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人的发展阶段出发看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2015-01-17窦玉菁

学理论·上 2015年3期
关键词:人与自然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

摘 要:随着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党和人民的共识。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必须要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有全面、深入的认识。本文从人的发展阶段出发看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通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态的阐述,对人的发展三个阶段所对应的人与自然三种不同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而对马克思生态文明的时代价值有了科学的认识。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人的发展阶段;人与自然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7-0075-02

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第十四部分“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1]“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逐步被提高到国家战略层次。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国家政策制定的理论来源和基础,所以,探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于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态的阐述

(一)“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2]52——《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自然界,作为人的无机身体,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正如人类历史分为人类史和自然史,马克思、恩格斯将自然界分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两个部分。自在自然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并遵循自然规律而变化发展。人化自然,相对自在自然而言,经过人类不断改造后,打上人类烙印的自然。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地改造自在自然,满足需求。随着实践的深入和扩大,自在自然不断地转化为人化自然。由此可见,人类离不开自然界,必须依靠自然界生活。

(二)“劳动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的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3]171——《资本论》

“马克思关于‘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一个系统的观点首先体现在劳动的中介作用上。”[4]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劳动是人和一般动物的根本区别,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通过劳动与自然发生关系。人通过劳动实践,在获得所需的生活资料的同时,也使自然界发生了改变,推动着自在自然逐步转化为人化自然。通过劳动,从自然界不仅获得物资生活资料,也得到精神生活资料。由此可见,在人和自然关系系统中,人处于主导地位。但是,人与自然共存同一个系统,所以两者必须保持均衡,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

(三)“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5]941——《自然辩证法》

人与自然之间处于相互依赖的共生共存关系,两者同处于一个系统之中,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人在物质生产的劳动实践中,不顾自然规律,破坏自然,最终遭到自然的报复,所以,两者是对立的。另一方面,人的发展离不开自然。人必须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生活资料,才能得到生存和发展。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同时,随着人类物质生产实践的发展,人也成为自然界不可分割一部分。所以,人和自然也是统一的。我们应当改变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关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控制在生态系统可承受的范围内,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和谐共存。

(四)“共产主义社会是人和自然应然合一的复归”[2]55——《184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2]411由此可见,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贪婪的资本家牟取暴利,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完全不顾工人的发展和自然规律。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最后的剩余价值,从自然界中大肆开采有限的资源。从而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激化,也导致人与自然关系更加紧张。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与自然通过劳动实现内在的统一,达到了应然合一的复归。

二、从人的发展阶段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根据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人类社会形态进行了划分:“人的依赖关系(起初是完全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社会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隘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3]735马克思所划分的人的发展三个阶段对应着人与自然三种不同的关系,随着人类社会形态的阶段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发展。

(一)人的依赖性阶段:敬畏自然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也就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分工和交换不发达,人类社会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下。在这种状态下,人们无法依靠自身的独立劳动来满足需要。为了生存,他们必须联合起来,通过群体劳动来谋求共同的生存和发展。然而,在强大的大自然面前,人类显得十分的弱小,人必須服从自然才能得到生存,所以,人在依赖他人的同时,也必须依赖自然,服从自然。“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权威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对立的,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利。”[5]35由此可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人的依赖性阶段,人对自然持有敬畏的态度。

(二)物的依赖性阶段:征服自然

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的依赖性被物的依赖性所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占据主导地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都被对金钱的占有欲所支配。贪婪的追求利润是资本家的本性,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牟取更多的利益和资本。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2]423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资本家如何能在短短的一百年内创造巨大的生产力?

一方面,资本家对工人剩余价值的掠夺。资本家通过可变资本购买劳动力,来创造生产力,获取暴利;另一方面,资本家对自然的掠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在私有制社会中,由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基础—劳动—异化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就成为同自己相敌对的异己世界的关系。”[2]57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导致劳动异化,人与自然关系异化,也使得人与人关系异化。人类征服了自然,却使得人与自然关系紧张,自然环境破坏,最终将会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三)人的自由个性阶段:和谐自然

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异化、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人与人关系的异化将不复存在,人与人、人与自然实现和谐统一。“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2]60随着资本主义的灭亡,人与自然之间征服与被征服、破坏与被破坏的关系也就不复存在。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抛弃了私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经济,生产力高度发达,人们不再追求利益,而是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追求和谐发展。因此,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步入自由个性阶段,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时代价值

(一)为科学发展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供了哲学依据

针对新的历史阶段出现的种种生态问题,党中央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科学分析了我国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党进一步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将要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而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认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为解决当前生态问题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共生共存关系,两者是对立统一的。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资料,才能得到生存和发展。如果人类不顾自然规律,牟取巨额利益,破坏生态平衡,就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和惩罚。所以,我们不能破坏自然,在改造自然过程中应当坚持适度原则,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和谐共存。

(三)增强了战胜资本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为了牟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不顾自然规律的客观存在,不断地扩大生产,破坏自然环境,牺牲自然资源,导致环境恶化。加之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无产阶级必然拿起武器,推翻资产阶级,建立社會主义社会。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生产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人们生活得到提高,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得到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也成为可能。“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剥削的资本主义旧社会的,将是这样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将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2]422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吴浩.浅析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发展及启示[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2(21):6.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41.

收稿日期:2014-10-13

作者简介:窦玉菁(1991-),女,安徽天长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人与自然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切实做好防沙治沙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文化哲学中人类基本的文化关系的论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