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应形势发展 加快提高国民素质

2015-01-17傅文第华欣

学理论·上 2015年12期
关键词:国民素质新形势对策

傅文第 华欣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时也处在各种矛盾和问题集中呈现的敏感阶段。国民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接下来一段时期内能否继续稳定、快速和持久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结合新时期我国国民素质研究实践,针对现阶段我国国民素质出现的不和谐现象,提出提高国民素质的建设策略,推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国民素质;新形势;国民素质价值;对策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4-0016-02

習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指出:“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一个国家发展能否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越来越取决于国民素质特别是广大劳动者素质”[1],国民素质已成为决定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要不断培养高素质人才,才能确保国家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一、提高国民素质建设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破解发展难题的需要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对新常态,走出“中等收入陷阱”,除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外,关键是要提高劳动者自身的素质。因此,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通过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和国家意识,带动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进而创新经济发展方式,创造低能源消耗、高附加值的财富,使我国跳出发展陷阱,早日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二)传承中华文明,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悠久历史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传承中华文明,追赶世界发展潮流,应将提高整个民族的综合素质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在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升的氛围下,激发民族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之路上不断前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由大国变强国,人才培养战略布局的需要

由粗放型经济增长向集约型经济增长转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大国变强国,都需要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作为基础。高水平的国民素质在国际竞争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提高全民的文化科学素质,才能依据社会发展变化的方向来调整经济发展方式,找出一条消耗少、收益大的方式。从而在高科技引导下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

二、提高国民素质建设的要素分析

国民素质是伴随着国家形式的产生而形成的特殊存在形态,是阶级社会产生以来人类特殊群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2]。国民素质随社会一同发展、变化。与人口素质相比,国民素质有更为宽泛和深刻的内涵,体现出人与环境相互改造的互动性。国民素质由三个方面构成。

一是国民身体素质。国民身体素质是其他素质的物质载体,也是国民素质全面发展的物质前提。它不但受个体自身发育状况、体质强弱、寿命长短等先天生理要素和遗传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医疗条件、生活环境与方式等后天社会要素的影响。

二是国民心理素质。国民心理素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质。由一系列智力及非智力因素构成。能动性、差异性、中介性是其主要特征。在国民素质结构体系中,在先天遗传的身体素质与后天形成的社会文化素质之间发挥重要的连接作用。

三是国民社会文化素质。国民社会文化素质实质上是指个体在身体素质基础之上,以心理素质为中介,表现出的社会文化方面的特质。该特质受同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价值观念、伦理规范等社会文化因素影响。

三、国民素质有待提高的基本表现与成因

(一)问题表现

1.国民综合身体素质总体偏低。由于现代生活和工作方式的转变,人们的体力活动逐步减少,加之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等使得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脏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同时,竞争压力使国民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和不安的状态中,一些人出现过度焦虑、烦躁等不良社会心理,严重时还会出现抑郁自杀或是报复社会等失德、失范行为。

2.理想、价值扭曲,道德意识淡化的问题不容忽视。当前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人丧失了理想和信念,忽略了社会责任和国家前途命运。具体表现为两点:一是价值观念混乱。盲目崇拜资产阶级自由,将谋求经济利益作为人生目标,崇尚享乐主义、将金钱视为一切。二是社会道德淡化。国民在境内外旅游时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遵守秩序,同时一些曾经绝迹的社会丑恶现象再次出现,对人们的思想造成了严重腐蚀。

3.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整体偏低,创新能力不足。自从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但与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需求不符。国民知识面比较窄,科学素养偏低,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长期受保守、顺从等思维模式影响,人们的思想受到禁锢,擅于机械照搬,不善于创造,导致社会文化氛围中缺少科学意识,国民的科学创新能力不强。

4.民主法制素质总体不高。当前,我国正在建设法治社会,但国民的法制知识匮乏,缺乏民主意识,法制观念淡薄。当所谓“权与法”之间发生矛盾乃至斗争时,人们不知道该如何使用法律手段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却将纠正错误的希望寄托于一个清官甚至更高一层的领导。同时,“忍辱负重”的传统被视为美德而大加赞颂,造就了现代中国人同样缺乏主体人格,缺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主体责任感。

(二)成因分析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中国几千年来的自然经济,一直将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将经济增长视为衡量发展的唯一尺度,扭曲了经济与教育、经济与科技文化的关系,忽视人的价值。与货币资本相比,人力资本是经济活动中更为积极的因素,只有通过人才能发挥货币资本流通作用,颠倒二者的关系,只会使发展失去动力,导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失落,社会发展陷于混乱。

2.多元文化冲击造成现有文化的浮躁与盲从。当今时代,一些人坚守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对外来文化持拒绝、排斥甚至丑化的态度,一味地注重本国传统文化辉煌的过去,不虚心学习外来先进文化。而另一些人则对西方文化全盘接受,盲目跟随和模仿,忽视了西方文化中资产阶级文化的侵略性、扩张性,严重影响中华文化的健康发展。因此可以看出,多元文化冲击造成了国民素质朝着“畸形”方向发展。

3.教育事业發展跟不上时代需求的步伐。我国教育发展水平虽然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然难以担负起提高国民素质的重任,原因有三点,一是我国现阶段国民整体受教育比例不高。文化素质偏低制约着国民自身的认知水平,文化能力。二是对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农村儿童的升学率较低,同时青壮年的农业技能教育也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三是应试思维主导基础教育。当前基础教育只注重工具理性知识传授及实用能力培养,而没有把价值观念作为培养的首要目标。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待进一步完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还不够成熟,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民众对政治缺少参与意识,社会中自上而下普遍缺乏民主观念,从而形成了封建社会中长期的“家天下”的格局。同时,受儒家道德思想的影响而重德轻法,重人治而轻法治,造成民众的法制观念淡漠。所以,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发展。

四、提高国民素质的建设策略

针对我国国民素质存在的问题,依据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要提高我国国民素质,首先应从经济、文化、教育和民主法治四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加大对国民素质工作的投入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处于初步的完善阶段,国民素质发展重点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本质要求相适应。一是要加大物质文明建设。实现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过渡,通过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提高教育水平、改善环境等方式为提高国民素质提供物质保障。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把国民素质的提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们精神生活和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二)加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力度,引领国民素质建设方向

文化决定国民素质的高度,必须要发挥社会主义文化对国民素质的引导作用,以反思和创新思维探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路径、新方式,借鉴和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促进全体国民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国民素质在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引导下得以均衡发展。

(三)加速发展教育事业,发挥建设国民素质的主导作用

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结合中国的实际,发挥教育的导向作用。一是扩大受教育比例。我国人口众多,教育发展不平衡。因此通过职业教育和终生教育扩大全民受教育比例,提高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二是教育的重点要向农村转移。进一步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提高农村居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建立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教育体制。三是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及健康心理素质,并使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内化成为受教育者个性品质。

(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提高国民素质提供法制保障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国民素质提高的重要保证,在我国现阶段,主要应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建立与完善民主政治权力制约机制。通过健全权力制约与监督的法律法规,建立监督机构等措施保证公众监督对权力监督的有效性,发挥舆论监督的独特优势。二是拓宽国民政治参与渠道和健全参与制度。民众只有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活动,才能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过程,培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需的民主法制素质。

综上所述,国民素质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拥有良好的国民素质,才能真正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快速发展。我们要抓住国民素质的时代变化,加强国民素质的研究,不断引导、规范国民的素质提高工作,只有全社会各界不断努力,才能促使这项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明宇.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N/OL].(2015-04-28)[2015-07-28].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4/28/c_1115120734.htm.

[2]单培勇,位振奇.“国民素质学”学科建设的理论基础与意义新论[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3(11):7-12.

猜你喜欢

国民素质新形势对策
提升国民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国民素质研究的新突破
——评《国民素质发展路径选择与素质文化学建构》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科学教育与国民素质的提升
关于国民素质学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