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临床观察

2015-01-22雷丽萍沈慧丽

浙江实用医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活产复发性小剂量

雷丽萍,沈慧丽

(文成县中医院,浙江 文成 325300)

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临床观察

雷丽萍,沈慧丽

(文成县中医院,浙江 文成 325300)

目的评估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效果。方法选择复发性流产的患者106例,根据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情况分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包含短疗程组38例及长疗程组33例),密切随访孕妇产检,观察妊娠率、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出生时健康状况等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妊娠活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妊娠期并发症和妊娠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时健康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有效改善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妊娠率,不增加妊娠期并发症及异常新生儿的发生率,疗程长短影响不大。

阿司匹林;复发性流产;妊娠期并发症

复发性流产是指与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3次及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在育龄女性中的发病率约为1%~5%,超过一半的复发流产病因不明[1]。目前对其治疗尚无有效的策略。阿司匹林用于治疗和预防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研究在国内外报道较多,但应用阿司匹林的剂量、疗效及安全性各家报道不一,临床的适应证也不尽相同,相关问题长期以来始终是临床医生所关注的热点课题[2]。本文对106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3年6月本院确诊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患者106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1)对照组35例,年龄22~ 39岁,平均(32.00±5.79)岁;既往流产次数为3~5次,平均(2.86±1.36)次。(2)治疗组按给药时间长短又分为短疗程组和长疗程组:①短疗程组38例,年龄21~39岁,平均(33.00±5.68)岁;既往流产次数为3~6次,平均(3.19±1.23)次。②长疗程组33例,年龄22~39岁,平均(34.00±5.23)岁;既往流产次数为3~5次,平均(3.72±1.08)次。三组年龄和流产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纳入标准:(1)已明确诊断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既往流产≥3次(生化妊娠不计入流产次数);(2)夫妻双方均无器质性疾病及家族遗传性疾病;(3)男方精液无异常;(4)配偶双方染色体核型正常;(5)年龄20~40岁。排除标准:(1)合并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既往有静脉或动脉栓塞史;(2)内分泌疾病(糖尿病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高泌乳素血症、黄体功能缺乏或多囊卵巢综合征等);(3)阳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狼疮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4)感染刚地弓形虫、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5)不可用相关临床和实验室数据。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短疗程组和长疗程组)于妊娠前开始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河北常山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3024180)25mg,1次/d,口服治疗,确定妊娠后继续服药至临产或流产,其中38例听到胎心后继续服药直至妊娠12周时停药为短疗程组,而另外33例服药至分娩后为长疗程组;对照组给予口服淀粉制作的类似阿司匹林的安慰剂。所有患者均给予黄体酮胶丸200mg/d进行黄体支持,口服叶酸0.4mg/d预防神经管畸形和维生素C 100mg/d抗氧化等治疗。

1.3检查与记录 本组依从性良好,所有病例孕期均进行定期产检。记录患者在整个妊娠过程中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所有新生儿均由产科医生及新生儿科医生共同检查,记录新生儿生产过程及畸形发生情况。

1.4观察指标 记录所有患者的妊娠结局:足月产、早产及流产;妊娠期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胎盘早剥;妊娠期不良反应:孕妇胃肠道反应、瘀点、血小板减少;新生儿相关状况:新生儿出生率,低出生体质量儿、胎儿窘迫;凝血酶等。

1.5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106例中87例成功妊娠分娩,新生儿健康,未发现有畸形;19例流产(1例于孕20天左右自行停用阿司匹林,孕35天时流产;12例孕40~70天时流产;3例于孕10~12周时流产,3例于孕16~20周时流产)。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流产率为9.86%,新生儿活产率为90.1%(新生儿活产率或新生儿出生率=足月产率+早产率)。

2.1妊娠结局比较 治疗组 (短疗程组+长疗程组)的新生儿活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短疗程组的新生儿活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长疗程组的新生儿活产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短疗程组和长疗程组之间的新生儿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妊娠并发症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妊娠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疗程组与长疗程组之间的的妊娠期并发症及妊娠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新生儿出生率、低出生体质量儿、胎儿窘迫及凝血酶的比较 治疗组(短疗程组+长疗程组)的新生儿出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低出生体质量儿及胎儿窘迫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凝血酶时间明显延长(P< 0.05),短疗程组与长疗程组的凝血酶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疗程组与长疗程组之间的凝血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3.1有效性 复发性流产病因不清,治疗难度大,而阿司匹林治疗有一定的效果,林其德[3]报道选用阿司匹林治疗由血栓前状态引起的反复妊娠失败者,其妊娠成功率明显提高。本文结果也显示,给予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复发性流产患者,治疗组的新生儿活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体现出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报道,妊娠期间孕妇的各种调节机制发生改变,使妊娠期处于一个生理性高凝状态,母-胎界面血管及微血管内血栓形成可导致流产、宫内生长迟缓、先兆

子痫等病理妊娠的发生[4]。小剂量阿司匹林能有效抑制血小板中血栓素A2(TXA2)的合成,防止血小板聚集,改善高凝状态,使子宫胎盘部位血流状态改善,有效防止血栓形成,所以低剂量阿匹林对复发性流产有效。

3.2时间窗 目前对阿司匹林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尚无统一标准。近年来有较多学者认为,复发性流产女性的血液较一般正常足月妊娠女性的血液具有更为明显的高凝现象,并伴有血栓形成倾向。这种高凝状态可以引起凝血功能的异常增高和纤溶功能的异常降低,大约50%的复发性流产患者具有血栓形成倾向,所以本文治疗组从妊娠前期给予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阿司匹林在复发流产中应用的时间还比较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考虑,如服用多久是最好的治疗窗,有研究认为治疗可维持到妊娠12~14周,在胚胎发育基本稳定后停药[5],也有研究报道阿司匹林用于整个孕期,目前还没有取得统一的标准。从本文的结果显示,低剂量阿司匹林在治疗复发性流产时间的长短对于妊娠有效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可通过阻止血栓形成,提高活产率、减低流产率的发生,并且不增加妊娠期并发症、不良反应,以及胎儿出生缺陷。故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复发性流产可提高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妊娠成功率,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1] 王慧娟,李增彦.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疗效观察.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4,41(2):207

[2] 田玉华.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复发性流产的临床效果分析.中国医药科学,2014,4(15):55

[3] 林其德.复发性流产的诊治现状与未来.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3,2(29):81

[4] 刘玉昆,王蕴慧,刘颖琳,等.低分子肝素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57例分析.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2011,5(16):4916

[5] 孙梅芳,母华欣.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肝素和地屈孕酮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疗效观察.中国药物评价,2014,31(6):333

猜你喜欢

活产复发性小剂量
女性年龄与获卵数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累积活产率的影响
年轻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IVF/ICSI-ET后活产影响因素分析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水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应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首个完整周期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妊娠流产对后续周期助孕结局的影响
IVF/ICSI-ET取卵周期因素与不同移植次数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进展
18F-FDG PET/CT联合CA125、HE4在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其腹膜转移预后评估的价值
GDFT联合小剂量甲氧明在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小剂量 大作用 肥料增效剂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