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8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2015-01-23柳盛林闵宝峰施宏伟李会彬张凤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3期
关键词:补片疝囊修补术

柳盛林 闵宝峰 施宏伟 李会彬 张凤英

58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柳盛林 闵宝峰 施宏伟 李会彬 张凤英

目的总结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58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 统计和分析其并发症类型﹑发病原因及处理对策。结果术后补片感染7例, 缝线感染2例, 阴囊血清肿或血肿6例,切口血肿5例, 切口周围异物感9例, 慢性疼痛13例, 术后肠梗阻1例, 肠瘘1例, 尿潴留8例,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 缺血性睾丸炎2例,疝复发3例。所有患者均根据情况给予对症治疗或护理后转归良好。结论术前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 术中严格无菌操作, 清晰解剖位置做到精细操作, 术后积极观察和处理并发症, 可使患者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并发症

无张力修补术为治疗腹股沟疝主流手术, 目前开展较为广泛。然而手术并发症逐渐增多, 为患者带来痛苦之余, 也阻碍了该手术的进一步推广。本院总结了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58例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对策, 旨在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月于本院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 以发生并发症为纳入条件, 共58例。其中男48例, 女10例;年龄12~74岁, 平均年龄(54.6±12.3)岁;单侧发病42例, 双侧发病16例;发病类型:斜疝28例, 直疝15例, 斜疝急性嵌顿8例, 复合疝4例, 股疝2例, 滑动性疝1例;初次发病46例, 疾病复发12例;分型:Ⅰ型6例, Ⅱ型26例, Ⅲ型18例, Ⅳ型8例。其中合并冠心病2例, 高血压4例, 糖尿病3例, 脑卒中2例, 慢性呼吸性疾病1例。

1.2 方法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麻醉方式, 其中全身麻醉1例, 局部麻醉联合静脉麻醉3例, 连续硬膜外麻醉54例。取常规手术切口, 切开腹外斜肌腱膜, 先将精索游离, 然后分离并高位游离疝囊, 将疝囊颈部周围腹横筋膜做环状切口,然后再将腹壁下动静脉及腹膜外脂肪暴露出来, 避开腹膜下动静脉钝性游离腹膜前间隙约10 cm, 如为大疝囊或已经坠入阴囊, 将其横断后近端缝扎翻入腹腔, 远端旷置。小疝囊则直接纳入腹腔即可。根据患者疾病分型选择不同修补手术,Ⅰ﹑Ⅱ﹑Ⅲ型可选择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于腹股沟管后壁放置适当大小的补片, 内端应该超过耻骨结节2 cm处固定缝合, 外端尾部超过内环口2 cm套在精索上;上缘超过腹内斜肌下缘3 cm于腹外斜肌腱膜背面缝合固定;下缘于腹股沟韧带处固定。Ⅱ﹑Ⅲ﹑Ⅳ型可选择疝环充填术无张力疝修补术:放置平片前, 先在已返还疝囊的疝环中尖端向内底放置一锥形网塞, 底步与疝环组织上缝合固定。平片套在精索上,四周缝合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相同。Ⅲ﹑Ⅳ型可选择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在腹膜前间隙置入较大的补片, 内缘于耻骨结节后方缝合, 外缘与疝环或腹横筋膜缝合, 上缘遮盖住海氏三角和内环, 下缘置于耻骨内下超过股管上口2 cm,覆盖住耻骨肌孔。术后逐层缝合切口, 常规口服抗生素3 d。58例患者中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18例, 疝环充填术无张力疝修补术27例,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13例。

2 结果

术后补片感染7例(12.07%), 经手术取出后转归良好;缝线感染2例(3.45%), 加强创面护理后转归良好;阴囊血清肿或血肿6例(10.34%), 其中4例行局部抽吸及理疗﹑2例行手术治疗后转归良好;切口血肿5例(8.62%), 行局部抽吸及理疗后转归良好;切口周围异物感9例(15.52%), 未作特殊处理, 于术后3~6个月缓解;慢性疼痛13例(22.41%),给予维生素口服及理疗后缓解;术后肠梗阻1例(1.72%), 给予手术松解肠管回纳后病情好转;肠瘘1例(1.72%), 行二次手术后转归良好; 尿潴留8例(13.79%), 留置导尿管后好转, 导尿管留置≤2 d;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1.72%), 行溶栓治疗3个月后转归良好;缺血性睾丸炎2例(3.45%), 行二次手术解除压迫后好转;疝复发3例(5.17%), 行二次手术治疗,术后转归良好。

3 讨论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并发症种类繁多, 主要为切口周围感觉异常﹑感染﹑血肿﹑肠误伤﹑尿潴留及疝复发等症状。补片感染一方面为手术无菌操作不规范, 另一方面补片的物理属性也为补片感染增加一定的风险, 如网孔和纤维结构的补片易有细菌附着, 而免疫细胞无法触及致使感染严重且持久[1], 此外血肿及渗液的发生也增加了一定的感染风险,临床上手术操作应严格无菌观念, 止血应彻底, 确诊补片感染后应立即取出, 并用温生理盐水及抗生素反复冲洗。缝线感染多为术后创面不清洁所致, 而切口血肿可能与切口过大有关, 临床术后3 d应每天检查伤口, 发现切口感染﹑缝线感染及血肿应及时处理。患者切口周围异物感与患者心理有很大关系, 临床必要时可给予心理护理, 一般不做特殊处理。慢性疼痛可能与神经损伤有关, 术者应熟悉腹股沟解剖, 避免将神经缝合﹑放置平片勿压迫神经。以往认为尿潴留原因为连续硬膜外麻醉[2], 本研究发现主要发生在老年男性患者,提示可能与前列腺增生有关。阴囊血清肿或血肿常出现在疝囊较大﹑病程较长的患者, 其发生机制为疝囊游离过多, 创面渗血﹑渗液;远端疝囊在疝囊横断后水肿[3];血管损伤及死腔存在[4]。临床在处理较大疝囊者可预见性放置引流管,术后发生血肿或血清肿可行积液抽吸加局部理疗, 效果仍佳则提示应手术切开探查。肠梗阻﹑肠瘘﹑缺血性睾丸炎均为手术操作不当所致。临床上应精细操作, 在分离疝囊时应确认滑囊囊壁, 以免误伤肠壁, 材料缝合位置应固定充分, 以免滑脱进入腹腔而损伤肠壁[5]。疝复发多为补片转移, 术中应根据手术类型确定补片位置固定牢固, 术后嘱患者减少腹部用力, 减少剧烈运动, 从而可减少复发率。此外, 本研究还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 该患者有脑卒中史, 血管基础差, 提示临床上此类患者围手术期应权衡抗凝血治疗利弊。

综上所述, 术前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 术中严格无菌操作, 清晰解剖位置做到精细操作, 术后积极观察和处理并发症, 可使患者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1]韦伟.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标准化的若干问题讨论. 腹部外科, 2004, 17(1):13-14.

[2]葛平刚,张珊珊.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116例术后并发症原因及防治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7):133-135.

[3]白雪君.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并发症及原因探讨.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26):791-792.

[4]杜成雄,许可,冯上利.腹股沟疝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并发症分析.中国现代手术杂志, 2011, 15(4):264-266.

[5]谭嗣伟,梁存河,陈志雨.成人腹股沟疝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后并发症分析.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1, 38(11):790-79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3.061

2015-07-28]

151900 黑龙江省木兰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补片疝囊修补术
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污染和感染区域中应用生物补片的研究进展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补片的选择与固定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自固定补片与普通聚丙烯补片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对比研究
腹膜前Kugel补片法治疗股疝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