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进展

2015-01-22苟凤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公兴镇中心卫生院四川剑阁628312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8期
关键词:面神经面瘫急性期

苟凤明 (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公兴镇中心卫生院,四川剑阁628312)

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进展

苟凤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公兴镇中心卫生院,四川剑阁628312)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即面神经麻痹,是指由急性非化脓性茎乳孔内的面神经炎引起面部神经阻滞缺血、缺氧、水肿受压而产生面部肌肉瘫痪的症状.近几年,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已成为临床医学界的典型代表疾病.周围性面瘫在中医称为“口眼斜”,其中,针灸治疗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采取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可达到良好的效果.但目前关于针灸治疗的最佳介入时机仍存在较多争议.因此,本研究对2011-01/2014-01关于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采取针灸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总结,为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针灸;研究进展

0 引言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是指发病1~7 d,因面神经炎性水肿压迫引起面部表情肌功能障碍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进行性麻痹,眼睛不能闭合,肌肉板滞,口眼歪斜,鼻唇沟变浅及面部、耳后疼痛.中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主要由外邪入侵、脉络受阻、卫外不固所致,是正虚虚实的表现[1].若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产生面肌痉挛、瘫痪及挛缩等面瘫后遗症.因此,本研究对近几年关于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采取针灸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针刺时机选择

针灸治疗的最佳介入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效果.临床上大多学者将周围性面瘫分为3期,即急性期(1~7 d)、静止期(8~14 d)及恢复期(15 d以后).近几年,关于针灸治疗面瘫的报道较多,但关于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报道相对较少,且对针刺治疗的时机选择仍存在较多争议.大多学者认为急性期进行针刺治疗疗效较好,且病程较短.有学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急性期不进行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6.67%,对照组治愈率为83.33%[2].由此说明急性期采取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可取得较好效果.另有学者认为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不但加速面神经炎症及水肿的吸收,而且加速血液循环,增加面神经恢复的几率,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3].

2 急性期主张局部针刺

采取针刺治疗时,首先必须选择合适的穴位,有学者认为针刺以远道循经取穴为主,伴有面部及耳后疼痛患者取外关、太冲、足临泣,针刺以泻法为主,总有效率达100%[4].众多医学专家亦主张远道取穴,局部尽量少取甚至不取,避免加重病情,根据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穴位,热毒伤络型取外关、风池、曲池等穴,舒经通络、清热凉血;风寒犯络型取足三里、合谷等穴,调理阳明经气血,以达到祛风寒的作用;血瘀阻络型取三阴交、血海等穴,起到活血通络的作用[5-6].故临床上主张针刺治疗以取远道循经取穴为主.

在针刺过程中,有个别患者会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是由针刺引起,而是一个自然过程.在急性期,由于面神经炎症症状尚未改善,病情会出现逐渐加重的趋势,此时更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控制病情,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有效避免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7-8].目前,临床上关于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针刺治疗方法较多.首先,一些医家主张在急性期进行局部针刺,有学者在急性期对周围性面瘫采取针刺治疗,结果表明急性期进行局部针刺和远端针刺均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局部针刺可明显缩短疗程.患者急性期开始进行针刺治疗,取阳白、地仓、攒竹等穴位,总有效率达95.3%[9].李虹[10]的研究认为急性期刺激面神经,可增强肌纤维收缩,促进面神经炎症局部的淋巴和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可改善面神经状况.急性期针刺取四百、太冲、颊车、地仓、足三里等穴位,浅刺面部穴位,动作轻柔,针刺以泻法为主,总有效率高达96.43%[11].

除单纯局部针刺治疗外,一些医学家主张采取针药结合、针刺加电针、针刺加刺络拔罐等方法[12].①针药结合,一些医学家提出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大量学者在周围性面瘫分期治疗中采取多种疗法,即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针刺联合加味牵正汤治疗,可明显缩短疗程.西药为病毒唑注射液0.6 g+地塞米松10 mg+生理盐水250 mL;针刺取太阳、合谷、太冲、翳风等穴位给予浅刺激,通过配以中药加味牵正汤治疗,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90%[13].②针刺加电针,有学者在电针干预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观察中提出,电针能有效控制面部神经炎症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针刺取内关、水沟、神门、足三里、百会等穴位,针刺通气后,取百会、合谷、下关及健侧合谷,随后连接电针仪,电流量大小以患者自感舒适及局部面肌跳动为宜,总有效率达94.5%.除此之外,瞿群威等[14]提出电针联合超声波治疗可改善面部局部的淋巴和血液循环,缓解血管痉挛,促进炎症和水肿的吸收,清除面部内炎性产物,不仅可有效缩短面部受压时间,也可避免面神经损伤.与此同时,通过局部针刺,可增强面肌兴奋性,有利于面部神经功能的恢复[15-16].③针刺加刺络拔罐,王乐荣等[17]认为针刺治疗可祛风寒、疏通经络,通过配合刺络拔罐,可起到泻火利湿的作用,能改善微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快速消除炎症,有利于面神经的恢复.针刺取地仓、攒竹、地仓、迎香、太冲等穴位,浅刺面部皮肤;刺络拔罐法取大椎、三棱针、阳白等穴位,迅速采用闪火法拔罐,每穴出血量4~5 mL,总有效率达到95.6%[18].

3 讨论

综上所述,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在中医中,该病症属正虚邪实的表现,针刺治疗作为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不仅可缩短病程,改善患者的面部神经症状,且毒副作用小,价格低廉,适用于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治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联合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但目前临床上关于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并没有统一、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大量医学工作者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采取针灸治疗的方法仍存在较多争议.此外目前关于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机理研究较少.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通过总结近几年周围性面瘫采取针灸治疗的临床进展,及时发现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施以规范化治疗措施,从而为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1]彭艳.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43例疗效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10):1211-1213.

[2]张峻峰,王健雄.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随机对照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4):9-11.

[3]韩燕,陶文剑,田青乐,等.温针灸翳风穴为主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2,20(5):376-377.

[4]邢金云,任秀梅.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2):25-28.

[5]戴珍.电针配合翳风穴刺血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60例[J].中医研究,2012,25(8):53-54.

[6]梁修深.针灸配合放血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J].内科,2011,6(6):573-574.

[7]黄沐春,张杨,唐诗,等.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4,1(14):1702.

[8]黄丽萍,张晓霞,孙玲莉,等.翳风穴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65例[J].陕西中医,2013,33(12):1657-1658.

[9]赵欲晓,庞青民.浅针配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58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6):20-21.

[10]李虹.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5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07,23(2):18-19.

[11]樊红霞,吴牵峰.不同针刺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24(4):94-95.

[12]蔡伟,潘志强.面瘫复正贴膏与针刺并用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临床疗效的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7(5):35-36.

[13]潘江,章薇,陈武善,等.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系统评价[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4):60-63.

[14]瞿群威,熊涛.电针治疗不同病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5,25(5):323-325.

[15]刘志丹,朱瑾,梁薇,等.运用结筋点电针法治疗急性期后Bell’s面瘫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3):304-305.

[16]胡洁玲.远端取穴针刺配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12):1134-1134.

[17]王乐荣,刘会芳,李其友.刺络拔罐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肝胆湿热型)急性期60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0,28(1):110-112.

[18]程永红.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713-1714.

R246.6

A

2095⁃6894(2015)08⁃119⁃02

2015-06-21;接受日期:2015-07-05

苟凤明.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针灸.Tel:0839⁃6260908 E⁃mail:1076676377@qq.com

猜你喜欢

面神经面瘫急性期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隔姜灸在周围性面瘫病护理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分析
面神经畸形人工耳蜗植入围手术期处理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