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师生党支部一体化 建设“三型”高校基层党组织

2015-01-17蔡海生黄月胜胡丹万旻轩

学理论·上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三型党支部建设实践探索

蔡海生 黄月胜 胡丹 万旻轩

摘 要:新形势下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文件精神,加强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针对当前高校院系党支部建设的特点、问题与不足,从育人为中心工作出发,结合“三型”党组织建设,提出了高校院系师生党支部一体化的模式,分析了党支部一体化建设的目的和意义,以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实践探索为例,分析了党支部一体化建设的工作思路、组织形式、活动载体和基本功能,结合教育培养、学习实践、互动交流、作用发挥等方面分析了建设成效,并结合党支部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改进对策。

關键词:党支部建设;一体化;实践探索;高校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4-0153-04

高校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教书育人”是高校的重要职责与使命[1]。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这是高校的中心工作,也是为社会主义国家服务的具体内容[2]。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为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如何建设高校基层党组织,事关“教书育人”“四大职能”等中心工作的成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服务好全院师生员工,是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严峻而紧迫的任务[3-4]。高校院系基层党支部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如何推动教工支部、研究生支部、本科生支部的整合与共建,强化师生党支部一体化建设,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建设“三型”党组织,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发展大局和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是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立足点、关键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5-10]。

一、高校院系师生党支部一体化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这为各级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高校基层党组织如何发挥自己的特色,围绕“教书育人”“四大职能”等中心工作,建设“三型”党组织,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1.师生党支部一体化建设的背景

近几年,随着高校基层组织“建设年、深化年、创新年”等活动的开展,基层党组织“进社团、进公寓、进实验中心、进教学团队”,组织建设到得到了发展和提升,覆盖面更广泛、层次结构更丰富。然而,从目前传统模式上,高校院系教工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本科生党支部分立,在工作模式上各自为政,在工作内容上过于单一,在师生交流上组织乏力;同时,有些院系“师生规模较小、专业设置比较少、党员人数较少”,党员力量分散、资源分散,难以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由此带来许多弊端[11-16]。

从教工党支部角度看:支部活动开展主要有理论学习、传达文件、开会听报告、爱国主义教育参观考察等,缺乏活力。因为大部分教师的工作重心在教学科研上,部分教工党支部和所在的系、教研室和实验室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上协调不畅,“党务”和“政务”工作难以形成合力,形成两张皮、运行不和谐。直接导致“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效果不显著;教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教工党务干部工作不安心;中青年教工骨干组织发展不乐观”[11]。

从学生党支部角度看:研究生党支部组织涣散,研究生分散到各个教研室、实验室,主要围绕导师的科研课题、围绕自己的毕业论文而忙碌,党员发展是支部工作的主要内容,其他活动开展薄弱[12-13]。本科生党支部虽然管理相对规范,但同样以党员发展和组织文体活动为主要内容,传达文件、理论学习、组织生活等例行活动效果不佳,与学生专业学习和实际需求有所脱节,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不足,对校风、学风建设和作用发挥乏力,对普通同学的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有所减弱[14-15]。

总体上看,教工支部活动因为与教学科研有所脱节,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导向作用,调动教工热情;学生党支部活动党建工作与专业学习有所脱节,难以切合学生发展成长的实际需求,效果不佳。在院系基层党支部建设中如何做好统分结合、资源整合、凝成合力,发挥师生党支部在党建工作中的特色和优势,需要寻求新的党建工作模式。

2.师生党支部一体化建设的意义

高校院系党支部一体化建设,就是要坚持以教书育人为中心,以师生互动为推力,强化教工支部、研究生支部、本科生支部的整合与共建,在党员教育培养、教学科研、专业学习中形成一体,促进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基层党组织内涵式发展。其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构建学院党建工作新格局。师生党支部一体化建设,改变了传统教工支部、研究生支部、本科生支部分头设立、各自为政的常规运行模式,通过双层覆盖增加支部之间的沟通、互动与支持,互通有无、互相促进、攻坚克难,让党员的作用更充分、更全面的发挥和体现,使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提升新台阶,使基层党建工作在全覆盖的基础上实现内涵式发展,形成学院党建工作的新格局。

二是有利于拓展学院党建实践新阵地。党支部一体化建设明确了“以育人为中心”的工作思路,立足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成长成才,紧紧抓住学生的成长目标和现实需求,以专业学习兴趣小组及创新实践团队为平台,以大学生课外实践和科技竞赛活动为切入点,以技能培训和创新实践为途径,为同学专业成长解决实际的问题、提供有效的帮助,使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原有工作模式上得到新的发展,拓展学院党建工作的新阵地。

三是有利于丰富学院党员教育新方式。“党支部一体化建设”服务于“教书育人”中心工作,改变了以往党员教育只强调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党员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脱离的局面。通过专业学习创新实践团队建设和学生创新实践课题立项,推进师生互动和教学相长,让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和创新实践的各个环节,师生党员“同学习、同实践、同服务、同受益”,丰富学院党组织的工作内容和服务途径。

四是有利于开创学院党员服务新途径。“党支部一体化建设”围绕“教书育人”中心工作,引导党员同学牢固树立“在校服务同学,毕业奉献社会,一生报效祖国”的服务理念。通过支部一体化建设,搭建一个师生党员共享的平台,为党员提供发挥作用和服务同学的新途径,让党组织的声音能更加贴近同学,让党组织的活动能接近同学,强化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高校院系党支部一体化建设实践分析

高校院系师生党支部一体化建设是在传统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全覆盖基础之上,以学科专业为基础设立的一种支部组织形式,实现师生党员的双重覆盖。围绕“育人”中心工作,促进党员教育培养和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师生教学相长,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专业人才。从2012年3月开始,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始尝试师生党支部一体化建设工作,下面以该学院为例对实施情况进行简单介绍。

1.师生党支部一体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以江西省教育工委提出的党建“五化”(问题课题化、课题项目化、项目成果化、成果制度化、制度实践化)工作思路为指导,结合学院专业教学和党建工作实际,以教书育人为中心、以师生互动为推力,在教工支部、研究生支部、本科生支部的基础上强化师生支部“一体化”建设,走“一个中心四个化”的内涵式发展模式。一个中心:坚持“以教书育人为中心”,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推进“学习型、实干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走内涵式发展模式,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成才。四个“化”:党员教育管理规范化,师生党员互动常态化,党员作用发挥实效化,党建工作效应大众化。

通過“一体化”项目的实施,改变以往各支部各自为政的运行模式,实现师生党员双重覆盖,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形成合力,锻炼一帮人、培养一帮人、带动一帮人、激励更多人;搭建一个师生党员教育培养的共享平台,增强师生党员的组织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在教学科研、工作学习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2.师生党支部一体化建设的建设框架

根据2014年12月统计,江西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有教职工44人,其中中共党员26人;有研究生58人,其中中共党员27人;有本科生793人,其中中共党员48人。在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上,共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轻化工程等3个教研室,有农产品加工及储藏、食品科学与安全、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推广硕士)、食品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等4个硕士点,以及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轻化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全院师生共有中共党员101人,设立了教工支部、研究生支部、本科生第一支部、本科生第二支部共4个支部。实施师生党支部一体化建设后,主要根据学科专业将师生党员重新编入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轻化工程3个党支部,实现双重覆盖。并且在3个专业性的党支部中,以专业学习兴趣、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创新实践团队建设等,设立多个党小组,开展相关活动。

通过院系师生党支部一体化建设,实现“教—学—研”有效结合、“传—帮—带”凝成一体,促进师生“同学习、同实践、同服务、同受益”,走“一个中心四个化”的运行模式,推进“三型”党组织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内涵式发展。具体建设框架如下图:

3.师生党支部一体化建设的工作开展

师生党支部一体化建设打破了原有的党支部组织框架和运行模式,实现了对党员师生的多层覆盖和有效管理。在支部管理、运作模式、教育实践、制度建设等方面相应的具有自己的工作模式。

一是在支部管理上:以专业性党支部为基础,在学习兴趣小组和创新团队设立党小组,实行二级管理模式。学院党委制定了《党支部一体化建设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党支部一体化建设的通知》《党支部一体化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文件,建立健全了长效工作机制。支部的日常管理,包括入党积极分子推荐、党员发展与预备党员转正、党员教育培训活动、学院业余党校工作等,统一纳入一体化建设范畴,强化对党员的专业学习和创新实践的考核和管理,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教工党员充分发挥在育人中的表率作用,做好联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入党推优培养、毕业论文指导、职业发展规划等工作。活动组织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定期召开专业学习交流会、创新创业实践,积极开展设岗定责、党组织进学生公寓、暑期“三下乡”等实践服务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在运行模式上:按照“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要求,以党员教育培养和专业实践教学为途径,以专业学习兴趣小组和专业学习创新实践团队为平台,以教师的课题项目实施以及学生的创新基金项目和科技活动为载体,加强师生党员的联系,实现“教-学-研”有效结合,“传-帮-带”凝成一体,推进“三型”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在教学科研、工作学习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学习和实践教学环节,走“一个中心四个化”的运行模式。

三是在教育培养上:主要围绕专业实践教学和创新实践教育两个环节,加强实践技能训练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党员以专业为背景确定兴趣方向,成立了焙烤、畜产、果蔬等专业学习兴趣小组,教师党员以研究生指导老师和专业指导教师的身份参与其中,普通老师和学生也可以自愿申请参加。学院拿出一部分经费设立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资助兴趣小组和学生团队申请的项目,并围绕“挑战杯”“兴赣杯”“创业大赛”等科技作品竞赛开展科研实践及课外科技学术活动。以“食品文化月”为窗口,通过食品营养健康宣传、食品制作比赛、食品展销等活动,打造学院党建和专业活动品牌。通过对学习培养、教育实践、互动交流、作用发挥的规范化、常态化、实效化,形成传帮带的良好格局。

三、高校院系师生党支部一体化建设的成效分析

食品学院师生党支部一体化建设实施两年多来,作为传统的教工支部、学生支部的有力补充,坚持“以教书育人为中心,以师生互动为推力”,按照“一个中心四个‘化”的运行模式,贴近高校教师专业教学和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在教学、科研、工作、学习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强化了师生互动、促进了师生情感、达到了培养目标,提升了学院党组织工作的广度、深度和活力,开创了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在“三型”等组织建设上取得了一些建设成效。

一是在教育培养方面:由学院党委统一指领导,统筹协调各支部职能,通过整合人、财、物等各方资源,形成合力,为一体化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加强了师生党员的思想政治学习活动,围绕学院党建工作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在党员发展、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加强了协同与规范。以一体化为平台按计划开展了系统的丰富多彩的组织活动,加强了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增强了师生党员的组织意识、责任意识和凝聚力。通过一体化建设充实了学院党务工作队伍,有效缓解了专职党务干部特别是组织员数量不足的矛盾。提高了学生党员队伍培养质量,提升了党组织的整体形象,提高了党组织的吸引力,使更多的优秀同学向党组织靠拢,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人数超过学生总数的90%。

二是在专业实践方面:依托食品科学与安全协会,创新实践团队以及焙烤、畜产品、果蔬等专业学习兴趣小组,开展了丰富的专业教学和科研实践工作。以党员教师为主力组织了教师指导小组,对学生的课外专业学习、课外科技学术活动给予指导与帮助,逐步形成了“食品文化”校园活动品牌。学生通过协助教师进行科研、教学工作,激发了科研兴趣,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研究思维和方法,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提升了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促进了良好教风学风考风的形成,浓厚了学院学术氛围,提高了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另外,为推动一体化建设而设立的创新实践项目,2013年共立项6项,2014年立项5项。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有3项科技成果被学校推荐参加“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取得了江西赛区银奖,学院多次被評为校教风学风评比先进单位。

三是在互动交流方面:一体化建设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互动交流学习的平台,在传统的支部和一体化支部之间形成了网状联系,突出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在促进教学质量、科研发展、师生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师生党员“同学习、同实践、同服务、同受益”,有了更广泛的空间、更多的机会、更真诚的意愿进行教学、思想等方面的交流,增强了党员的参与意识,切实提高一体化建设的影响力。比如:通过师生合作,自己动手制作各种食品,加强专业学习实践锻炼,促进了师生情谊,加强了支部的凝聚力,更好地促进了教学相长和校园和谐。

四是在作用发挥方面:通过一体化建设,以学生社团、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小组、学生公寓党员服务站等为载体,实现党组织的多重覆盖。师生党员从专业学习、日常生活、帮困助学、就业指导等方面积极帮助同学、服务同学,创先争优,党员发挥作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升,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院连续多年被评为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总体上,在组织建设上,以学科专业为基础设立党支部,在专业学习兴趣小组和创新实践团队中设立党小组;在教育培养上,围绕教书育人中心工作,寻求教工支部、研究生支部、本科生支部的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真正实现“同学习、同实践、同讨论、同服务、同受益”建设目标;在互动交流上,寻求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学习教育一起抓的有效方法,帮助同学在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实践技能方面全面发展;在作用发挥上,做到“教—学—研”结合、“传—帮—带”一体,锻炼一帮人、培养一帮人、带动一帮人、激励更多人,让更多师生受益。

四、加强高校院系基层党支部一体化建设的对策

以党支部一体化为基础建设“三型”党组织,更好地服务于“教书育人”的中心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效果。但在建设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人员组织覆盖面比较小,师生实质性参与的人数不多;受活动经费和场地制约,可见性、创新型的成果比较少;运行和管理模式没有规范化、制度化等。在“如何真正实现各支部融为一体,资源整合、产生实效”“如何真正调动各支部积极性,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等方面,离预定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党支部一体化建设”推进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是进一步强化党支部一体化的内涵式发展模式。支部一体化不是简单的支部“1+1”,而是要强调对传统的教工支部、研究生支部、本科生支部的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真正实现“同学习、同实践、同讨论、同服务、同受益”建设目标。这就要求在组织形式上,打破原有的支部框架和运行模式,强化专业性党支部的建设,通过支部一体化实现对党员师生的多层次覆盖,如在专业学习兴趣小组和创新实践团队中设立党小组,在各小组间设立协调员、联络员等;在活动内容上,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学习教育一起抓,帮助同学在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实践技能方面全面发展。

二是进一步强化党支部一体化的创新型和实效性。创新实践服务于同学成长成才,是支部一体化建设的核心。我们的工作重心将放在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和科技创新培养两方面。在焙烤、畜产品、果蔬等3个专业学习兴趣小组的基础上组建若干专业学习创新实践团队,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实践教学改革设立学生创新基金项目,为同学们专业技能训练和科技创新实践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打造专业实践活动品牌,完成较高质量的学士、硕士毕业论文,完成较高质量的科技论文参与“挑战杯”“兴赣杯”“创业设计大赛”等科技作品竞赛,激发学生创业思维,促进同学就业。

三是进一步强化党支部一体化的规范化和制度化。首先,是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党员发展、转正、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参与和监督作用。其次,是党支部建设、党员发挥作用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在专业学习和创新实践中强化对党员的教育、培养、考核。再次,是支部一体化模式下的活动组织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特别是专业技能训练和科技创新实践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如何规范专业学习兴趣小组和创新团队的活动,如何规范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的管理,如何合理分配指导老师、实验室人员、参与活动的学生的职能,如何认可参与活动的师生工作绩效等相关规章制度,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

参考文献:

[1]宁毅,敖峰,朱晓伟,李妍.高校院系级基层党支部活动“实务化”的探索与实践[J].湘潮,2012(2):90-91.

[2]孙家学.深刻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意义[N].光明日报,2015-04-11(8).

[3]王风奇.“服务—学习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5):8,19.

[4]徐思师.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创新与实践[J].史教资料,2014(5):123-124.

[5]曹有光.高校党支部师生一体化工作模式初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4(12):93-96.

[6]易晖,王海林,林佩云.高校师生党支部共建的探索与思考[J].科技信息,2011(24):431-432.

[7]陶莉,沈潔.关于高校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共建的探索[J].社会纵横,2013(6):39-40.

[8]林娜,伍锦昌.探索师生支部共建模式创新研究生党建工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1):21-22.

[9]王学宏.高校党支部建设在学科上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J].华章,2013(2):35-36.

[10]朱勤文,杨莉,张建和,李周波.增强高校党支部建设实效性应推进机制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43-44.

[11]江河,杨世全,陈华.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18):155-156.

[12]柏菁.高校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考[J].教育论丛,2010(9):137-138.

[13]赵旌旌.高校理工科院系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33-35.

[14]王新茹,宋振清,于超美.高校理科院系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现状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6):26-28.

[15]邓晓文.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现状和工作对策[J].山西青年,2013(22):6.

[16]张国海,袁博源.关于地方高校院系加强学风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文史资料,2009(9):183-185.

猜你喜欢

三型党支部建设实践探索
纳米级稳定性三型复合肥
加强高校医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谈如何加强学院党支部建设
建设“三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实践策略研究
如何发挥高校“三型”基层党组织在学科团队建设中的作用
以“三型”人才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两学一做”专题教育背景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