辨证论治分型不规范化,多数由专家根据临床实践经验,从不同的证型论治多发性硬化,缺乏统一、规范化的分型标准;3.多数医家用中医药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经验,多来源于临床观察,样本量较少,缺乏随机、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验证;4.中医药治疗多发性硬化疗效尚缺乏客观化评价标准,导致有效方疗效评价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中医药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研究进展,且远期疗效观察不足;5.中医药复方成分多复杂,其治疗多发性硬化多靶点、多途径,缺乏有效的筛选其有效作用机制的方法。尽管中医药在治疗多发性硬化方面尚存在许多不足,然其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疗效是客观存在的,针灸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疗疾病的疗效也是不容小觑的,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医药配合针灸治疗多发性硬化的重要作用,形成中医规范化的诊疗方案,及探索其有效的作用机制,开发中药有效方的成药剂型和单味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物是未来工作的重点。

[1]刘宝炉.肾气丸治疗多发性硬化症验案1则[J].新中医,1997,29(7):32-33.

[2]武继涛.郑绍周教授肾虚理论治疗多发性硬化浅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5):44-45.

[3]孙怡.辨证治疗多发性硬化22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1992,33(10):31-32.

[4]邱仕君.邓铁涛教授对多发性硬化的辨治经验[J].新中医,2000,32(8):9-10.

[5]陈翠翠,高健生.高健生运用培正固本法治疗多发性硬化临床经验[J].北京中医药,2010,29(1)::25-26.

[6]李青,詹青,琚坚.詹文涛教授辨证治疗多发性硬化经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3,10(1):18-20.

[7]尚晓玲,高颖.关于多发性硬化病因病机的理论探讨[J].中国中 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6):414-415.

[8]吴彦青,高颖.益肾化浊、解毒通络法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的理论探析[J].中医研究.2011,24(2):1-4.

[9]孟闯,付菊花,马云枝.马云枝教授治疗多发性硬化经验[J].中国民间疗法,2010,18(12):10-11.

[10]周俊亮.多发性硬化中医治疗的分型与疗效[J].中国临床康复,2005,09(17):188.

[11]彭皓均,吴彦,吴智兵,等.以伏气学说探讨多发性硬化的病因及发病规律[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1(4):648-649.

[12]李青,詹青,琚坚.詹文涛辨证论治多发性硬化缓解期经验[J].中医杂志,2003,44(6):415-416.

[13]陈金雄,李智文.陆曦教授治疗多发性硬化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0):1228.

[14]孙怡,陈士奎.多发性硬化的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J].世界中医药,2011,6(6):510-512.

[15]周德生,马成瑞.223例多发性硬化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12):21-23.

[16]陈克龙,樊永平.多发性硬化中医证型分类的文献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1):85-87.

[17]樊永平,王平,张星虎,等.二黄方治疗多发性硬化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4):273-276:280.

[18]张晓雪.补肾益气活血汤治疗多发性硬化49例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06,22(2):13-14.

[19]陈金亮,王殿华,李永利.龟鹿益髓胶囊治疗多发性硬化症12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7):533-535.

[20]王殿华,陈金亮.参鹿益髓汤治疗多发性硬化症41例[J].中医杂志,2011,52(6):518-519.

[21]高敏,林木灿,张凯娜,等.地黄合剂(胶囊)治疗急性复发期多发性硬化38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08,24(6):16-17.

[22]李铮.疏肝健脾固髓方加减疗法常规治疗多发性硬化急性期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9):1627-1629.

[23]张志军,王宝宪,冯来全,等.参芪养髓方治疗多发性硬化39例[J].中医研究,2014,27(4):30-32.

[24]尚晓玲,高颖,尹岭,等.益肾达络饮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 炎MCP-1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2006,23(5):405-408.

[25]尚晓玲,高颖,尹岭,等.益肾达络饮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β淀粉样前体蛋白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9):664-666.

[26]吴彦青,高颖,朱陵群,等.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中枢神经组织中CD4 mRNA的变化及益肾达络饮对其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1760-1762.

[27]关东升,高颖,娄丽霞,等.益肾达络饮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NF-κB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7):732-735.

[28]王蕾,樊永平,刘秀贞,等.二黄方防治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8):475-477.

[29]李康宁,樊永平,陈克龙,等.二黄胶囊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大鼠急性期炎性反应和髓鞘修复的影响[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1,32(1):110-115.

[30]樊永平,宋丽君,叶明,等.左归丸和右归丸对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组化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6):44-47.

[31]郑子安,钟相根,贾旭,等.右归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柱炎小鼠IL-23/IL-17炎性轴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10):2149-2151.

[32]张晓晶,钟相根,贾旭,等.左归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IL-23/IL-17炎性轴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13,33(6):615-618.

[33]郑琦,杨涛,房玲,等.补益肾达络饮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NF-κB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5):439-444.

[34]张志慧,陈金亮,王殿华.龟鹿益髓胶囊对实验性脑脊髓炎和脊髓血管内皮中黏附因子、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6):423-425.

[35]宋春杰,尹岭,丁新生,等.黄芩甙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实验研究[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6,13(6):337-340.

[36]李勇,宋兴伟,代允义,等.山茱萸总苷抗实验性变态性脑脊髓炎大鼠免疫作用的初步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3):611-613.

[37]张霞,胡晓娟,陈鸣,等.雷公藤内酯醇对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J].现代免疫学,2011,31(3):213-218.

[38]陆利,张卫国,杨桂姣.银杏提取物对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脱髓鞘免疫炎性病变的影响[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42(7):545-547.

[39]尹琳琳,林丽莉,李林.淫羊藿黄酮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模型病理特征的干预[J].中国药学杂志,2011,46(18):1412-1416.

(编辑 张大明)

1001-6910(2015)10-0075-04 ·综 述·

R744.5+1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5.10.35

贾刘云(1988-),女,河南郑州人,河南中医学院2014级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脑病研究。

关东升,副教授,gds349@126.com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资助(NO: 81202657)

2015-07-06

猜你喜欢

实验性脊髓炎多发性
李俊鹏:实验性的“空间叙事者”,以个性与多元焕新体验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得了脊髓炎有哪些症状?
苗药阿锐布提取物对实验性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针灸治疗现状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中枢神经组织中CD8 mRNA的变化及益肾达络饮对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