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老年中晚期结肠癌的疗效分析

2015-01-23赵强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3期
关键词:结肠癌结肠出血量

赵强伶

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老年中晚期结肠癌的疗效分析

赵强伶

目的探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老年中晚期结肠癌的疗效分析。方法94例老年中晚期结肠癌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47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 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为(68.34±3.52)min, 术中出血量为(76.83±12.47)ml;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为(103.47±5.72)min, 术中出血量为(163.74±33.82)ml;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淋巴结转移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老年中晚期结肠癌, 相比较常规手术治疗, 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以及淋巴结转移少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

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结肠癌;淋巴结

结肠癌为常见的消化道系统肿瘤, 且具有肠梗阻和其他脏器病变等并发症, 其诊治较为困难。而老年人由于体质变弱, 抵抗力变差, 更容易患有结肠癌, 且老年人常患有其他慢性疾病, 抵抗力较弱, 手术治疗的风险较大[1]。采用传统手术治疗, 术中出血量较多, 术后并发症以及淋巴结转移难以控制, 治疗效果较差。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应用改善了传统手术的不足, 其疗效较好, 手术风险也较小。为探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老年中晚期结肠癌的疗效分析, 对本院的老年中晚期结肠癌患者采用常规手术和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 取得不错成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来本院治疗的老年中晚期结肠癌患者94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实验组中男26例, 女21例, 年龄52~73岁, 平均年龄(61.4±4.3)岁;类型:盲肠癌11例, 升结肠癌23例,肝区结肠癌13例。对照组中男24例, 女23例, 年龄51~72岁,平均年龄(60.2±4.5)岁;类型:盲肠癌13例, 升结肠癌24例,肝区结肠癌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治疗, 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保护重要器官。两组患者均进行术前准备﹑清理肠道﹑补血补液等。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 采用仰卧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法。根据肿瘤部位确定切口, 通常取经腹直肌切口。常规探查后, 结扎肿瘤上下肠管及系膜动脉,切除后采用端端吻合法。实验组则采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采用仰卧位,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法。切口采用右侧旁正中切口, 常规探查腹部。对回结肠和横结肠进行结扎, 在结肠末端切断横结肠并切开结肠系膜, 同时分离小肠。对系膜进行分离结扎处理, 最后切断右半结肠。采用端端吻合法并进行消化道重建, 清点关腹[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8.34±3.52)min, 术中出血量为(76.83±12.47)ml;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03.47±5.72)min, 术中出血量为(163.74± 33.82)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实验组患者淋巴结转移发生4例(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例(19.1%),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感染1例, 吻合不良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6.4%;对照组发生感染3例, 吻合不良4例, 死亡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结肠癌主要发生于结肠黏膜上皮处, 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交界处[3]。老年结肠癌起病急, 发展快, 且伴有肠梗阻和其他脏器病变等并发症, 对患者的影响较大, 甚至威胁生命,因此需及时治疗。临床治疗结肠癌的有效手段是手术切除,将肿瘤结肠完全切断, 清除癌变的细胞。传统的结肠切除手术, 先分离右半结肠, 再分离血管, 因此容易导致肿瘤细胞通过血液扩散。此外, 传统手术治疗的术中出血量较多, 术后并发症以及淋巴结转移难以控制, 对患者的疗效较差。因此, 对传统手术进行改良, 改良的右半结肠切除术通过首先在结肠根部切断血管, 再进行分离结扎切断结肠的操作, 尽可能避免肿瘤细胞的转移。在手术中, 还采用抗生素, 厌氧菌等药物进行抗菌治疗, 避免感染。在术前需注意对患者的心﹑脑﹑肾﹑肝等脏器进行全面检查评估, 以充分进行手术治疗;术前进行充分的胃肠道准备, 减轻胃肠内压力;进行术前灌洗胃肠;在术后尽量鼓励患者提前下床运动, 避免静脉血栓的形成。因此, 改良的右半结肠切除术的疗效较好,手术风险也较小。本研究选结果显示, 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为(68.34±3.52)min, 术中出血量为(76.83±12.47)ml, 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为(103.47±5.72)min, 术中出血量为(163.74±33.82)ml,实验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淋巴结转移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采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老年中晚期结肠癌, 相比较常规手术治疗, 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以及淋巴结转移少的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

[1]罗勇,吴伟主.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并顺行性淋巴结清扫治疗右半结肠癌疗效观察.中国全科医学, 2009, 12(6):502-503.

[2]潘锋锷,林集荣,杨逸峰,等.不同术式结肠癌切除术疗效比较和安全性及长期生存分析.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14): 64-66.

[3]朱量,程书榜,李林林.腹腔镜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35例的临床研究.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21):19-2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3.052

2015-07-29]

121000 锦州市第二医院

猜你喜欢

结肠癌结肠出血量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意义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原发性肺腺癌结肠多发转移1 例报告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结肠内支架联合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在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中的短期及中期疗效分析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