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公民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15-01-17张茜胡国胜

学理论·上 2015年12期
关键词: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民族

张茜 胡国胜

摘 要:西方公民教育具有双重性,以“公民教育”为名,实以资本为前提,为处于领导阶层的、真正享有公民权利的精英阶层服务,多数普通大众只是被动地参与政治生活。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分阶层,为所有的青少年提供思想教育,按照“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要有自己的独特性,不能完全跟随西方公民教育的步伐,否则会导致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瓦解。这种独特性,最重要的就是民族性与民族传统文化。其他的途径都是要建立在这个根基之上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关键词: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4-0179-02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的一大特色和传统优势。长久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不断增加,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血液以适应国际社会的发展迫在眉睫。

国外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通常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他们通过隐性的手段、间接渗透的方式来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统称为“公民教育”。那么,究竟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教育有什么关系?西方的公民教育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哪些可资借鉴之处?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和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西方的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首先涉及“公民”这一概念。它经历了古罗马、封建社会、近现代社会的发展演变,外延变得更为广阔,内涵变得愈加丰富和深刻。

“公民”一词来源于西方,最早见诸尚处于奴隶制下的古代希腊、罗马的法典,但只有少数人才能享有公民的权利,绝大多数奴隶、妇女都不算“公民”。封建制国家产生以后,法典中将在该国管辖范围内的、具有该国国民资格的人称为国民或臣民,而“公民”这一概念鲜见采用。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口号,强调国家属于公民主体,宣称国家的所有人都是公民。到了现代社会,公民概念已经完全超出了它的原始内涵,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且在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中充分享有自由、平等、独立权利的人。随着公民内涵的不断丰富与深化,社会对公民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公民教育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视。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提出“民治、民有、民享”的公民教育思想,认为公民教育就是要为社会培养普遍的、有用的、良好的公民[1]。当然,公民教育的内涵也因各位思想家所处的时代、国家、历史文化传统背景的不同而不同。

笔者认为,西方的公民是有区分的,西方法律上所写的公民权利属于少数精英阶层,义务多属于普通大众。因为西方的教育实行的是双轨制: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西方的学校有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往往是西方社会的思想、科研重地。它们培养了西方绝大多数思想家、科学家、政治领袖或国会议员、富人。以英国为例,英国中学里的伊顿公学、斯科特中学等私立中学,聚集了全英国7%的学生,却占据了牛津、剑桥每年录取的学生中的50%,而未来,他们将成为英国的首相、国会议员以及社会精英人士。

所以,笔者以为,西方的公民教育实际上双轨教育,有着双重性,实质分为“主人教育”与“奴隶教育”,但二者都隐匿于看似平等、公正的“公民教育”一词之下。西方公民教育是以资本为前提的,处于领导阶层的、真正享有公民权利的精英为保持整个社会阶层稳定,通过差异化教育,使多数公民名义上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事实上很难享有),无条件履行义务,积极被动地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性、全民性教育。

西方的公民教育具有隐蔽性:使公民教育的内容穿插至不同的学科,用公民教育的内容掩盖了某些真实的教育目的。其次是具有渗透性:把公民教育内容渗透至各种课程、各种活动和社会环境之中。还具有实践性:西方公民教育注重课堂实践活动,多数是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完成的,鼓励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亲身感受到教育熏陶。

二、西方公民教育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

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国家通过互联网、影视作品等途径大力向中国青少年宣传西方价值观,这对处于心智成长中的我国青少年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造成严重侵蚀,使中国人逐渐物欲化,破坏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西方民主、中国专制,西方富强、中国贫弱,西方发达、中国落后,西方文明、中国粗俗等等的国家形象反差,意图毁掉年轻一代。

面对西方的思想攻势,我们必须要看清其本质差异:西方现在看似采用和平的手段进行所谓文化交流,而非殖民时期赤裸裸的武力屠杀原住民、贩卖黑奴的手段,来宣传他们精心炮制的“民主”“自由”“博爱”的西方公民教育的内容,殊不知,这光鲜的公民教育下掩藏的是沾满鲜血的屠刀;西方对外宣传的“民主”“自由”“博爱”的公民教育的观念背后掩藏的是西方中心主义、殖民主义、功力主义、个人主义等观念,这些集中体现在美国宣传的新罗马帝国这一看似强大的文明形象,通过宣传达到类似二战时在西方消除犹太人的目的,即征服,甚至清除一切不符合西方观念的非西方人:世界的主人是西方人,非西方人是奴隶。

这些足以促使我们深刻反省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与各国之间存在着的差异性。

(一)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不同

西方公民教育具有双重性,以“公民教育”为名,而实以资本为前提的,是为处于领导阶层的、真正享有公民权利的精英资产阶层服务。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使用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分阶层,为所有的青少年提供了高质量的思想教育,按照“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

(二)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同

从内容上比较,公民教育比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宽泛。公民教育的内容几乎囊括了公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教育、经济、文化、政治、法律、生活、社会、心理、生理等各个方面,其目的在于全面深刻地介绍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则属于具有鲜明意识形态色彩的、较高层次的教育,并且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同

公民教育的方法和渠道有很多,它主张隐性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把思想观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公民的意识中。而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显性教育,它旗帜鲜明地主张对公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意识形态的灌输,并且具有明确的排他性。

(四)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利用程度不同

国外公民教育是终身性、全民性、基础性教育,它强调全社会要利用一切有力手段对公民进行公民教育。而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比较单一,在施教的过程中,学校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社会上普遍认为在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即可,走出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无。

三、西方公民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借鉴之处

西方的公民教育实则扎根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教育,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要有自己的独特性,不能完全跟随西方公民教育的步伐,否则会导致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瓦解。这种独特性,最重要的就是民族性与民族传统文化。其他的途径都是要建立在这个根基之上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一)教育内容的民族性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它成为中华民族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

当前,全球化时代同时也是文化大融合的时代,在多元文化的浪潮中,突显民族文化、提高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认同感,已成為各国的共识。。因此,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融入更多的民族文化内容,强化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也就显得尤为必要。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国家的做法,加大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扶持力度。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与当地相关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宣传。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和纪念日,组织青少年举办各类富有传统文化色彩的活动。活动过程中,青少年既了解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提升了爱国热情。

此外,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对青少年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帮助青少年深刻认知中华民族的文化本质,提升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当前世界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尤其是青少年的民族精神培养和民族文化教育更是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多元价值观充斥着我们的社会,面对大量爆炸式的信息,如何去伪存真,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已经成为当下的首要任务。“一个社会不应局限于物质生产和经济交流。它不能脱离思想概念而存在,这些思想概念不是一种‘奢侈,对它可有可无,而是集体生活自身的条件,它可以帮助个体彼此照顾,具有共同目标,采取共同行动。没有价值体系,就没有可以再生的社会集体。”[2]

我们应该认识到,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想要在未来前进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仅仅靠经济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青少年加强民族精神文化的教育。使青少年沉浸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环境之中。我国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从韩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中看出,韩国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巧妙地吸收了东方儒家文化伦理精髓,又借鉴了西方实用主义的方法,同时保存了本国的民族文化传统。我国作为儒家文化思想的发源地,更要加强对儒家文化的研究和利用。同时要吸收其他各家所长。在吸收国外各国文明成果和先进经验的同时,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从而不断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杨汉麟,等.历史视野中的西方公民教育[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2):1.

[2][法]吉尔·利波维茨基,[加]塞巴斯蒂安·夏尔.超级现代时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敖洁.大学生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勃郎科·霍尔瓦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M].吴宇晖,马春文,陈长源,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6]邵建放,等.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04(8).

猜你喜欢

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公民教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支撑
试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公民教育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从专业宪法教育走向公民通识教育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