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亚芬联合云南白药及康复新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

2015-01-08王永刚

西南国防医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直肠炎比亚肠壁

刘 跃,李 懿,王永刚,陈 宏,王 跃

放射性直肠炎是盆腔恶性肿瘤放疗后常见的并发症,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血便,重症者出现贫血、消瘦、穿孔等,轻者症状可耐受, 重者症状持续并可发展为直肠狭窄或肠瘘。 目前放射性肠炎除了对症、支持治疗外,尚无理想的治疗手段。 常用的内科治疗方法是药物维持肠黏膜上皮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促进黏膜创面的再生修复;外科治疗方法是切除病变肠管,但因放疗照射区域肠粘连及肠管血运受损范围不能明确地加以区分,常发生术后吻合口瘘,给患者生活造成很大痛苦与不便。 因此,寻找安全、有效、方便的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方法,是盆腔恶性肿瘤放射治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用比亚芬联合云南白药及康复新配制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择2011 年1 月~2014 年9 月本科收治病理确诊的盆腔恶性肿瘤经过放射治疗发生放射性直肠炎的患者36 例,其中宫颈癌33例, 前列腺癌3 例;21 例在放疗后6 个月发生放射性肠炎,11 例在放疗后0.5~2 年发生,4 例在放疗2年后发生。 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告知患者可选用治疗方案及可能出现的情况,由患者自行决定采用何种治疗方案。 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 观察组18 例, 其中宫颈癌17 例, 前列腺癌1例, 年龄27~65 岁; 对照组18 例, 其中宫颈癌16例,前列腺癌2 例,年龄30~76 岁。 两组的年龄、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放射性直肠炎诊断标准 依据2002 年卫生部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111-2001 诊断标准:(1) 直肠部位受分次照射或等效一次照射,直肠累积吸收剂量45~60 Gy;(2) 盆腔器官肿瘤, 采用外照射或腔内照射(远或近距离照射) 或直肠局部大剂量意外照射后数日出现里急后重、排黏液便、腹痛等,数周甚至半年内临床上出现肠道功能紊乱(便秘或腹泻),不同程度的腹痛,便血、肛门刺痛、大便时坠痛等直肠反应;(3)纤维肠镜检查:黏膜水肿、充血、出血灶,糜烂乃至坏死;(4)临床分度:Ⅰ度:偶见便血、黏膜水肿、排便不规则、稀便或便秘;Ⅱ度:常见便血、黏膜肥厚、直肠狭窄、排便困难,可用药物缓解;Ⅲ度:全血便、溃疡或瘘管形成、直肠狭窄、排便严重困难、甚至梗阻。

1.3 治疗方法 治疗开始时, 两组均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嘱患者高营养低渣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观察组用比亚芬10 g、云南白药1 g、康复新20 ml、2%利多卡因10 ml, 加温生理盐水100 ml 混匀配制灌肠液;对照组用地塞米松5 mg、庆大霉素8 万单位、维生素B12针剂0.5 mg、2%利多卡因10 ml, 加温生理盐水100 ml 配制灌肠液。 两组均在午休或晚间睡前灌肠。 排空大便后取左侧卧位,抬高臀部,按灌肠操作常规将灌肠液缓慢注入,避免药液渗出,然后变换体位交替休息,增加药液与肠黏膜接触面积,尽量保留药液在肠内驻留时间。 7~10 d 为一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 显效:腹痛、里急后重、下坠感消失,大便潜血试验(-);有效:腹痛消失,排便时有下坠感,肉眼血便消失,潜血试验(+);无效:腹痛、里急后重症状不减轻、肉眼血便未完全消失,大便潜血试验(++)或(+++)。

1.5 统计学处理 两组疗效比较采用Fish 精确检验,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3 讨论

放射性直肠炎是盆腔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常见的并发症,放射治疗的单次剂量、分割方法、总剂量、照射体积、照射时程、是否联合化疗等,都影响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 由于神经系统对放射性的反应,早期即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黏液便、里急后重、血便等胃肠道症状,便秘少见,偶有低热。 迟发的放射性直肠炎在治疗结束半年至数年后出现,常表现为较严重的腹泻、里急后重、反复便血,时有便秘,晚期病情迁延出现直肠狭窄、溃疡、瘘管形成等。 文献报道80.00%在完成放疗后0.5~2年间出现,部分患者在3 年内可望恢复[1]。 宫颈癌放疗约43.00%~53.90%出现肠道反应[2];体外照射结合腔内后装放射治疗后, 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10.00%~20.00%[3]。

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西医学认为其病理改变主要是肠壁黏膜上皮细胞及肠壁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放射损伤[4],初期肠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肠壁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增生受抑制,黏膜下血管壁受损,引起闭塞性内膜炎,黏膜糜烂、溃疡形成,肠道内细菌入侵使肠壁组织病损加重,导致肠壁纤维化增厚,黏膜面扭曲,肠腔狭窄,病情进展致肠壁穿孔,瘘管形成[5-6]。中医学认为放射线引起直肠炎的改变属"热邪、火邪、毒邪"范畴[7],热伤脉络、热毒交结,脾气亏虚,脾胃健运失司,湿热滞于肠,气血壅滞,出现血便;湿性粘滞,湿热互结,出现黏液便或泻而不畅[8]。 由于发病机理复杂,迄今没有明确的治疗规范或治疗指南。 治疗主要包括解痉收敛、软化大便、抗感染、止痛、止血、激素灌肠、骶前封闭治疗、中医药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等。

比亚芬是一种复合制剂,水合作用好,能与黏液蛋白结合覆盖黏膜,增强屏障作用;通过渗透和毛细作用原理起到清洁和引流双重作用;通过改善微循环对损伤组织的作用, 起到舒张局部血管,改善放疗后的血液循环障碍,减轻黏膜水肿;还可改变白细胞介素Ⅰ与白细胞介素Ⅵ的比例,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增加胶原的合成,促进组织愈合。

云南白药由多种中药制成, 具有活血化瘀、祛瘀生肌、止血止痛、抗炎抑菌、解毒消肿的功效。 其药理作用复杂多样,有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强血小板活化及血小板表面糖蛋白表达、缩短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凝时间等作用,能抑制炎性物质释放,改变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起到活血化瘀、抑制肿胀作用;可显著促进机体成纤维细胞(b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促进成纤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生成, 加快结缔组织增生及血管生长,达到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康复新是从美洲大蠊干燥虫体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的纯天然液体制剂,具有通利血脉,养阴生肌的功效。主要含有WHF(多元醇类、表皮生长因子)、粘氨酸、粘糖氨酸及多种氨基酸等活性物质,能抗炎、消肿、促进细胞增殖和新生肉芽组织增长,促进血管新生,加速病损组织修复,加快坏死组织脱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本研究采用比亚芬联合云南白药和康复新配制灌肠液治疗放射性直肠炎,发挥中、西药各自优势,相得益彰,对提高疗效是个有益的尝试。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说明比亚芬联合云南白药和康复新保留灌肠, 对改善盆腔恶性肿瘤放疗后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生存率起到积极的辅助治疗作用。

[1] 殷蔚伯, 谷铣之. 肿瘤放射治疗学[M]. 北京: 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2008:1040.

[2] Petersen S, Petersen C. Radiation-induced sequelae affecting the continnence organ: incidenc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J]. Am SOC Colon and Rectal Surg, 2007, 10:1007.

[3] 张天泽,徐光炜.肿瘤学[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6:1921.

[4] Maj JG, Paris F, Haimovits-Friedman A, et al. Microvascular function regulates intestinal crypt response to radiation[J]. Cancer Res,2003, 63 (3):433-434.

[5] 陈振东, 孙燕, 王肇炎. 实用肿瘤并发症诊断治疗学[M].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280-281.

[6] 喻德洪. 现代肛肠外科学[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7:299.

[7] 李佩文, 崔慧娟. 实用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41-43.

[8] 黄河, 陆金根, 曹永清. 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进展[J].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8, 6(9):975-977.

猜你喜欢

直肠炎比亚肠壁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16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作用探讨
宫颈癌放疗后放射性直肠炎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A Meta-Analysis of Trea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by Retention Enema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巴伦比亚Piur餐厅
莫把直肠炎出血当痔疮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
慢性直肠炎防治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