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服中药配合通腑解毒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一例

2015-01-20孙姝阳

中国疗养医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脓血通腑溃疡性

孙姝阳

内服中药配合通腑解毒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一例

孙姝阳

中药;通腑解毒;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33岁。患者两年前因发热、腹泻、腹痛,经某医院中医治疗热退。以后经常腹痛,每天大便5~7次,量少、呈糊状,混有黏液、脓血,常里急后重,便后腹痛减轻。曾在某医院诊治,经大便检查、大便培养排除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乙状结肠镜检查示:“结肠黏膜水肿、糜烂、溃疡、出血”,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长期服用西药治疗能控制症状,停药后又复发。最近胃部时痛、恶心、嗳气、纳差、四肢倦怠、乏力,故来我科治疗。来诊时症见:右下腹及脐周时痛,痛则欲解大便,便后痛缓解,大便5~7次/d,呈糊状,混有黏液、脓血,胃纳差,疲乏,小便微黄。检查:腹软、左下腹轻度压痛,肠鸣音亢进,舌红、苔薄白中微黄而燥,脉弦微数。

2 治疗方法

2.1 初诊治疗 辨证诊断为湿热内蕴肠道。治疗当以通腑解毒,清热利湿,调和脾胃为主。

2.1.1 内治处方 大黄炭9 g、黄苓炭9 g、黄连炭9 g、地榆18 g、秦皮12 g、白头翁24 g、广木香12 g(后下)、薏苡仁24 g、云苓皮18 g。

2.1.2 外治疗法 采用通腑解毒疗法,处方:大黄30 g,苦参30 g,地榆30 g,黄柏30 g。制法:上药加水1 000 mL浸泡至透,水煎10 min,过滤,取上清液500 mL,存放于输液瓶内,置冰箱备用。用法:成人1~2次/d,每次用上药液150 mL,每7 d为1个疗程。

用品:弯盘内盛14~16号无菌导尿管1条,纱布1块,石蜡油,消毒棉签适量,止血钳、调节夹、输液架各1个。操作:操作前嘱患者排二便。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臀下垫枕以舒适为度,暴露臀部于床边。将上药液加温保持37~40℃,装入输液瓶内,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液面距离输液瓶口60~70 cm为宜。用14~16号无菌导尿管上端与输液瓶输出管相接,排气,取止血钳夹紧胶管,用棉签石蜡油润滑导尿管下端,接着插入患者肛门20~30 cm,然后松开止血钳,调整调节夹,滴速控制在60~80滴/min。滴毕,拔出导尿管。

2.2 复诊 服药7剂和通腑解毒疗法治疗1个疗程后,大便减为3~4次/d,便中脓血减少,但仍有腹痛,拟用下方。大黄炭9 g、黄连炭9 g、白头翁24 g、地榆18 g、秦皮12 g、广木香12 g(后下)、白芍12 g、薏苡仁24 g、生蒲黄9 g、全归9 g。外治同上。

2.3 三诊 服上药7剂和外治后腹痛大减,按腹亦不感痛,肠鸣消失,每天大便2~3次,便中黏液、脓血明显减少,但纳差、倦怠。仍按上方及外治法治疗。

2.4 四诊 服药7剂和外治1个疗程后,腹痛基本消失,大便1~2次/d,已成条状,无黏液,脓血消失。但胃纳欠佳、疲乏,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此乃久病脾胃虚,治疗以健脾和胃,疏利气机为主。党参15 g、白术18 g、炙甘草9 g、云苓18 g、春砂仁9 g、诃子18 g。

2.5 五诊 服药7剂后胃纳已佳,疲乏减少,嘱按前方再服7剂,以巩固疗效。随访1年未复发。

3 讨论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亦称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局限于结肠黏膜与黏膜下层的炎症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且病情轻重不一、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1]。本病在我国虽较欧美国家少见,但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治疗刻不容缓[2]。本病的症状在古代医籍中也有记载,多见于泄泻、痢疾等症候门中。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情志所伤,肝郁脾虚,或恣食生冷损伤脾胃等,使脾之运化失常,水湿内生,郁而化热。湿热蕴结大肠,腑气不利,气血凝滞,壅而化脓,故有腹痛、腹泻、脓血等。本例患者的脉证是湿热内蕴,首先以清化为主,务求腑气通畅,切勿先服补涩之剂,以免闭门留寇。方中大黄炭、黄连炭、黄苓炭、白头翁、秦皮、地榆清利湿热,且三黄炭能入血分,而达到解凝除腐,收效甚捷;广木香理气止痛,配合白芍、当归活血敛阴止痛,生蒲黄活血化瘀,4味配合可使肠道气血运行通畅,腹痛自止。诃子下宿物,止肠久泄、赤白痢。在大便脓血消尽时运用诃子,有较强的涩肠止泻之功,并能促进溃疡面生肌愈合,无邪恋之弊。薏苡仁、云苓皮渗湿利尿。患者后期纳差、疲乏,此为久病脾胃虚弱,用白术、云苓、党参、炙甘草、春砂仁以健脾和胃,巩固疗效。

配合通腑解毒疗法外治,比单纯内服中药更能提高疗效。通腑解毒疗法不同于一般的灌肠,因滴与灌的速度不同,且从肛门插入深度也不同。此药液有清积毒、荡积滞、活血化瘀生新的作用,直接将之滴入肠道,利用肠黏膜下层血管丰富、血流旺盛的特点,使药液缓慢滴入接触肠壁,能直达病所。本病例把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立法选方,针对本病的临床症状特点是肠壁黏膜糜烂、溃疡,内服中药配合通腑解毒法治疗,疗效满意。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有研究称本病发生与自身免疫、遗传及精神因素等有关,且发病年龄早,病程长,病变范围广,反复发作患者易癌变,癌变率高达10%[3]。因此,本病一旦发生,必须进行积极的治疗。

[1]房传亮.72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0):93-94.

[2]杨耀文,彭月芹,倪秀军,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56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0,32(4):550-551.

[3]王来群.中西医结合结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8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2):59.

2014-07-20)

1005-619X(2015)04-0441-02

10.13517/j.cnki.ccm.2015.04.056

116013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桃源疗养区

猜你喜欢

脓血通腑溃疡性
范恒从湿热伤血论治溃疡性结肠炎
岭南山竹子醇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脓毒症的效果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影响
上尿路腔内碎石术后尿脓血症早期干预4例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比较
观察通腑平喘汤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注射液改善重症脓血症休克患者心肌损伤的效果观察
通腑逐瘀汤治疗创伤后腹胀122例
自拟通腑理气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