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优质护理在小儿川崎病中的重要性

2015-01-21张晓贞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川崎出院

张晓贞

(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浅谈优质护理在小儿川崎病中的重要性

张晓贞

(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河南郑州450000)

目的 浅谈优质护理在小儿川崎病中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2009年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3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包括基础护理、药物护理及心理护理等,总结临床护理方法。结果 本组患儿在护理人员科学优质的护理下,恢复良好并康复出院30例;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1例,经药物治疗7天后康复出院;并发肺部感染1例,抗感染治疗10天后康复出院。结论 优质的临床护理对小儿川崎病的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优质护理;小儿;川崎病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自限性血管炎性综合征[1]。KD的具体发病机制不祥,可能与免疫失调和多种血管活性因子引起的血管炎性损伤有关[2]。由于KD病程较长且易出现并发症,常导致小儿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负担加重,影响配合治疗和护理[3],所以优质护理在KD治疗中尤为重要。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32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优质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KD患儿3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1~13岁,平均年龄(5.2±2.6)岁。所有患儿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且呈持续性,体温38~40.5℃,发热后2~4天,出现麻疹样及荨麻疹样皮疹11例,伴眼球结膜充血8例,伴有口唇鲜红、口腔黏膜充血6例,伴有颈部及腋下淋巴结肿大5例,伴有掌指红斑及足部硬肿2例;住院前均行X线平片检查,显示肺纹理增粗26例,肺部未见明显异常6例;住院后,常规应用阿司匹林退热、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以及补液治疗,对合并感染的患儿应用头孢曲松钠抗炎处理,所有患儿均康复出院。

1.2护理方法

1.2.1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包括发热护理、皮肤护理、口腔黏膜护理及饮食护理。①发热护理:发热是川崎病患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医护人员应密切注意患儿的体温变化,并观察发热的热型和持续性。急性期患儿要绝对卧床休息,保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达到身体舒适为宜。鼓励患儿多饮水,当体温超过39℃时,采用药物+物理降温联用防止高热惊厥的发生;②皮肤护理:本组患儿中发现皮疹11例,因此皮肤的护理尤为重要。首先,患儿要穿宽松衣服,以棉质柔软的衣服为主并保持皮肤的干燥和清洁,每天给患儿洗澡或擦洗身体,水温要保证患儿感到适宜;③口腔黏膜护理:当患儿出现口唇龟裂时,可用润肤膏涂抹患处,并教育家长不要对患处脱皮强行撕剥。川崎病的病变以口唇和口腔黏膜最常见,本组患儿伴有口唇鲜红、口腔黏膜充血6例。当患儿口唇出现充血时,会感觉到口腔干燥疼痛,严重者可影响进食,对患儿身体康复不利,因此要注重患儿的口腔护理。用0.9%氯化钠溶液对患儿口腔进行清洗,>3岁的患儿可用复方硼酸漱口液含漱,2~4次/d。如患儿因剧烈疼痛影响进食或睡眠时,用盐酸利多卡因擦拭创口表面;④饮食护理:川崎病急性期时,患儿出诊发热可使身体机能消耗增大,加上口腔黏膜的疼痛常会引起食欲下降甚至拒食,这时护理人员应给予患儿富含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过冷、过热及刺激性食物。

1.2.2用药护理

用药护理包括口服阿司匹林,应用丙种球蛋白等。①口服阿司匹林:由于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发生,防止血小板凝集,是治疗KD的首选药物。护理人员遵医嘱根据患儿情况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急性期患儿使用中等或大剂量,退热后减量至10~30 mg/kg·d。服用2周后根据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以及C反应蛋白结果逐渐减量。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减少不良反应和提高患儿的依从性,指导患儿于饮食15 min后服用,同时可给予患儿服用胃黏膜保护剂;②应用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是血清冻干制品,为避免药效减低,要做到现配现用并防止药品受到污染。药量根据患儿年龄和体重,开始慢滴5~10滴/min,静脉滴注,15 min后无不良反应者可加快滴速至30~45滴/min,静脉滴注。在输液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是否有较大变化。如果出现恶心、呕吐、大汗时,应立即停药并及时上报医生做相应处理。另外,KD恢复期的患儿在接种非肠道的活病毒疫苗预防接种,应在丙种球蛋白用后延迟至少5个月[4],这些疫苗包括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疫苗。

1.2.3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较小,对医院存在恐惧心理,因此一般抗拒疾病治疗,大多数家长对KD了解较少,加之KD涉及部位和脏器较广,包括眼、口腔、皮肤、淋巴结、冠状动脉等[5],且患儿往往出现高热不退的情况,增加患儿家属的恐惧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及时与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让患儿家属充分了解KD的特点,对存在不良情绪的患儿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儿及其家属配合治疗,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根据患儿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让患儿配合治疗和护理。

2 结 果

本组患儿在护理人员科学优质的护理下,恢复良好并康复出院30例;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1例,经药物治疗7天后康复出院;并发肺部感染1例,抗感染治疗10天后康复出院。

3 讨 论

KD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以血管炎为中心的全身性脏器炎症,如心脏、肾脏、消化道等,多发于4岁以下婴幼儿,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取代了风湿热,成为儿童期重要的获得性心脏病。川崎病的病因至今未明,它所引起的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均不足虑,由于这均是一过性的。其严重危害是对心脏、血管的损害,是永久性的,发病率为13%~20%,主要累及冠状动脉,表现为冠状动脉炎、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栓等,一旦冠状动脉瘤不慎破裂,还会引发猝死。因此对于KD的治疗应对症及时,护理人员应在患儿的基础护理、药物护理及心理护理上,做到科学有效、方法得当,发现问题时及时上报医生并对症处理,才能帮助患儿尽早康复。

[1] 吴汶君,陈 燕,田 雪.川崎病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0):141-142.

[2] Matsubara T,Iehiyama T,Furufawa S.Immunological profile of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and monoeytes maerophages in Ka-wasaki disease[J].Clin Exp Immunol,2005,141(3):381-387.

[3] 陈春燕.小儿川崎病护理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8):1401-1402.

[4] 冯周清,王 丽.40例川崎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5):241-242.

[5] 谷 玥,孙晓红,李艳博,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川崎病患儿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2):38-39.

本文编辑:孙春宇

R473.72

B

ISSN.2095-6681.2015.24.188.02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川崎出院
微软进军“工业元宇宙” 川崎要用HoloLens设备制造机器人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TCF3基因突变至无丙种球蛋白血症1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在识别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护理干预对丙种球蛋白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效果
丙种球蛋白 能当增强抵抗力的保健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