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2015-01-23赵晓雪李卉王宁宁唐亮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3期
关键词:房性脉压室性

赵晓雪 李卉 王宁宁 唐亮

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赵晓雪 李卉 王宁宁 唐亮

目的通过研究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之间的联系,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76例老年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 以患者的动脉硬化指数的中位数0.49为界将>0.49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0.49的4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比两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和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24 h舒张压和24 h脉压显著高于观察组, 24 h收缩压显著低于观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律失常各项指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具有密切联系, 二者呈正相关关系,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越高, 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越大。

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冠心病作为心血管系统一种常见慢性疾病,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且随病情发展动脉硬化程度越高。近年来,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中, 动脉硬化是一项非常重要而且具有独立性的预测指标[1]。所以在此类疾病诊疗中, 对动脉硬化程度进行检测可以为分析病情提供科学依据, 改善预后效果, 有助于尽早发现易患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为了明确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进行预防和控制, 本院对76例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入院的7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以患者的动脉硬化指数的中位数0.49为界将>0.49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0.49的46例为观察组。其中男44例, 女32例, 年龄59~83岁, 平均年龄74.3岁, 平均体质量指数(BMI)(23.5±3.3)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上午6:00~下午10:00监测记录患者日常生活状态下血压读数, 20 min/次;下午10:00~上午6:00, 30 min/次。记录时间至少22 h, 必须有4/5的测压次数是有效符合要求的[2]。

三通道动态心电图分析仪监测24 h动态心电图, 提前72 h停止服用会改变心电图的药物, 详细记录患者生活, 如患者感到胸闷不适和心悸, 按下按钮进行1次血压测试。

根据患者动态血压数值, 将收缩压作为横坐标, 舒张压作为纵坐标, 求出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斜率β[3]。

1.3 疗效评定标准

1.3.1 室性心律失常 0级:没有室性期前收缩现象;Ⅰ级:发生<5次/min, 属于偶发室性期前收缩;Ⅱ级:发生≥5次/min, 为多发室性期前收缩;Ⅲ级:为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Ⅳ级:为成对室性期间收缩;Ⅴ级:为Ron-T现象室性期前收缩。

1.3.2 房性心律失常 0级:没有房性期前收缩现象;Ⅰ级:发生<10次/min, 属于偶发房前收缩;Ⅱ级:发生≥10次/min,为频发房性期前收缩;Ⅲ级:为多源性房性期前收缩;Ⅳ级:为成对房性期间收缩;Ⅴ级:为短阵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当室性心律失常和房性心律失常达到Ⅲ级以上时, 就可以称为复杂性心律失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4 h动态血压经对比, 对照组24 h舒张压(mm Hg, 1 mm Hg= 0.133 kPa)(161.33±12.57)和24 h脉压(93.5±9.28)显著高于观察组(134.27±13.01)﹑(52.8±12.86), 24 h收缩压(63.6±1.3)显著低于观察组(74.4±1.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室性期前收缩﹑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房性期前收缩﹑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左室高电压发生率对照组分别为76.67%﹑50.00%﹑83.33%﹑70.00%﹑56.67%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28.26%﹑8.70%﹑30.43%﹑21.74%﹑13.0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冠心病等各类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中, 动脉硬化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预测指标, 还具有独立性。通常情况下,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越低, 越接近0, 患者的动脉弹性就越高;反之,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越高, 越接近1, 则表示患者动脉硬化的程度越高。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对血管病变的预测能比脉压更早, 是预测动脉硬化的新指标[4]。

冠心病伴随心律失常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的变化和他们自身疾病的动脉硬化指数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呈正相关。换句话说, 就是患者的收缩压和脉压值越低, 动脉硬化指数就越低, 返之就越高[5]。和正常组比较, 脉压值明显增大患者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较高, 与简单的室性心律失常和简单的房性心律失常相比, 脉压值增大患者的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较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中, 对照组的24 h舒张压和24 h脉压显著高于观察组, 24 h收缩压显著低于观察组;对照组中室性期前收缩﹑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房性期前收缩﹑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左室高电压等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上述结果反映出动态动脉硬化指数较大的冠心病患者的心肌很容易发生心律失常, 且易感性极强, 其中发生房性心律失常和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的风险性是最高的。

综上所述, 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同步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检测, 关注血压和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早期作出诊断和治疗, 对减少心律失常和疾病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宋媛媛.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及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河北医科大学, 2013.

[2]徐莲花.徐贵成主任医师辩治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经验总结.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3]陈柏兴.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对高血压病患者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海南医学, 2009, 6(23):91-92.

[4]杨粉. AASI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分析.延安大学, 2013.

[5]游梅.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对比.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3, 12(6):152-15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3.021

2015-08-21]

110024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循环二科

唐亮

猜你喜欢

房性脉压室性
监测血压,脉压差莫忽视
房性期前收缩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房性期前收缩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房性自主心律连续夺获窦性心律的散点图特征分析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联合运用3种心电散点图快速解析特殊复杂心律失常
测量血压时要注意“脉压”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脉压和脉压指数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评估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压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