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大学生就读经验的实证调查分析

2015-01-04郭丽君朱翠英

长沙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校园环境成果大学生

郭丽君,冉 静,朱翠英

(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大学生就读经验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学生对其自身在大学学习生活期间参与课内、课外等校园活动的感受、认识、经历和体验。对大学生就读经验的调查研究始于美国,随后在许多国家得到推广应用。该调查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在大学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个体自我教育和发展的实效性,同时也能清晰地展现高校的实际办学现状和问题,为高校内部开展自我评估提供一种新的评价范式[1]。

一 研究设计

本研究在参考借鉴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的“美国大学生就读经验问卷”(CSEQ)、“全国大学生参与度调查”(NSSE)和国内学者编制的问卷的基础上[2],设计编制了调查问卷,主要围绕学生在大学就读期间的学习经验和大学生个人的发展程度设计相关问题,以便了解学生在大学校园内各种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中的参与状况,并搜集掌握大学生经过大学教育之后对自身发展程度的自评数据。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描述湖南省大学生就读经验的总体状况和特征;二是考察学生人口学特征和个人参与度、家庭背景、学校环境对大学生学习收获和发展程度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选取湖南省内8所不同类型层次的院校,分别在文科、理科、工科三个不同学科院系专业中的大二、大三、大四等三个不同年级进行样本抽样。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1980份,回收并剔除无效问卷后,共获得有效问卷1358份,数据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问卷采用Croncach ɑ系数进行了问卷的信效度检测。

二 湖南省大学生就读经验总体状况的分析

(一)大学生的课程学习参与情况

图1 课程学习维度的基本情况汇总

图1显示了大学生投入在课程学习活动各指标上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参与各种学习活动的频率。大学生在课程学习上投入的时间较多,而在课外学习上投入的时间较少,这在统计学意义上验证了目前大学生在课程学习上“高课堂投入/低课外投入”的普遍状况。在学习的具体内容上,课堂学习中参与频率较高的依次为“完成课堂规定作业”和“上课认真做课堂笔记”,而“课堂积极提问,参与讨论”和“在课堂上做口头报告”的参与频率较低。在课外学习上,图书馆利用率不高,而42.93%的学生认为自己“频繁”及“非常频繁”地从互联网上获得所需信息,这与目前互联网的普及和大学生积极接触网络信息的主动意愿有关。此外,从阅读量、写作量和参加考试的数量来看,参加课程考试和自由阅读的频率较高,而阅读指定参考书、撰写论文和报告的参与状况不佳。

(二)大学生的课外活动情况

相较于课程学习,大学生在课外活动维度的参与程度偏低。图2显示,湖南省大学生在休闲娱乐上投入的时间超过了体育锻炼的时间。在社团、学生组织的参与方面,33.68%的大学生每周参加社团、学生组织的活动的时间为5—15小时,38.61%的学生每周参加社团、学生组织的活动的时间不足5小时。在勤工俭学上,近一年每周花在校内、外勤工俭学上的时间少于5小时的调查对象分别占总数的61.75%和53.43%。学生投入在勤工俭学上的时间很少,究其原因和学校提供的勤工俭学岗位的有限以及校外勤工俭学信息的不对称、工作时间与学习冲突有关。在校园文化活动参与上,学术讲座、沙龙和艺术、音乐、戏剧表演的参与程度都偏低,说明很多大学生并没有积极参与到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来,也没有很好地利用各种活动扩展自己的见识,从中吸收积极的、正面的力量。

图2 课外活动维度的基本情况汇总

(三)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情况

图3 人际交往维度的基本情况汇总

大学生人际交往分为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两个方面。图3显示,生生交往的参与情况比师生交往的参与情况要好得多。在师生交往方面,与课堂学习相关的方面学生参与度较高,这表现出老师与学生沟通和交往的主要内容是在课程学习方面,交流形式主要是课堂交流,课外交往或课堂学习之外的交流不同乐观,在参加课题研究、日常生活交往、职业发展指导方面,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

在生生交往方面,参与程度较高,学生主要热衷于与同伴群体讨论个人对生活、爱情的看法、兴趣爱好以及职业理想,也乐于与同学合作去完成课程任务,但对于分享困难、讨论专业知识以及交流学习心得参与程度较低。从交往的层次看,大学生与不同专业、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交往密切。

图4 对学校环境的感知基本情况汇总

表1 大学生个人发展自评维度的得分情况表

(四)大学生对校园环境的感知情况

对校园环境的感知情况通过对学校的态度和学校氛围两个方面来测量。从图4中可以看出,51.59%的学生“喜欢”或“非常喜欢”自己目前就读的学校,54.46%的学生“肯定”或“可能”会选择现在就读的大学,表明学生对学校表现出较强的认同感。在学校氛围方面,调查的学生认为学校强调最多的三个方面是“交流、沟通和合作能力的发展”、“职业和工作能力的发展”、“学术、学业、智力发展”。在学校人际环境的评价上,人际关系最融洽的是大学生与同学的关系,与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的关系次之,与行政管理人员与学院领导的关系最差,这与学生学习生活的接触范围有一定的关系。

(五)大学生个人发展自评情况

本研究以大学生个人发展自评来考察大学生的发展成果情况。从表1来看,采用五点计分法,本维度绝大多数项目的平均值得分均大于3.0分,这说明大学生对大学教育促进自己发展方面是持肯定态度的,验证了高等教育对大学生发展各项能力的积极作用。

三 影响大学生发展的因素分析

学生自进入大学后,其参与各种活动的实际状况与其发展过程犹如一个“黑箱”[3],尚待去揭示。本研究通过大学生的个人发展自我评价来衡量其经过大学教育之后的发展成果,从家庭背景、学校环境、学生个人因素三个方面来对大学生发展成果的影响进行分析。

表2 学生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发展成果影响的方差和回归分析表

(一)学生家庭背景因素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

家庭背景是一个含糊而且宽泛的概念,本研究主要通过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家庭年收入两个指标来刻画和衡量学生的家庭背景。从表2来看,学生家庭背景对大学生个人发展有积极影响,家庭背景越好,学生取得的发展成果越好。其中,母亲受教育程度对大学生就读期间各方面的发展影响相对较大。从回归分析的确定系数R2来看,其值在0.004到0.019之间,确定系数R2作为衡量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力度的指标,实际上这样的值是较低的。因此,虽然父母文化水平以及家庭经济状况这些家庭背景因素的差异与大学生个人发展的差异性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但是家庭背景(父亲受教育程度、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对本研究问卷所测量的大学生发展成果的影响是很有限的。

(二)学校因素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

学校层面的变量主要包括学校类型(“211”院校、一般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和学校环境。其中,在学校的学术环境方面,不同类型学校在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素质、批判、评判和分析能力、交流、沟通和合作能力、计算机和其他信息资源运用能力、职业和工作能力这些方面有显著差异,在学术、学业、智力方面没有表现出差异性(p=0.592>0.05),这说明“211”院校、一般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都比较强调学生的学术、学业和智力的发展。在校园人际环境方面,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在和同学的关系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与班主任或辅导员、任课老师以及行政管理人员和学院领导的关系上表现出显著差异。

同时,为了探索整体校园环境及其两个因子(学术环境、人际环境)对大学生在就读期间的发展成果的影响,我们将整体校园环境、学术环境、人际环境分别作为单独的自变量,将大学生个人发展自评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表3 校园环境对大学生发展成果的影响的标准化系数(P<0.05)

从表3可以看出,校园环境及其两个维度均对大学生个人在校期间的发展成果有积极影响,且学校人际环境对大学生发展成果的影响比学术环境对大学生发展成果的影响要大一些。总体上看,无论是整体校园环境,还是学术环境或人际环境,“211”院校与其他类型院校相比,其环境对大学生发展成果的影响都是最小的。

(三)个人因素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学生个人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发展成果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从学生个人的人口学特征和学生个人参与两个方面来考察学生个人因素对大学生发展成果的影响。

1.学生人口学特征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学生人口学特征各项指标的t检验、方差分析和非参数检验,发现对大学生发展成果有显著影响的主要是学生所在年级、平时学习成绩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年级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成果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成绩等级、学历追求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成果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这说明学生的学习时间长短对大学生发展成果有积极影响;从学生的成绩来看,成绩优秀的学生对自己在大学就读期间的发展成果评价更好,成绩不好的学生对自己发展成果的评价不高,这与学生在学业上的努力和积极参与是分不开的;从学历追求来看,追求更高学历的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发展成果要大于仅要求完成本科学业的学生,可见学习动机对学生在大学教育之后的成果有较大影响。这三个学生人口学特征对大学生发展成果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成绩等级、学历追求、年级,可见学生在学业上的努力程度以及学习动机对大学生个人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

2.学生个人参与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

学生个人参与主要考察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种教学实践活动的情况,包括课程学习状况、课外活动状况、人际交往状况(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学生个人参与程度在大学生个人发展成果上存在差异性,大学生在课程学习、课外活动、人际交往方面的参与情况对大学生发展成果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人际交往的两个维度──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参与情况也对大学生发展成果表现出差异性。可见,课程学习、课外活动、人际交往(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参与程度对大学生发展成果都有显著影响。

四 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基于实证研究发现,湖南省的大学生在课堂学习、互联网的利用、人际交往三个方面的表现较好,在课外学习、课外活动上的参与不佳。多数学生对自己现在所在的学校教育基本满意,对学校的认同感较高,学生对学校的学术氛围和人际氛围的评价较高。通过对大学教育之后个人发展的自我评价,总体上大学生对大学教育促进自身发展方面给予了积极肯定的态度。

研究发现,家庭背景、学校校园环境以及学生个人因素对大学生在大学教育之后的个人发展成果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学生个人参与到校园各项具有意义的活动中的程度对学生的发展成果的影响最大;校园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仅次于学生个人参与程度;相比之下,家庭背景对大学生个人的发展成果的影响则小很多。

大学生就读经验的调查为我们改进高等教育质量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在教育理念上,从注重教育质量的外在表现形式和教育结果转为注重学生在大学教育过程中的个人发展及其质量。在教学管理上,应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校园氛围的营造上,应重视学生同辈群体之间的交往,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并着眼于构建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上,应重视支持性的校园环境建设,为学生提供一个满足其发展需求的较高支持度的校园环境。

[1]周作宇,周延勇.大学生就读经验: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新视角[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1).

[2]鲍威.学生眼中的高等院校教学质量——高校学生教学评估的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7,(4).

[3]周延勇,周作宇.高校学生发展影响因素的探索性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2,(10).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成果大学生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智慧校园环境下高职德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环境优化研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大学生之歌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